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一条中的nicht不应该理解和翻译为"不是",而应该理解和翻译为"没有";<提纲>第六条中的in seiner Wirklichkeit应该被解读成in menschlicher Wirklichkeit,这里的die menschliche wirklichkeit应该从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马克思的名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应该理解为"人的本质,在人的现实性上(即人的实践或感性活动的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纲>第十条中的die menschliche Gesellschaft(人类社会),应该理解为扬弃了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整不明白了.都是××网站的新闻!<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揭晓,清华大学连续12年夺魁>,<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出炉,北大超越清华荣登榜首>,负点责任行不!"2008新年伊始,一位网友就在网上发表了这样的"质问".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史记>选读》中《淮阴侯列传》末尾记述了刘邦和蒯通的一段精彩对话(《〈史记〉选读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3版,第157页):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  相似文献   

4.
<教道不存师道焉在>,是针对<光明日报>2008年1月16日第11版上的<学生应有敬畏之心>一文而撰写的一篇评论文章,发表在2008年第3期<新闻与写作>上.作者认为,<学生应有敬畏之心>"将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学生对老师(或教育)缺乏‘敬畏之心',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师生孰是孰非的口水战中而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5.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2008年岁末的<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了题为<大破解>的文章.这篇文章首先提出:中美经济是"两国一制".他说:如果从中国的角度审视美国的银行危机,一方面令人瞠目结舌,另一方面令人感到沮丧.之所以瞠目结舌,是因为人们难免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和中国正在走向"两国一制".  相似文献   

6.
"人性"与"阶级性"作为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出现并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形成对峙、论争的态势,始自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1926年10月,梁实秋在<晨报副镌>上发表<文学批评辩>一文,认为"物质的状态是变动的,人生的态度是歧异的;但人性的质素是普遍的,文学的品味是固定的.所以伟大的文学作品能禁得起时代和地域的试验","纯正之'人性'乃文学批评惟一之标准"[1].联系梁实秋在前期的<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一文中对于新诗中的"人力车夫派"的指责与非难来看,他在此以"纯正之人性"作为文学批评的惟一标准显然是有所指的.  相似文献   

7.
3月28日,历时一年多(从2008年8月开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起草出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最后一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也结束了,不出意外,这个<纲要>在稍作修改后会发布出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也把<纲要>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了几遍,恕我眼拙,我没有看出一些专家在报纸上(或者电视上)言之凿凿地说的那些创新之点和明亮之点.相反,我感觉<纲要>也不过就是一个拼凑起来的"大杂烩"而已,和以前的一些<决定>、<纲要>、<行动计划>之类的文本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存在"范畴经历了<莱茵报>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时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以及<共产党宣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时期的形成、演进和最终确立的过程.正确理解这一范畴的关键在于:社会存在中存在主客体关系;社会存在和实践的内涵是一致的;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中把握社会存在的内涵.理解这一范畴对于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长篇小说<镜花缘>约成书于1820年稍前,介于<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之间,是研究近代汉语发展流变的重要语料.本文主要通过对<镜花缘>中表示转折的连词"第"宇的分析,来大致探析"第"字作为虚词在这部清代著名小说中的现状,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文中其它表示转折的连词及同时期主要语料中表示转折的连词的比较,探析"第"在当时的发展现状及消失原因.  相似文献   

10.
董水龙老师发表在<语文学习>2008年第1期上的教学实录<追寻远去的父爱--我教(背影)及思考>,对<背影>作了"最有深度和智慧的解读".笔者读罢,实难苟同,现不揣浅陋,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27日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浮出水面.其中,第七部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到1500字,却多处讲到"职教",让人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十足分量. 进入2010年11月,各地"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陆续出台,而在此前三个月,进入新世纪后的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四个多月前,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世.这一系列中长期纲领性文件的颁布,都在不断强调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三、"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内容 以上介绍仅只"两个口号"论争的时代背景及其过程,我们当然需要知道"两个口号"论争的具体内容.针对徐行2月号<礼拜六>和<新东方>发表<评"国防文学">等文认为"国防文学"属于"全民族的文学"而非"真正彻底反帝的社会层"并"骂国'<"酒"和"山水之间"与"醉翁之意"--20世纪年代"两个口号"论争的深层原因新论(一))见<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3.
李俊老师在<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年第12期上撰文<利用阅读期待的成功范例>(以下简称李文),分析了窦桂梅老师执教<丑小鸭>一课的教学艺术.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艺术",却发现可能是课堂教学的偏误.  相似文献   

