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学(五)     
63.什么是教学内容?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所应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各种所应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它不仅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而且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也是学校组织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内容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一是教学计划;二是教学大纲;三是教科书。 64.试举例说明,教学内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散学典礼一样起着育人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散学典礼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要强调三个意识。一、课程意识什么是课程?课程论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张华博士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因素的整合,学校课程的宗旨不在于促使我们成为学术科目的专家,不在于培养能在测验中取得高分的人,而在于促使我们关心自己与他人,帮助我们在公共领域成为致力于建设民主社会的公民,在私人领域成为对他人负责的个体,运用智慧、勇气思考与行动……有多少个班级,就有多少种课程,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基于以上认识,散学典礼不但是课程,而且是每个班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课程。既然是课程,就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那么,散学典礼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是回顾总结一学期以来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要进行学生访谈?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设计的灵魂和核心,那么我们又依据什么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呢?传统上,我们习惯于依据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参考书来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而课程标准是针对一般性、普遍意义的学生,它是否对我们延庆县农村的学生完全适合呢?延庆农村学校的学生的“起点”与城里的学生相同吗?有  相似文献   

4.
中文及答案     
杜倩 《英语辅导》2016,(12):44-47
功能口语 1 谈论学习科目 我们在学校要学习各种课程,你最喜欢什么科目呢? 不过,注意不要偏科喽! 常考口语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我最喜欢的科目是科学. Why do you like science?你为什么喜欢科学? Who is your art teacher?谁是你的美术老师?  相似文献   

5.
<正>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写作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6.
张运秋 《辅导员》2013,(16):127-128
<正>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又是净化人灵魂的"殿堂"。那么,上好一堂课的标准是什么呢?怎样才算一堂好课呢?一、教学目的要明确。尽管目前对一堂课的好赖,众说纷纭,各说不定,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势,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却是衡量一堂课的重要尺度之一。那么,什么是"教学目的"呢?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一堂课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学目的要定得切合实际,对知识的了解、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初中体育教学比较随意,我们对体育教学没有什么高要求,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如何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让体育课成为受学生欢迎、让家长放心、使教师满意的科目。学生应该在体育课上快乐地学习体育知识,获得运动技能,并有效地锻炼身体。那么该从何做起,才能让体育教学变得更优质呢?这一问题的答案不尽相同,因为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教学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契约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使课程与教学更适合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一所学校来说,如何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基础上,建立学校的课程体系,让课程适合每一位学生呢?契约学习是师生共同讨论、商量决定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应学得如何,并通过学习契约的形式来加以约定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契约学习能有效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思想情感的沟通,学习意愿的连结以及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正>思想政治课学业水平评价主要看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大多数教师看来,答案无疑是看分数,因为高考就是看学生的分数;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要看学生的记忆与背诵能力:同一时间内学生背的内容越多学得越好。笔者以为,这两种观点不仅没有关注学生成长意义,也未体现思想政治的学科价值。那么,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评价到底看什么呢?课程的评价要求主要由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那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呢?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很多学校因为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低或者是中考不作为中考科目而忽视对这门学科的重视,一些学校甚至完全放弃了初中生物的教学。这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观点,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较少不一定就意味着这个科目不重要。初中生物教学究竟有什么目标呢?开设这门学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本文就此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长期习惯于根据统一课程、统一要求、统一教材实施教学的一线教师而言,依据什么开发课程?开发什么样的课程?怎样开发选修课程?这些无疑是新的课题和挑战。为此,我们以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研究为契机,以选择性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高中政治的学科特点,融汇学生兴趣和需要以及学校传统和特色,着力探寻具有学科特色的选修课程开发策略。一、目标建模:确定选修课程开发的宏观指向笔者遵循边研究、边开发、边实践、边推广的原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的精髓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要明白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什么,我们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教会学生。说白了,就是怎样使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进而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并且利用语文知识武装自己。形式都是外在的东西,只有牢牢把握住本质,老师的"教"才不至于是无用功,学生才会学有所获。我们要通过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学校,所谓的“校本教研”搞得人人疲惫,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感受到的都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原有的教师研究文化没有改变,却又增加了一种外在的行为评价尺度。问题出在哪?校本教研是先有“选题”还是先有“问题”?让人受累的“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期望在学校建立的一种研究制度与文化。对于一所学校,校本教研的起点是什么?有校长说,校本教研当然要有研究,但是研究什么选题呢?应该研究课程教学的专业问题,研究能够代表教师的素质已经达到了一定专业高度的问题,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不同学校的课程结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5.
学校之好     
"这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说某所学校"好",到底是在表示什么呢?是说校长很出色,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是说老师都很体贴,懂得体谅及启发学生?是说学校有足够的资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化发展?还是说学生考试很牛,学校升学率高?一所好学校最本质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国内某市教育局列出了家长心中的好学校评比条件:1.培养目标合理科学,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展示创设良好的环境;2.办学理念先进前瞻,课程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其目标到底是什么?学习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的学科教学到底要为受教育者带来什么?目前的生物课堂教学呈现出众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曰有效教学,或曰高效教学,或曰发挥学生主体,等等。然而,冷静下来面对眼花缭乱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不得不说,或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语)。回到"常识"去审视我们的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学会坚守,不被眼前的许多"繁华"所迷乱,带领学生正常出发并顺利达到终点。所谓"常识",是指人们应该且必须了解的知识,也是普通知识。生物学教学常识,我以为应该是对生物学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等的最基本回答。"教什么"回答的是教学的内容,"怎么教"回答的是教学的策  相似文献   

