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1996,(2)
对办好党报副刊的思考尹维祖我们《陕西日报》“秦岭”副刊开展的“超人杯·话说陕西人”杂文随笔征文,在广大读者中,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一张报纸的副刊和正刊,承担的宣传任务有所不同,宣传格调各具特色,而且面对的读者也有一定差别,在编排的内容上、形式上也各有...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6,(2)
路在自己脚下──读《陕西日报》“话说陕西人”征文继《西安晚报》“外向型城市西安人”征文之后,又一次在三秦大地产生震动、反响的征文活动──《陕西日报》“话说陕西人”征文,日前告一段落。这两天征文,都引起了省委领导的重视,刘荣惠副书记亲自动手,或批示,或...  相似文献   

3.
张国宁 《今传媒》2003,(2):21-22
陕西文艺界一些人士或在京的陕籍作家,乃至省市县乡的实际工作者,谈及《陕西日报》近年来文体新闻报道,以及《文物旅游》、《文化娱乐》、《秦岭副刊》和《体育新闻》等品牌的新变化、新飞跃时,有的人连连翘起大拇指称道:“真有看头,耐嚼,和我们的生活和时代潮流贴得紧了!”许多作家都以自己的作品或评论文章能在《秦岭副刊》发表为荣,陈忠实的短篇小说《日子》,即为副刊与《人民文学》约定同时发表。那么,陕报这几块专刊变化、新飞跃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4.
《报刊之友》2010,(1):112-112
年末岁尾,受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委托,省记协组织《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台、陕两电视台、《当代陕西》、《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日报》和《今传媒》八家媒体,评出了“2009年陕西十大新闻”,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5.
转眼间,陕西日报副刊《社会大视角》已出刊120多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送走了900多个日出日落。前后对比,显得更成熟更老道了.展示出了新的风采。数年前,陕西日报的老总提出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大视角”就是在这个思路下诞生的。如今.她已成为全国有名,百姓喜爱,为陕西报界赢得荣誉的一张“大副刊”。每次看到她,都有一种情风扑面,诙谐幽默,以正压邪,催人奋进之感。即使读了那些让人感到沉重、忧虑的图片和文字,也能从沉重、忧虑之中受到鼓舞,坚定信念,看到希望。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邮出:要“着…  相似文献   

6.
从八月初开始,河南日报,浙江日报、福建日报、大众日报、新湖南报、青海日报,贵州日报、河北日报等几个省报为迎接今年我国建国十五周年而举办了国庆征文。河南日报八月二日起,在副刊上举办了《我与祖国》和《风展红旗》两个专栏的国庆征文。在《我与祖国》栏目里,要求读者通过自速的方式写自己十五年来感受最深、最难忘怀的一些事情;在《风展红旗》栏目里,要求读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反映本省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发表五周年,陕西日报自八月二十日举办了《人民公社好》征文。征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人民公  相似文献   

8.
专栏副刊的眼睛《宜宾日报》庄剑宜宾日报自1988年复刊以来,注意利用专栏的优势来策划副刊,通过专栏来充分体现“党报性质、晚报风格、名城特色”的办报宗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且得到了读者与同行的认可。复刊初始,我们在考虑《宜宾日报》副刊的栏目时,既构建了相...  相似文献   

9.
一、小故事与报纸文艺副刊1989年,湖北《宜昌日报》和当阳市粮食中转储备库联合举办了一次小故事大奖赛。半年收到应征稿件3560多篇,见报141篇,被《民间文学选刊》等转载5篇,评出获奖作品40多篇,参赛作者遍布国内9个省、市,创造了《宜昌日报》近十年来文学作品征文的最高来稿记录。面对这次小故事激起的新热潮,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故事的巨大魅力和广阔前景,看到了报纸文艺副刊小故事的天然优势,看到了小故事与其它文体的相映生辉共同构成的报纸文艺副刊繁花似锦的景观和新时期文学澎湃的长河!  相似文献   

10.
黄莉 《新闻窗》2006,(5):59-60
2003年,毕节日报副刊部更名为文艺部,并对其辖下的版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由此,《毕节日报》副刊经过资源整合,从一个传统的纯文学副刊,逐步创建成了包含体育、文化、百科博物知识、纪实连载,以及纯文学副刊等多方面内容的“大文化”组合副刊。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5,(6)
出门别忘带相机杨仿学企业报的采编人员,常有外出开会、采访的机会,出门带一架相机,很有必要。有一次,我去某厂参加陕西省企业报协会举办的副刊研讨会,由于会址在家门口,没带相机。谁料,那次会议,作家毛琦也参加了,还谈了他曾在《陕西日报》当副刊编辑的经历和办...  相似文献   

