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混双运动员在最近几年的世界重大比赛中,只有蒋国良/林瑛组获得较好成绩,但从未获得过冠军。到底我国混双水平比先进混双国家的差距在何处?带着这个问题,我详细地对1983年全英锦标赛半决赛蒋国良/林瑛对托马斯(瑞典)/佩里(英国)的比赛录相进行了详细记录,通过分析研究,我想初步探讨一下如下几个问题: (一)蒋国良/林瑛对托马斯/佩里比赛失利原因双方共进行了89个回合(前5拍51个回合、5拍以上38个回合)共计558拍  相似文献   

2.
专家邮箱     
我最近“抱大腿”成功,找到一名水平比较高的女选手与我参加一场赛事的混双比赛。请问我们到时该如何站位?你没有把你们具体的情况告诉我,因此我很难做出周全的解答。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决定两位选手站位的常规方法。如果两位选手都是右手持拍,那么,占先区关键分比较多,因此需要技术稳定的选手;占先区的外角是反手接发球,常常是对手进攻的突破口,因此需要反手接发球技术好的选手;网前技术过硬的选手应该站在占先区,因为每局第一分都是占先区的选手站在网前。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9,(3):56-58
一年一度的全日本选手权比赛,在2009年的1月13日,迎来了第六十三回的较量。 赛前,人们估计水谷隼可以拿三冠:男单、男双还有混双,因为前两项他已经连续拿了两年,而混双项目他是首次参加。跟福原爱配对。从两个人的世界排名和实力来看,在总体水平不高的日本国内混双夺冠应该不是太难。  相似文献   

4.
双人乐趣多     
其实我们女棋手下混双时,最在意的就是男棋手的表情,如果下一步棋后搭档的表情变得很诡异.我就知道自己下错了,会有点内疚.不过内疚习惯了也就不内疚了。我下过很多混双棋.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和黄奕中搭档下理光杯混双赛.已经下到小官子了.我们形势稍好.这时我看到老黄很淡定地作思考状.好久没下棋,那是个很简单的局部啊.所以我突然有点恍惚.就拿起棋子下了一步.结果成了抢下.被罚了一子.最后刚好输半目。其实那时我们刚刚拿了世界智运会混双金牌.应该说很默契.没想到还会发生次序锚误的故事啊。不过.我还是想提醒搭档中的下手方。一定要有信念.要相信自己。  相似文献   

5.
陈梦 《乒乓世界》2014,(11):54-54
这次亚运会,我身兼三项任务——女团、女双、混双。在女团比赛中,我只打了三场球,小组赛对尼泊尔、印度以及1/4决赛对中国台北。有意思的是,这三场比赛的对手都是带颗粒的特殊打法,但实力都不太强,没对我造成太大威胁,全部以3比0拿下。但在混双的赛场上,我没能继续保持胜利,1/4决赛时我跟樊振东输给了中国香港的江天一/李皓晴。因为赛前我们俩合练的比较少,技术上有待磨合,而且在跑位、配合上也不如一左一右的香港选手。其实,最主要还是我们的重心没放在混双上面,因此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6.
专家信箱     
击球瞬间拍面角度应该是…… 我用西方式握拍,请问击球瞬间拍面的角度应该是怎样的?可以倾斜吗?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3,(10):46-47
《乒乓世界》:作为去年全锦赛的女双冠军,你们是怎么准备全运会女双比赛的?木子:来鞍山之前我自己感觉状态不错,我们当时说团体进前四应该没问题,一起努力也能争个第三,上领奖台。团体赛开始,我小组赛打得挺顺,可接下来淘汰赛抽到山东,还没打,我心里那股气儿一下就下来了。等到团体输了以后,我真的气儿已经下一半了。紧跟着后面混双也输了,单打对李晓霞3比1领先的情况下输回去,我对我自己都有点失望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羽毛球队混双组合王懿律黄东萍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组合在2020东京奥运会前三拍技战术运用特征,为该组合后续训练计划提供更多依据,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该组合在东京奥运会的共计6场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该组合发球区域以1区、5区为主,分别占比63%、15%,且发后场数量大幅度提高、发后场直接得分率高;接发球阶段处理以扑压、搓放以及抽杀球为主,分别占比46.10%、20.09%、15.98%;第三拍阶段处理以挡网、推挑球为主;前三拍阶段整体保持着强烈的下压意识。建议在前三拍保持下压姿态的同时,丰富前三拍出球技战术,为己方创造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9.
专家邮箱     
不会跑了 我遇到一个把自己搞的晕头转向的问题。请问我到底是应该先引拍还是先动脚?在我刚开始打网球的时候,当来球不在跟前时,我就先跑,跑到位之后再去引拍,但发现这样往往会击球过晚。请教了一位教练之后,他说应该先引拍再动脚,侧着身子移动才能来得及到位击球。可是在我尝试了几次之后,发现我一举起球拍就不会跑了。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双打项目是我国乒乓球队相对薄弱的环节,尤其是男双。随着乒乓球被列入88年奥运会项目,各国对乒乓球越来越重视,比赛的争夺会更加激烈,为使我国乒乓球能继续在世界乒坛上保持优势,对双打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双打水平,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种种原因。前人对双打的研究,尤其是对混双的研究甚少,文献资料缺乏,因此,本人就双打的一部分——混双进行初步研究,以便了解混双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我国混双的一些现状、为训练提供依据。二、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回眸巴黎     
王楠 没想到……混双——走之前没想过最后能拿三个冠军,只是想打好每一个项目,先把混双打好,因为混双是第一块金牌,开局打好对后面的比赛很重要。 女单——女单决赛之前我没想起蝉联三次冠军能拿到一个复制的奖杯,打完决赛之后别人告诉我的,具体的情况我也没有仔细问,因为后来还要准备女双比赛。国际乒协既然发了话,他们会很快落实的,而且,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事情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乒乓球女队20岁身高1.68米的陈静是湖北省队员,左手横握拍,快攻结合弧圈。曾获1987年瑞典公开赛女双、混双冠军,同年国际青年乒乓球邀请赛女单、女双冠军。在39届世乒赛上,曾打败南朝鲜名将玄静和,为中国队夺魁立了大功。  相似文献   

