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民工即保留农民身份的城镇务工者。他们是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的社会群体。现在我国已有三亿多农民工,他们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可是,农民工的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使他们成为弱势群体,他们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面对这种无奈的情况,有的农民工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权益:有的不惜采取极端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在目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里面占到60%,大约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城市的认同超过了农村;他们的维权意识觉醒,开始学会诉诸法律和舆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渴望进入和融入城市社会,而城市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并未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建设劳动力,功不可没。但却常常陷入权益受到侵害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在农民工因种种原因维权无门,正义得不到伸张的时候,媒体工作者应该积极地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做出及时且公正的报道,行使媒体监督的责任。本文对农民工用传统方式维权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及其原因分析,并进一步强调了在农民工维权过程中媒体监督的重要性,从而倡导媒体监督的积极作用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从乡村向城市迁移的人,他们融入和适应城市生活的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在城市里生活,没有改变自己的“贫”和“弱”社会状况,农民工是不被现行制度认可的、“亦工亦农”的、边缘弱势的群体,是城市的“边缘人”。而同时,不可否认他们的边缘性又直接导致了其就业、工资、福利等权益被严重侵害的局面,同时也被强势的传媒排斥和疏离。所以,农民工也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往往被排斥在传媒信息的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NGO作为草根阶层的形象代言人,却大多数都是声势浩大的成立,以失败告终。媒体是社会公器,既是一个公共信息传播的载体,又是农民工权益保护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农民工NGO需构建传播策略,借助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媒体为纽带引起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平建立在权益平等的基础之上,文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信息权益缺失的成因,从加强农民工信息权益维护的制度建设,完善教育培训网络,提升农民工信息素质,创造和谐、平等、包容的社会环境,弘扬包容、平等的公共信息服务理念等方面强化了农民工信息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是获取信息的社会弱势群体。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权益缺失的主要成因和信息需求的主要特点,提出高校图书馆可以与高等院校实习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教师资源、教育资源、信息技术和图书馆联盟相结合,开展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服务,保障农民工群体信息权益,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关冒平 《大观周刊》2012,(51):133-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提出,是针对现实社会中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而提出来的。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很多,其中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就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说,保障农民工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保障农民工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都市类媒体对农民工形象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以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也就是媒体所称的“农民工“。“农民工“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在许多城市中,农民工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不被他们所服务的社区所接纳,甚至被排斥。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他们  相似文献   

10.
他们自称为HBVER,互称为“战友”——他们需为自己的权益而与社会偏见和制度歧视作战  相似文献   

11.
1984年以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也就是媒体所称的“农民工”。“农民工”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在许多城市中,农民工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不被他们所服务的社区所接纳,甚至被排斥。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工文化权益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民工存在的现实背景和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社会教育职能和资源优势,在为农民工提供服务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应该为农民工实现市民化提供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如何向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对改革开放贡献最大但收益最小,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庞大弱势群体。他们整体文化素质低、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但求知欲强烈,渴望利用图书馆。在国家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环境下,图书馆应通过实行全面免费服务、以合作方式多办临时或半临时图书室、扶持社会力量自办农民工图书馆等制度创新来向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加强农民工图书室的业务管理、利用流动书车送书、设立开放的农民工推荐书架、定期为农民工开展培训与文化活动,是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积极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需要法律保护的弱势群体.近几年来,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然而,活跃在南京的18名农民工却以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为借口,不找工作专门找茬,寻衅滋事,敲诈勒索,不但得不到法律保护,反而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罚.最近,南京市雨花台区法院对他们进行了有罪判决.  相似文献   

15.
一、提出问题及解析题目近年来,“农民工”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但大部分研究被社会学领域所囊括,包括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农民工的边缘群体的角色分析、农民工的社会心理的分析、农民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等,这些议题几乎包括了农民工问题的各个方面,但把农民工置于大众传媒中进行考察的文献相较于农民工问题的其他方面则显得过于单薄。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一直是农民工议题的一个重点,但农民工在媒体中被表达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董宽 《新闻三昧》2006,(12):4-7,32
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出现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分化与重新整合,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完成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外出进城务工农民约为1.2亿人,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人。然而,在为社会发展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却始终处于社会地位引致权益剥夺的尴尬状态。自孕育形成之日起,这些离开土地、走入城市的流动劳动力便挣扎徘徊在城市生活的底层,个人权益及群体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相…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档案可以在帮助农民工就业、维护农民工权益、记录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的贡献等方面发挥独特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性信息支持工具。新型城镇化对深化农民工档案服务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农民工档案工作和研究面临的挑战,从社会融入和集体记忆构建两个视角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使农民工档案工作服务于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居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城市并未真正接纳这些外来者,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从事高强度劳动,遭受歧视,缺乏适龄性伴侣和社交生活,就像生活在孤岛上一样"。在此背景下,作为负有文化交流和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如何在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环  相似文献   

19.
关冒平 《大观周刊》2012,(51):63-63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可喜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现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本文从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分析当前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11年至2012年《南方日报》和《羊城晚报》的农民工权益维护报道作为研究样本,从报道类别、报道体裁、报道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工权益维护报道的特点;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目前农民工权益维护报道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