17.
<正>在苏教版所选编的113篇课文中,文言文列26席,占据了课文篇幅的20%强;而在实际教学中,鉴于课型、课时及会考的要求,一般学校的文言教学篇目大多增至教学总篇目的50%强。尽管如此,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是令人感喟的,教师倾力而教,学生几近一无所得。原因何在呢?孙绍振先生曾指出,"经典文本的历史性和当代青少年的经验距离问题"使得学生对之存在着一定的隔膜。这是实情之一,但,这是文言文教学遇冷的全部的因由吗?反省我们的文言教学,基本侧重于文言知识的落实,紧紧围绕的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这一教学维度,教给学生的是他们已然知道我们却以为他们不知道的知识,这犯的恰就是教学低幼化错误。只有尊重学生的成  相似文献   

18.
王开东 《江苏教育》2014,(14):65-66
<正>我们常常在问,学校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学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学习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每个人都能给出自己的回答,但迄今没有人的回答能够超出林语堂。他说:学校应该像什么呢?学校应该像一处坚果丰富的大森林:学生应该像什么呢?学生应该像一个个猴子;学习应该像什么呢?所谓的学习,无非就是猴子自由自在地采摘坚果。猴子可以到它想爬的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中学设置历史课程,其目的意义是什么?对此问题,大家似乎都明白。但是,细细体察起来,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不然,为什么在有些学校里,不能把历史课程作为史学社会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途径呢?为什么每当别的课程讲授和辅导时间不够的时候,就来挤历史课程呢?如果真的懂得史学社会功能的发挥需借助于历史课程,为什么不把教学的主要精力用在使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发展能力,懂得社会发展规律,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上并合之深入学生的头脑,而是让学生死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中,“课程”一词,更多地指学科的知识体系。目前所构筑的有助于个性解放与自我实现的课程,其重要特征就是生活化和综合性。那么,课程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试图要带给学生和学生最后实际经历与体验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这是今天我们对课程最广泛意义上的理解。课程不仅是学习内容的供给系统,也不仅是学生学习领域与学习主题的规划与设计,还是学生学习的情境、氛围以及师生获得的各种体验,因而进一步成为保证个性全面发展的系统。课程不是那些预设的、静态的凝聚物,而是包括教学活动在内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课程既不外在于学生,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