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证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缺少统一的解释,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保持自身含义的同一,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而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证据”概念的定义不准确,标准过高,条件过于苛刻。为此,本文仅就“证据”概念的定义及其分类,作了一个粗线条的阐述,认为证据是在刑事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真实证据、虚假证据和或然证据;合法证据和违法证据;采信证据和排除证据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思维分类的看法还不统一,究其原因,则与我们对思维定义以及思维本质的认识有关。文章认为,原来的思维定义是从“现成论”角度,以“思维的目的”为中心提出的一种表述,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思维的本身,文章从“生成论”角度,以“思维的方法”为中心提出了思维的一种新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思维的分类提出了新体系。文章指出,与其说灵感思雏、顿悟思维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思维方式.还不如说它们是思维的一种高级状态。  相似文献   

3.
“旅游”的定义是富有争议的话题。国内学者曾做过统计,国内有影响的旅游定义“数十上百”个。各研究者依托不同的学科背詈,基于不同的视角及研究目的而对旅游进行阐释,于是就出现了旅游的“经济论”、“文化论”、“体验论”等等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分析归纳“海氏循环论”、“摹仿论”、“表现论”、“形式论”、“审美论”等等;无论是把“建国以来”、“新时期以来”、“西方的”,乃至“古今中外”的旧有艺术理论作一个或简单或复杂,或单一或系统的罗列陈述;无论对于原有艺术概念不断的消解和否定,抑或是从根本上否定艺术定义的可能性,笔者认为艺术之为艺术而别于他物,是肯定可以定义的。  相似文献   

5.
宋萑  徐淼 《教育科学》2022,(3):8-14
在教师教育领域中强调循证概念目的在于凸显教师教育者工作的专业性。目前教师教育实践领域存在缺乏本体研究以及未对证据合理使用的问题,因此需要推进教师教育者的循证实践。循证教师教育者因而需要在课程内容、实践形式两个层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找“最佳证据”,再根据“最佳证据”做出决策,进行实践。这些证据以“教”、教“教”、学“教”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研究调适证据,通过行动研究优化证据,以形成证据的迭代,最终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实践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电子证据的种类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证据种类归属问题是电子证据研究的理论根基和前提。在各种学说中,“视听资料说”和“独立证据说”虽不完善却有其合理性,对电子证据种类归属的解决应当是吸纳“视听资料说”和“独立证据说”的合理部分,以电子证据吸收视听资料,合并成为诉讼法第七种证据。  相似文献   

7.
“文法论”是中国古代最有价值的写作理论之一。尚“简要”、崇“格局”、重“技法”是它的基本特征。它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文律论、格局论和技法论。现代写作学“三论”(规律论、模式论和技巧论)是“文法论”的“绵延”.  相似文献   

8.
广义智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对智力定义的界定以及对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划分并不科学。传统智力观多是仅含“认知”因素的“狭义智力论”,而许多现代智力观实质上又是“人力论”。广义智力论认为,智力就是人脑先天就有的由定向力、认知力、调控力三类因素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系统所具有的综合功能与能力。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应将发展学生智力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并应尽力遵循广义智力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反思与重构: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关于证据法学乏理论基础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之争,尤其是关于“认识论”和“价值论”在证据法学理论基础中的地位问题,也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主张。在程序正义理论日益成为诉讼法学主流理论的背景下,理论上有贬低“认识论”在证据法学理论基础中的地位的趋向,这是不符合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事实以及证据法学的学科特点的。只有将“认识论”和“价值论”同时作为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建立科学、合理的证据法学。  相似文献   

10.
本针对进化论与不变论进行的长期斗争所导致的分类学与进化论在物种概念上产生的矛盾对立,着重分析说明了以“物种是繁殖单元、物种是进化单元和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这三项指标来定义和表达物种概念的基本缘由与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文论:古今歧义,审美贯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在今天就是文学论、文章论的意思。然而,对于中国古代的文论作如此理解,就有削足适履之嫌了。因为中国古代的文论不仅仅是文学论、文章论,而是包括文学论、文章论在内的审美论、形式论或文化论,其涵义比今天要宽泛得多。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对“文”这个古老范畴的涵义及其历史演变要有真正的了解,要进行必要的历史考察,才能说得清楚。 一、“文”比“文学”、“文章”古老而涵义宽泛 “文”是中国古代使用很普遍的一个审美范畴,其  相似文献   

12.
证据的“三属性说”未能很好地说明证据在程序中作用的过程,只是孤立的反映了证据的特征。证据因为经过法官的判断取舍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自由心证制度是证据主观性的体现;应当重视对证据的主观判断的过程,建立符合诉讼程序要求的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3.
刘东 《成都师专学报》2013,(2):83-87,103
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方面的内容作了较大的改动,增加了电子数据证据,改“鉴定结论”为“鉴定意见”,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原来的证据排列体系作了调整。为了防止诉讼突袭,还特意规定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些改动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新《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仍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是没有彻底解决现行法律关于证据分类前瞻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尽管诉讼法学和证据法学界对证据这个概念给出了不少定义,但实际上依然没有体现证据的本质特征。过去的事件在现实中会留下许多的痕迹,包括人类的记忆也是一种痕迹。通过收集过去事件遗留的痕迹,并对这些痕迹进行分析,可以复原过去的历史,达到查清案件事实的目的。因此,证据是诉讼主体提出并用来证明过去事件的痕迹和对痕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证据不是(案件)事实,但证据与事实存在内在联系,即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但是,证据本身并不就是事实根据,“根据”也并不等于事实。证据之所以能够成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是基于证据蕴涵着事实信息,通过事实信息能够揭示证据事实,查明案件事实。事实信息就是存在于证据中的那些能够据以做出事实判断的信息。事实信息具有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事实信息既是证据存在的前提,又是证据事实得以发现的根据。控辩双方收集证据并从中识别和收集事实信息的证明活动,法官对于证据和事实信息的认定和运用,是整个刑事诉讼证明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体论作为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是对存在本质的最一般的探讨。纵观中西哲学的历史发展,侧重于从“是”与“是者”的关系来研究存在的“是论”,侧重于从“在”与“在者”的关系来研究存在的“在论”,侧重于从“无”与“道”的关系来研究存在的“道论”,构成了本体论研究的三重视界。如果说前两种本体论强调的是存在优先于非存在,那么后一种本体论强调的则是非存在优先于存在。比较这三种本体论的异同,对于厘清本体论的内涵和特点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前文学研究中正在辩论的有关“文学性质”的各种定义的对比。分析了“文学性质”在“全面提高论”中所占的地位、其特点及其对文学理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证据推理”中的证据是多样且具有层次的,作者据新课标“证据推理”素养水平将其分为“宏观”“微观”“定量”及“多元”证据,构建“证据—活动”双线教学模式。以“沉淀转化”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学生基于证据推理的活动体验,锻炼学生证据收集、整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证据概念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的概念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在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理论。本文试从证据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证据的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证据的“过去时”与“现在”、“将来时”这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解读,并力图构建一个关于证据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证据方法有着不同的证明机制。诉讼法上的证据原本就是二元的,其既可以是物的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人对案件事实的主观认知,在定义证据之时必须顾及到这一点。要么认为物证是证据,要么认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与鉴定结论是证据,但不能将二者同时均认为是证据,因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与鉴定结论都是由物证派生出来的。现有的主要几种定义证据的方式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