13.
并非运气     
在确定参加混双赛之前,对这个项目我几乎一无所知,唯一有所感触的就是,这是非常具有趣味性的比赛,并且运气成分很大。不过,真正开始训练之后我发现,混双赛对技巧与技术的要求也相当高,配合默契的组合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和意外的战斗力。我和范蔚菁二段以及俞斌九段和李赫初段,都在2对1的训练对局中甚至赢过国家队男队员。所以,混双项目并非全凭运气的比謇。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11,(23):M0002-M0002
本期杂志的重头戏毫无疑问是智运会,凑巧的是.我和王锐分别代表不同的队伍参加了比赛,同时又身兼记者的任务,让我们有了种并肩作战的感觉。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混双项目的比赛,我们平时聊得最多的,也是混双赛。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专攻双打的羽毛球运动员,几年来和很多人合作过,从未拿过世界冠军。然而,跟葛菲配混双才半年,我就有幸参加了苏迪曼杯的卫冕战,拿到了世界锦标赛的混双冠军。 葛菲是个高水平的羽毛球运动员,尽管场上我们极少用语言沟通,但是,她总能巧妙地运用羽毛球技  相似文献   

16.
《网球》2014,(1):14
现在的一些团体业余比赛,赛制偏重于双打项目,双打、尤其是混双项目经常成为决定一个团队是否能够取胜的关键。而且,混双更容易爆出冷门。各自实力不强的男女选手如果配合默契战术成功,经常会战胜一些各自实力强大的混双组合。1)合理站位。无论是发球时的站位还是比赛过程中的站位,通常,男选手网前强硬  相似文献   

17.
王子秀巴黎     
Jude 《网球》2008,(7):46-47
从球拍到球鞋,从比赛服到拍包,从男单到混双……在2008年罗兰·加洛斯的每一个角落,你都能与王子品牌不期而遇。有十四名王子品牌赞助的选手打进了各项比赛的八强,扬科维奇还差点就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8.
《网球天地》2010,(10):94-94
混双比赛里,女选手通常会被集中攻击,或者男选手为了弥补女选手的弱势扑前抢后地回击大部分的来球,但撑不了太久就体力不支了。请问,在混双比赛中男女选手怎样分工才好?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3,(7):47-47
第一次参加世乒赛,我只有混双一个项目,一开始我听说可能是和邱贻可配对,我们年纪差不多,在国家队一起长大,也能聊得来,感觉比较容易沟通。后来搭档突然换成了王励勤,这时候我的压力一下就来了。我都没有王励勤的电话号码,现要到他的手机号给他发信息,我问他知道不知道混双配对的事,他回:看了名单,知道了。我说要多向他学习,客气了一下,他回:我在国外打比赛,回国再说。  相似文献   

20.
相信看过巴黎世乒赛的很多人,还会对那个在混双决赛惜败后落泪的白杨记忆犹新。梨花带雨的女孩总是容易让人怜香惜玉.更何况白杨姣好的面容、高挑的身材.无疑会博得格外多的“关注”。“世乒赛后我上网看了很多关于自己的报道.没有人评价我的球.都在说我长相如何如何,可能我外表给人的感觉不会特别追求事业,而是追求另餐一些东西,其实我特别看重自己的事业。”一边粘着拍子,白杨一边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