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习者交互形成的社会网络是联通主义学习形成的重要网络,但传统的社会网络构建方法仅考虑学习者之间交互的数量,未体现交互质量,对于联通主义学习的解释度存在局限,因而迫切需要创新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创新方法的视角,提出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社会交互网络构建方法,以国内首门c MOOC为研究情境,实际应用了该方法,并基于等距时间切片分别从整体网络、子群网络、个体学习者三个层面挖掘社会网络特征。结果表明:(1)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学习者社会交互网络是多中心、自组织的复杂网络,更能体现学习者之间交互的紧密程度;(2)社会网络存在多个凝聚子群,子群内学习者持续的交互有利于深层次交互的生成;(3)学习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学习者学习是否成功,且学习者的交互质量与数量相互促进。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质量和数量并重的社会交互网络构建方法,发展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进一步揭示在线学习规律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进程中,相关的实践和理论都需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学习理论,联通主义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相关工作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本研究以“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Ⅱ”这门cMOOC课程的主题一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学习者社会交互和话题交互的网络化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课程促进者的参与推动了交互网络中连接关系的建立,使得网络的初始值能对整个学习交互网络塑造产生非线性影响。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学习者的参与度与交互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关系,而是网络交互结构越紧密(密度越大)就越会在之后带动更多的学习者参与讨论学习。这说明,联通主义指导下的学习,需要我们从动态的视角去观察学习者学习,学习者的交互与联通是在变化中展开的。在社会网络的连接中,草根学习者贡献的话题也通过连接形成了类似知识概念图的网状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能够较好地表征由下而上的群体智慧(知识的草根性)。很多相似的概念在动态性生成过程中会慢慢地聚合,而非依据专家的经验来划分知识的体系。对cMOOC课程更长时间地观察与调研,可以更真实地发现知识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线教师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动态地分析教师学习者在线培训过程有助于提升教师参训效果,同时也充满挑战。社会认知网络特征分析方法综合运用了社会网络分析与认知网络分析的优势,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表征和分析。本研究采用社会认知网络特征分析方法分析教师在线评论和交互文本,探究了不同成绩教师学习者的社会认知网络特征及演变情况。研究发现,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教师学习者的社会交互情况差异显著,社会网络特征的演变情况不同;认知主题存在差异,认知网络特征演变的趋势相似而程度不同;社会交互与认知演变存在内部一致性,但受个人特征与教学组织影响显著。对在线教师培训中的教师学习者群体进行社会认知网络特征分析,有助于精准把控教师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有效反馈和提升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社会临场感有助于降低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提升学习满意度和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社会临场感与交互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往研究者主要借助内容分析方法或调查问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测量个体的意见和主观的感知,但无法反映社会临场感随时间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社会网络分析(SNA)的中心度、密度、中心势、派系等参数能够较为合理地表征在线协作学习中师生的交互过程特征,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一门网络课程实施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师生在线论坛中的交互过程与行为进行定量和可视化的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社会临场感存在显著差异,交互和社会临场感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个体的社会临场感会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理解在线学习环境中社会临场感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升网络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联通主义学习是在开放复杂网络环境中以教学交互为核心的一种学习。cMOOCs教学设计与xMOOCs的教学设计非常不同,主要采用问题支架的方式促进学习者深度交互和联通,但当前对于问题支架促进交互深度规律的研究还十分匮乏。本研究从课程设计者视角出发,运用主题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国内首门cMOOC"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4.0主题学习周中的35个问题支架以及围绕问题支架的278篇博文和786条讨论区回帖数据开展分析,构建了联通主义学习中基于认知参与度的交互深度多层级分析指标,探究了问题支架类型与学习者交互深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情境式、比较式、头脑风暴式、总结反思式和情感态度式五类问题支架中,情境式问题支架更有助于学习者深度交互;学习者基于博客问题支架的交互深度高于论坛问题支架,博客更适用于情境式和总结反思式问题支架,而论坛更适用头脑风暴式支架;问题支架编排应由浅入深、内在联系、螺旋上升,避免学习者交互停留在浅层次。研究对c MOOCs的课程交互深度提升、相关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联通主义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学习理论。联通主义理论中,教师是课程的促进者、影响者和网络塑造者。学生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塑造自我的知识网络。本文以河北大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为例,探讨联通主义理论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升《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交互是联通主义学习的核心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现有交互水平评估主要依靠人工编码实现,存在时间滞后性和耗时耗力等局限,难以实时反映交互水平状况。因此,本研究以国内首门联通型慕课“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Ⅱ”为案例,运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模型构建、模型检验和模型应用三个阶段实现了对联通慕课参与者交互水平的自动化评估。研究发现,在联通主义学习中:1)学习者成为交互主体,多元主体驱动课程交互;2)寻径和意会是决定联通主义学习成效的关键。本研究一方面检验和发展了原有联通主义交互规律研究,另一方面实现了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中参与者交互水平的自动化评估,为联通主义学习评价和课程评价提供了工具支撑,探索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改进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价值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联通主义作为数字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型学习理论,强调以生生交互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为促进网络学习者的深层交互和协作创新,联通主义课程创设了有助于深度思考、互动联通的问题解决情境。为探讨联通主义学习中协作问题解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以cMOOCs“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第五期课程问题解决阶段12个小组的协作会话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网络分析方法挖掘协作问题解决的教学交互规律。研究基于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设计出适用于联通主义协作学习的认知编码框架,通过对不同问题类型、成员构成和协作质量的小组进行认知网络差异分析和质心位移路径分析,揭示出联通主义情境下小组协作交互的相关规律:问题类型影响小组走向高层次交互的路径,成员构成类型影响小组的交互倾向与意愿,协作质量与群体交互层次和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智能+”时代,学习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而教师职业的角色担当和责任使命迫使其率先实现学习者身份的转变。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研究开放网络时代教师学习者身份的前沿性研究视角。