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越春秋》中所记数术极多,如占梦、占卜、占妖祥、相术、孤虚术等。数术在《吴越春秋》中的大量出现,既有其文化渊源;同时也与汉代思想及东汉儒生的方士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荫麟《中国史纲》记述了从先秦迄东汉的一部通史,叙述朴实深刻,语言精练幽默,颇为学界赞誉。本文从张荫麟在撰写《中国史纲》时轻传说、重实证;轻训诲、重济世;轻战事、重文化三个方面论析其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列仙传》成书于东汉章帝建初之后到安帝元初之前的三四十年间,魏晋间被附会于刘向名下。其今本与东汉王逸、应劭等所称引《列仙传》内容有所差异,但就仙人主要事迹而言,保存了东汉时的基本内容,而与《隋志》著录的《列仙传》鬷续本没有关系。《列仙传》受齐文化影响,在仙道思想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平民色彩,在古代小说史上亦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列仙传》成书于东汉章帝建初之后到安帝元初之前的三四十年间,魏晋间被附会于刘向名下。其今本与东汉王逸、应劭等所称引《列仙传》内容有所差异,但就仙人主要事迹而言,保存了东汉时的基本内容,而与《隋志》著录的《列仙传》鬷续本没有关系。《列仙传》受齐文化影响,在仙道思想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平民色彩,在古代小说史上亦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演绎的虽然是春秋末期吴越两国的争霸斗争,但却体现了鲜明的汉代今文经学思想,表现为:一、"大一统"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二、强烈的复仇意志;三、天人感应的政治图式。赵晔著《吴越春秋》,是要借助古人的言行来表达自己作为今文经学者对历史的思考、对时代的关怀,虽非思想巨著,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华东师大历史系刘精诚著《中国道教史》已于1993年7月由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全书二十余万字,大三十二开,有六页彩图。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已经存在了一千八百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道佛为主,在这三方面中,儒学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佛教虽然是外来宗教,但其信徒众多,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7.
《潜夫论》是东汉著名政论散文家王符的名著,是汉代子书的代表性著作,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王符主要生活在东汉和帝至桓帝时期,在他所处的时代,谶纬虽渐趋走向没落,其政治地位也日渐衰微,但谶纬曾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必然会对文人的思想、创作产生影响。即使王符所处的时代,谶纬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依然很大。王符的《潜夫论》虽是抨击、揭露当时社会弊政的力作,但不可否认,王符确亦多受谶纬影响,《潜夫论》中渗入了谶纬的思想观念,书中多处征引化用纬书。基于此,本文拟对《潜夫论》中的谶纬思想进行钩沉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史记》、《汉书》从选材、写人、抒情、说理到布局等方面都表现出两书各自的独特风格,而语言特色更是两者不同文风的主要表现与鲜明标志。《史记》奇谲善变的笔法、深情的语调、丰富多彩的语言,与《汉书》严密的布局、细致的描绘、整齐繁富的语言很不一样。文风不同原因是两书思想内容、两书作者写作体裁、两人文学思想、西汉东汉思想文化状况与文学风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东汉末年荀悦的《汉纪》和东晋中叶袁宏的《后汉纪》,是我国古代两部发凡起例的重要编年史名著。它们无论在编纂方法或指导思想上,都对后世编年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一荀悦与《汉纪》《汉纪》作者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是东汉末年重要的史学家和思想家。献帝建安元年至二年他任汉廷黄门侍郎,侍讲文学、史  相似文献   

10.
《隋志》秉承了《汉志》关于小说发生情况、标准、功能的编录观点。由于东汉以后,经学衰微,诸子学说旁落,道教盛行,佛教广泛传播,打破了儒学在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学术文化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文人文学创作活动频繁,个人文集及总集、选集的编纂日益兴盛,小说获得了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六朝关于小说“真实性”的讨论,使小说披上了儒家思想的合法外衣,小说完成了从“街谈巷语”到文人写作的嬗变,拉开了唐人“有意为小说”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王充以“疚虚妄”的战斗精神批判汉代儒生们主张的“天人感应”、“谶纬迷信”,并且权衡是非、确立标准。《论衡》集中反映了东汉初年儒生们的学风,对于认识当时的思想帮助很大。王充在《论衡》中将个人遭遇归于“命”,没有触碰到东汉初年豪强政治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汉是士族产生和发展的早期阶段,而晋人常璩撰述的《华阳国志》以巴蜀地区为中心,保存了相当多的地方历史资料。通过对《华阳国志》的考察,可以看出汉代尤其是东汉,在尊经崇儒的背景下,中原地区的文化对巴蜀地区的影响渐趋深入,造就了一批敦儒崇文的地方士族,到东汉中后期,巴蜀的地方士族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就家族层面而言,地方士族形成了自身的活动方式,具备家学、家风等特色;就地区而言,士族在地方学术文化中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论衡》是王充的一部重要著作。《论衡》不仅以它思想上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因为它是研究东汉时代汉语的第一手材料,而在汉语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王充(公元27—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他用三十年时间写成《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缺正文),三十余万字,为我们研究东汉时代的语言,保存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王充“才高而不尚苟作”,他认为“文由语也”,“口言以明志,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文字与言同趋”(《论衡·自纪篇》)。这表明,《论衡》的语言与东汉当时的口语是一致的。对《论衡》的语言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可以窥见东汉语言断代的一斑,再与东汉前后的语言相比较,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历时发展中的一环。笔者无力研讨《论衡》全书,仅对《论衡》中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世说》一书,有助于了解东汉、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社会思想以及文学等方面的发展情形,笔者尝留意于此,这里录出几条读书笔记,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东汉蔡邕所撰写的《独断》,是一部记载先秦两汉礼制的杂著类札记。此书不仅记录了东汉及前代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其中关于名物、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名物词更充分反映了东汉的语言情况。本文主要从语料方面略论此书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字作为人类思想文化信息的载体,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所记录的540部汉字蕴藏着古代丰富的社会生活景象,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的过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说文“示”部字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7.
按照班固等人的记载,东汉洛阳城是充分借鉴了儒家都城营造思想建立起来的。通过有关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可以认定东汉洛阳城参考了《考工记》的营国思想。东汉间人将明堂、辟雍、灵台作为洛阳的标志性建筑,即意味着东汉政治文化对礼乐教化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东汉初年,由"立《左氏春秋》博士与否"问题引发了关于《史记》的学术争议:赞成立《左氏春秋》博士者,认为《史记》多引《左氏》,应立《左传》博士。反对者指责《史记》思想原则——"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成为汉代思想界的公共话语。而汉光武帝刘秀采取理性的态度,为这场政治文化的大争论营造了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著,是汉民族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许慎饱读东观藏书,历时二十年之久才完成这部巨著。《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心血的凝结,相当于东汉以前的一部百科全书,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本文介绍的是《说文解字》中有关古代葬埋习俗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东汉王肃所撰《孔子家语》一书为研究对象,详细总结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和教育思想,论述了变革时代孔子思想的价值和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