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歌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2(5):112-114,155
多年来,在六朝文学的研究方面,鲍照诗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大体而言,研究多从宏观着眼去谈鲍照诗歌的整体风格或艺术成就,鲜有对鲍诗的题材特征等进行探讨。因此,文章以鲍照组诗为研究对象,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探讨鲍照组诗的题材特征所具有的开拓性和独特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来说,鲍照的边塞诗,较之前代,都有明显的开拓创新。并对唐代边塞诗派的兴起,有着导夫先路的开辟之功。本拟就其边塞诗的创作因由、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作出简要论析。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还没有专门从题材方面对左思、鲍照进行横向比较的文章。左思诗文的选材范围比鲍照的要窄得多。左思选材集中在咏史、亲情、都市三个方面,而鲍照诗文题材丰富,除了咏史、亲情、都市外,还有大量诗文写了交游、军旅以及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鲍照的忧虑远远多于左思,从而也就形成了贫士文学的两种不同的题材范式:自我型和社会型。  相似文献   

4.
鲍照对城市生活体验十分深刻,其诗文对城市多有表现,他以普世性的眼光来描绘城市生活,谱写出一首首时而铿锵时而低沉的都市交响曲。鲍照诗文中的城市形象十分丰富,城市是喧嚣的恋恋红尘,也是无情的名利场,世态炎凉、人情浇薄,他徘徊其问,冷眼看着他人的富贵。鲍照笔下的城市也是虚幻的,一切都将灰飞湮灭,不如漠视繁华,独守心中那片宁静。鲍照独自品味着繁华背后的寂凉,这也是门阀制度下饱受压抑的寒士的普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鲍照的辞赋,无论是与其自身身世密切相关的抒情赋,还是咏物小赋,都包含了他深沉的人生感慨,表现一出在险恶政治环境之下壮志难酬的感慨,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显示了与当时文坛截然相左的创作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6.
鲍照的辞赋,无论是与其自身身世密切相关的抒情赋,还是咏物小赋,都包含了他深沉的人生感慨,表现出在险恶政治环境之下壮志难酬的感慨,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显示了与当时文坛截然相左的创作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鲍照诗歌的“险俗”特征.“险”在鲍照诗歌中体现为奇特的立意造境、刚健生涩的遣词造语;“俗”则体现为对当时现实的激愤不平之倩;辞采的绮靡,对七言及以七言为主的杂言诗体裁的大量使用和开拓.鲍照诗的“险俗”对后世诗歌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鲍照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使其乐府诗的创作.以强烈直露而又流畅自然的抒情特质,最终完成了诗歌由醉心玄理的阐述到真情的抒发的转变,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鲍照的行旅诗承载了许多感伤因素,少峻洁之气,厚涩深沉,很少抒发高蹈理想,行路难的思想贯穿鲍照的整个行旅诗创作当中。鲍照行旅诗体现出沉郁深秀、凄清苍凉的风貌。鲍照行旅诗抒发了羁宦倦旅的愁绪,表达了思乡归隐的心情,生动地展现出寒士的真实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0.
动态性已成为当下学界对文学性的普遍认识。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以文本为中心,建立作者与世界、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话语伙伴关系,在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情感与景物的建构过程中,文学文本亦呈现出动态性的生命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作诗如作文"是胡适为新的诗歌品种提出的艺术陌生化标准,其关乎百年中国诗歌发展却又利弊兼有、迭招物议.本文立足于世界诗歌主潮的大背景,借鉴陌生化的方法和理念,着重探讨宋诗的"以文为诗"对于新诗理论建构的意义,并对胡适为何要"旁逸斜出"地提倡"作诗如作文"试作解释.  相似文献   

12.
古诗文中一些人物姓名的称谓相当特殊,归结起来大致有五种类型:假设之名、刑余之名、割裂人名、行第相称和身份相称。对此现象进行逐类诠释说明,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人名称谓的一般规律,正确分辨古诗文中人名的特殊称谓,避免曲解或误解。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的经学被称道为“荆公新学”,是宋代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他一生不断探索的成果。虽然王安石早期即与佛学有接触,晚期也与僧徒有交往,但他晚期思想仍以儒学为主。王安石晚期的诗歌,艺术成就高,思想健康,风格多样,最终成就了“荆公体”。  相似文献   

14.
明末大臣杨嗣昌,与同时代文人袁中道、钟惺、谭元春等均有交游唱和。其诗文作品内容广泛,以山水纪游之作成就为最高。其文学主张和作品风格接近于公安、竟陵派,但有自己的创作个性,这种个性与他终身勉力从政的人生道路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似乎是一个极为“静穆”的人。然而,细读其诗文后,会发现在其豁达的外表下面,其实掩藏着很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从而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悲情美。本文试从以下五方面论述其悲情美:一、忧生患死的悲凄美;二、士不遇的悲怆美;三、羁旅赠别伤悼的悲切美;四、相思苦恋的悲艳美;五、“竟抱固穷节”的悲壮美。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其间,他的思想经历一个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彷徨前行的过程,本文把这一过程称为"永州心态",具体表现在:"东山再起"与"甘于现状"的矛盾、"忧患元元"与"实现价值"的矛盾、"顿悟"与"迷失"的矛盾等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诗词无论是单个的意象,还是整体的意境都具有动态美。其目的是为了描绘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从而殿现革命扭转乾坤、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抒发自我改造世界的豪情壮志。  相似文献   

18.
杭州日报社编委、中国作协会员陆春祥,以新闻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观察社会,关爱人生,致力于杂文创作,成绩斐然,于2010年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研究他的杂文创作的历程、理念及特色,将有利于今天杂文创作的繁荣,使杂文更切近社会,为针砭、疗治社会诸病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因为拥有沟通蜀楚的水上交通便利,也兼井盐资源的丰富,唐代夔州之地,百姓多以货殖为业,教化不深、追求休闲、崇尚享乐是其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因为李远为夔州人氏,故受夔州地域文化的影响,不仅李远其人有崇尚休闲、为人流俗、笃信巫术的一面,而且其所作诗文也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上述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