从教师学习者身份的内涵着手,指出传统教师学习出现教师专业自觉性淡化、教师的“教育者”传统身份式微、教师对学习者身份缺乏认同感以及教师成长跟不上时代发展等困境;并结合联通主义在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师观以及学生观等方面的核心思想,剖析出联通主义视域下的教师学习者应是自我导向的学习者、教育信息交互的连接者和知识学习的创生者,由此提出教师应主动自我更新、加强信息联结、进行节点交互和积极分享知识等具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交互行为与动态认知投入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对于知识的建构和生产等至关重要。虽然在线学习环境中的交互行为与动态认知投入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在探究不同在线交互行为、动态认知投入及其之间的序列关系以清晰理解基于群智进行协同知识建构、生产、联通的过程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因此,以一门在线开放课程讨论区中的文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文本挖掘与LSA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不同交互行为、动态认知投入及其之间的序列模式。结果表明,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交互行为呈现重复性、非连续性特征,动态认知投入行为序列模式呈现重复性、非线性以及非渐进性特征;随着交互行为程度的持续加深,动态认知投入也更为复杂,反馈的高阶认知也更多。当交互行为处在浅层阶段时,学习者知识建构、生成、联通倾向反馈低阶认知和高阶认知,处在低阶认知反馈向高阶认知反馈的过渡期;当交互行为处在深层阶段时,学习者知识建构、生成、联通倾向反馈全高阶认知;当处在社会情感交互阶段时,学习者知识建构、生成、联通倾向反馈情感认知,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最后,基于研究发现对学习者在线学习的知识建构、生产、联通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An e‐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supports social network awareness (SNA) is a highly effective means of increasing peer interaction and assisting student learning by raising awareness of social and learning contexts of peers. Network centrality profoundly impacts student learning in an SNA‐related e‐learning environment. Additionally, self‐regulation behavior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online learning of students. However, exactly how network centrality and self‐regulation influence learning behavior and effectiveness in an e‐learning environment remains unclear.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both variables (ie, network centrality and self‐regulation) impact student learning in an SNA‐related e‐learning environment.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udent group with high‐level centrality and low‐level self‐regulation more significantly progresses in learning achievement than the other groups. The second finding shows the group also has the highest number of students asking for help, revealing they have the highest system utiliz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2.
立足社会网络理论,结合班级个体交往过程中的情感“输入”与“输出”的支持关系,利用各种中心度和中心势测度指数,以X大学Y班级为例,分别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两个方面对该团体的情感支持网络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团体凝聚力的一些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微信作为一款集通讯、社交和平台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应用软件,为构建虚拟学习社群提供了技术支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整体网研究,针对一个基于微信的虚拟学习社群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群中学习者的行为特点及网络结构,构建其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并通过分析模型中网络结构关系、网络密度及小团体数目等因素探究微信好友关系对社群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成功构造基于微信的虚拟学习社群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研究混合学习社群协作关系的社会网络结构,以及探讨面对面协作与在线协作的关系,对于揭示混合学习社群协作关系的本质特征与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国内外同类研究述评的基础上,针对混合学习社群的协作与互动现象,结合社会网络分析、问卷调查和焦点团队访谈等方法,构建了一个混合学习社群社会网络分析框架。进而运用该分析框架对美国南加州先锋大学学习型乐团进行案例研究,分别从社群图、中心性、密度、小团体、矩阵相关性等方面来分析混合学习社群协作关系的社会网络结构。文章最终提炼了"任务驱动—混合式协作—激励机制—过程性测评—规范管理"的混合学习社群协作与互动的策略,以促进混合学习社群协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dds a new perspective to the observations about connectivist interaction behavior in cMOOCs by extending the notion of network buil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s. We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building a learning network named Personal Social Knowledge Network (PSKN) to support in the monitoring of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interaction in cMOOCs. The sample in this study included 284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their learning lasted approximately 12 weeks. Data were primarily gathered by PSKN graphs. The results reveal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connectivist interaction measured by the PSKN (including density structure)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connectivist interaction behavior and patterns, indicated by PSKN (densities and structures), for high- and low-performing learners in cMOOCs. The high-performing learners show deeper knowledge interaction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to simple knowledge sharing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Additionally, as time passed and the PSKN of high-performing learners extended further, their interaction behavior became more complex and their role had gradually changed from “learning” to “teaching” as well as from knowledge acceptance to knowledge creation in cMOOCs.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关联主义(Connectivism)学习理论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特征和结构,它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网络环境之中,让他们自发地交流、协作、建立连接、构建学习网络,即进行学习的自组织;同时,课程组织者设定学习主题、安排专家互动、推荐学习资源、促进分享和协作,承担大量幕后支持工作,即进行学习的他组织。高自主性和高退出率在关联主义MOOC中并存,作为他组织的学习支持应遵循学习的自组织规律,实现学习自组织与他组织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18.
论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较有影响的德育理论流派。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儿童可以通过替代强化获得道德行为,其基本途径是通过观察学习。该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示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的公民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07级网络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情况进行了量的分析,研究者从网络密度、小团体、中心性等角度探讨该班学生知识交流过程中的社会网络结构,并且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了一些促进学生协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