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作者辛弃疾的自身经历,从丰富的现实内容和高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评论了辛弃疾的著名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使读者对辛弃疾豪放派词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我们对辛词的鉴赏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师:作家梁衡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不平凡的经历也成就了辛弃疾独特的词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去领略他词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柳迎春 《语文天地》2014,(11):14-19
【教学目标】 1.赏析词中的借景抒情和用典抒情,探究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 2.诵读感悟辛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李珊珊 《现代语文》2010,(7):111-112
导入:ppt展示《世说新语》桓公种柳的故事,庾信《枯木赋》。 师:年轻时种下一颗树,很多年以后,旧地重游,树已亭亭如盖,人却垂垂老矣,只能感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伤流年易逝,年华虚掷的悲怀数千年来起伏在无数志士仁人心头。“情动于心,发乎于声”就有了美好的诗词歌赋。今天,我们一起赏读一酋意蕴丰富情感浓郁的词,  相似文献   

5.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英雄词人辛弃疾早期词的代表作之一。从微观层面看,词作中的文人"悲秋"意象群、游子"怀乡"意象群和英雄"失志"意象群,渲染出一种抑郁、沉凝的悲凉意境。这三个意象群,与桓温、张翰、许汜三个历史人物的典故相互交织,营构出辛弃疾内心世界中三个维度的两难处境与矛盾心态。从宏观层面看,我们把这首词放在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词作的整体架构中,则更容易理解词中所显露的矛盾心境。这种矛盾心境,是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的现实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其英雄之词的基本格调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拜读徐樑、王园园两位老师《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的限度——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语文学习》2020年第1期),深有感触。文中所说“限度”实质上是指教师应该尊重并合理辨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实,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文本解读“随意化”“主观化”甚至“任性化”的现象。作为一线教师,我更关心的是,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应该如何避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全词的赏析,让读者充分感受词人辛弃疾心情苦闷和伤心,但他却能保持永不妥协的生命态度与高昂的英雄气节。  相似文献   

8.
《水龙吟》这首词充分显示了辛弃疾报国之怀与失意之情交织而成的那种特有的豪壮沉郁的风格。无边秋色,壮丽河山,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胸怀报国大志,耻于归隐谋私,气度何其豪,何其壮;而悲恨填胸,无人意会,国家艰危,无路请缨,虚度年华光阴,空洒英雄之泪,感情又何其沉,何其郁!豪气郁情,并集会聚,将词的壮美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 为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平时教学中我们应有这样的意识:巧妙设计活动.不留痕迹地将鉴赏能力和高考考点的能力训练落实到位,为此,设计依据词句内容想象并进行片段写作训练,由个别到类别进而归纳诗词用典的特征等等.另外.诗歌教学要善于抓住关键词,简化、优化课堂教学,本词的"登临意""英雄泪"便是肯綮之处,了解其内涵,词的内容乃至作者思想感情、作品风格特征便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被选入人教社高中课标本《语》必修4。 辛弃疾这首词的写作时间,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厘定于淳熙元年(1174年),理由是:词作“充满牢骚愤激之气,且有‘树犹如此’语,疑非首次官建康时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教什么”与“怎么教”是一堂课的核心问题。真正要实现课堂的实效,一是要根据新“课标”、选文类型、学段、学情等因素确定教学内容;二是应适当地回归一些传统,诸如细读文本、恰当讲解、适讲背景、巧用板书等。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就是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作者在文字间进行沟通、交流,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相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语文教学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同文体的课文,这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基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文本解读方法,提升文本解读水平,让语文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学生的参与性更高。以《梅花魂》为例,分别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开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3.
追寻语文教学的本质便是追寻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在不断深入探究文本过程中,受抒情主人公形象熏陶的过程。本课围绕学生、教师、作者三方面的对话展开设计,对文本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主张“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很多课堂教学呈现出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特别是类似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永》)的教学,由于课文大量用典,以典言志,寄寓深远,同时还存在着一个与之并行的复杂的隐性背景系统,因而课堂教学往往出现浅表化倾向,随意化、主观化地解读文本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5.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以《囚绿记》为例,从细化解读,琢磨文本厚度,拓展解读,挖掘文本深度,借鉴解读,夯实解读硬度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在文本解读时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时思路灵动,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对教学文本的解读决定着他们对文本阐释的思路、观念、审美角度,也决定着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向,进而影响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因此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是教学的重要前提与中心环节。然而,当下许多教师,尤其是部分中小学教师,缺少文学理论知识,对文学作品的讲解停留在“主题思想与写作特点”简单相加的传统模式上。尤其是对一些有一定深度和历史性经典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本在某一特定时空所具有的意蕴,是与当时社会历史分不开的,难以深入、充分的阐释文本,造成学生审美能力、鉴赏水平甚至阅读能力偏低。本文试图引入不同时代的文本接受,从历时性的维度探讨经典文本教学解读的有效性,为文学理论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找到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以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为例,现有教学工作开展中,已经对口语教学培养做出了科学的要求,只有再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中,能够科学地应用口语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为学前教育语文教学工作实施提供帮助。以信息化技术作为语文口语教学中的辅助技术,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口语教学表达能力,对学生自身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信息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进行了探讨,旨在本文研究帮助下,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口语教学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帮助学生培养各种正确观念、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目前,对于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一些学校和教师依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文化课教学才是教学中的唯一教学任务,因而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了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在中学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必须要予以思想品德教育更高的重视,结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出新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宋广均 《时代教育》2010,(2):188-188
中学语文的教学是一个走进去走出来的辨证过程,文本解读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的第一步。顾及文本、顾及作者、顾及创作背景的“顾全法”对于开启文本解读,引领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