12.
田长山,陕西泾阳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日报文艺部主任、主任编辑。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协、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副刊研究会会长等职。出文集四本:《市居乡情》(散文特写集),《幽默与情趣》(通俗理论著作,出有台湾版),《故土絮语》(评论集),《随缘集》(合集)。有作品在省内和全国获奖。  相似文献   

13.
《陕西日报》副刊《社会大视角》从1993年12月创办至今,试刊快一年了。 《陕西日报·社会大视角》截止现在已试刊15期,刊登各类报道221篇,其中属改革热点、社会热点和工作重点方面的稿件37篇,共刊发新闻照片和纪实照片400余幅(平均每期27幅),其中组照83组、314幅。这一新闻改革中的新生事物从一诞生,就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较高的评价。最近在福州召开的全国省以上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我们陕西日报的要闻版被评为文图并茂一等奖,《社会大视角》在会上展出后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摄影界朋友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在开幕词中赞扬它“琳琅满目,多姿多采,是实现文图并重的一个突破,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新事物”。我社摄影部从《社会大视角》创刊以来接到上百封赞赏和鼓励的群众来信。这说明,作为全国省级党报唯一的一张以新闻照片为主的副刊,《社会大视角》已经打开了局面,赢得了读者,是一个好的开端,有一个光明的前景。这样,《陕西日报》除原有的两个副刊《经济特刊》、《周末》之外,又新增了一个副刊,从1995年1月起随正报正式发行。它将对更好地高扬时代主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2月至今,陕西日报主办的《三秦都市报》陆续推出了五大周刊──新闻周刊、生活周刊、万象周刊、财富周刊、大西部周刊。“周一至周五,天天出周刊”。其新颖的形式、全新的内容及其独特的办刊模式与运作策略在陕西乃至全国新闻媒介和广大读者群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三秦都市报》的发行量也由此攀升,广告量随之翻番。究其致胜策略,可一言蔽之;弃“卿卿我我”,走专业之路,推“满汉全席”,迎百家口味。 “纯文化副刊”的萎缩与“准新闻专刊”的崛起 80年代是报纸副刊的黄金时代。副刊的软、活与多彩一改传统新闻的单调与…  相似文献   

15.
继西安日报“外向型城市·西安人”征文之后,又一次在三秦大地产生震动、反响的征文活动——陕西日报“话说西安人”征文,日前告一段落。这两次征文,都引起了省委领导的重视,刘荣惠副书记亲自动手,或批示,或写信,给予热情鼓励,寄予殷切期望,指出新的目标。希望以此“唤起大家更大的热忱,建设新陕西,创造新陕西。”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7,(8)
陕西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奖获奖篇目(共35篇)篇目体裁刊发报刊发表日期作者编辑●一等奖(4篇)“今日老三届”征文专栏西安晚报96.3.18—97.1.10策划赵发元徐丽莎再洒一片金黄给黄土报告文学陕西日报96.1.1刘雯田长山西安散文三秦都市报96.1...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爱国的新闻工作者。郁达夫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一九三八年末,为宣传抗战,郁达夫应邀到新加坡,服务新闻界,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因日寇侵占新加坡而开始了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流亡生活。在这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担任了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三大副刊(日报副刊《晨星》;晚报副刊《繁星》和《文艺》星期副刊)的编辑工作,兼编《星槟日报》文艺副刊和《星光画报》文艺栏,接编《星洲日报》的《教育周刊》副刊,还一度代理过《星洲日报》总编辑,以后又主编英国当局在新加坡创办的《华侨周报》。这三年多里,郁达夫前后发表了时评政论、文艺评论和杂文、随笔等四百多篇。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6,(2)
一枝一叶总关情杨玉坤如果把《陕西日报》的正刊即一、二版比作红花的话,那么,位于三版的“秦岭”副刊就是一片绿叶了。“红花还需线叶扶”,我不知道这能不能说明正刊与副刊的辩证关采?“花是美丽的,但我要做叶的事业。”记得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名言。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9.
笔者为“我喜爱的陕版图书书评征文”撰写了一篇短文,刊出后不久收到陕西日报科教文艺部寄来的8月5日的一份报纸,喜出望外。对编辑部同志这种贴近作者、负责到底的精神深表敬佩。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我当编辑的时候也常为读者和通讯员复信或寄剪报,当时任《关中报》社长的雷阳、任省委机关报总编辑的张潮同志也督促大家这么做。有时编辑部针对许多稿件的通病印一些  相似文献   

20.
沈平 《今传媒》2003,(6):16-17
中共中央批转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和《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下发以后,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发表以来,陕西的主流报刊《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当代陕西》等强势出动,《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华商报》等积极配合,迅速掀起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报道热潮,形成了理解精髓、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兴陕富民的主旋律,为加快全省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