14.
自从高中数学新教材增添了"简易逻辑"内容以来,很多中学数学期刊都发表了不少关于"简易逻辑"的内容及其教学的探讨文章. 最近,笔者在<中学数学杂志(高中)>2003年第6期上又看到了<例谈简易逻辑学习中的九点误区>(以下简称<误区>)一文. 该文对命题的概念、几个常用逻辑联结词的用法、命题的否定形式以及否命题等容易出错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深入的讨论,并配以具体的例子说明,这对中学师生颇有参考价值. 但是<误区>一文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比如,在命题"若P则Q"的否定形式这一问题上,<误区>一文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帛书<易传·要>第四章<损><益>卦论是整个帛书<易传>中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孔子称之为"损益之门"和"易道",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战国<易传>思想的一个结晶,是汉代易学思想发展的基石,但是却没有在通行本中流传下来.本文通过对损益卦论内容的分析,将帛书<易传>中<二三子>、<系辞>、<易之义>和<要>四篇文字的内容与今本<易传>中"乾坤之门"论说进行梳理和比较,并将这种梳理与帛书和今本两种<易传>传播历史脉络的梳理相结合,试图找到为什么损益卦论没能流传的原因并认为如果将"损益之门"与"乾坤之门"结合在一起作为理解<周易>的经和纬,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较为方便地入<周易>之门.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学参考》2014,(21):F0004-F0004
<正>玉林市田家炳中学是广西玉林市教育局直属的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级中学,创办于1968年,前身为玉林市名山高中,2008年9月,更名为玉林市第十二中学。2012年8月,经玉林市人民政府同意,更名为玉林市田家炳中学。学校在"香港田家炳基金会"的大力扶持下,依托田家炳教育集团(全国167所著名中学组成)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部2008年出版的《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办教育从无到有,异军突起。"[1]其实,这支"异军"自"突起"之日起,一直在"路标"模糊、"路障"重重的道路上,摸着"石头",艰难前行。若问阻碍中国民办教育之发展的"路障"何在?质而言之,主要是来自制度及其体制法规方面的制约。"不搞私有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为止的国策[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相似文献   

18.
崔晶 《文教资料》2009,(11):63-66
新时期以来,书写"文革"的电影不断问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人时"文革"的描写角度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描写"文革"的几部电影主要包括:<霸王别姬>、<蓝风筝>、<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芳香之旅>.因创作者代际差别,第五代导演对"文革"进行了史诗性的批判记忆,而新锐导演的作品则呈现出遐想式记忆风格.两种书写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不由地引发我们对其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正>至今难忘顾黄初先生于2007年发表在《中学语文》杂志第12期上《重读叶圣陶——为纪念叶圣陶1977年重要题词作》中的一句话:"我想,我们要找到解决现实中那些困惑的正确道路,恐怕还得‘重读叶圣陶’。"一、"守正创新",语文学科最科学精神顾黄初先生晚年一直强调,"守正创新"才是语文的本质精神。"守正创新"是顾黄初先生在《重读叶圣陶》中提出的重要语文创新原则。他在2008年"实施新课程重读叶圣陶——首届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上,率先指出,语文教学要创新但必须要"守正"。一切教学改革离  相似文献   

20.
一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1](p30) <论语>中的"君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道德品质意义上的"君子",另一种是指身份和社会地位意义上的"君子",这句话中的"君子"显然是指前者,因为其中并非表述一个事实,而是蕴含着某种道德上的训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