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谭峭及其《化书》在中国道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事实阐明五代时谭峭与谭紫霄为同一人,他的著作《化书》不仅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也是一部重要的治国方略,提出统治者应用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使社会向良性发展转化,实现天下太平,构建一个经济上均平、政治上公正、思想上宽容的节俭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化书》继承并发挥了前人的辩证法思想,对“虚”与“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即万物的生死循环表述得更为准确,其“一切皆化”思想尤为突出,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自然之化、社会之化、人形体之化。  相似文献   

3.
崔晟 《宜宾学院学报》2007,7(4):113-114
谭峭的《化书》遵循老子“虚静无为”的治国理念,他认为由于统治阶级的多欲而使民众脱离正常的社会生产,天下游食者众而生产者少,而儒家的所谓礼乐道德等无助于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应当遵循老子的无为理念,从自身做起,俭而少欲,使民足食,这样才可以实现社会的安定和统治的长久。  相似文献   

4.
清代手抄本《日平常》的作者是歙县人胡怀毕,后附胡世纲的新增部分。这是一部反映“徽民寄命于商”的启蒙读物。此书的发现揭开了作者、序文作者及两者的关系,为徽商起蒙教育教材的研究作了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5.
《化书》属于"全真六经"之一,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关于《化书》的研究,都集中于作品的思想层面,而对于其极高的文学造诣却无人关注。这与《化书》本身的地位不符,而且《化书》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为此,文章主要从简练畅达、文约意丰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形象,奇幻丰富的想像力,透彻的说理等多方面详细论述了《化书》的文学成就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起源甚早,《化书》汲取前代民本思想的精华,并予以深化和弘扬,表现在四个方面:猛烈挟击封建剥削与压迫,强调以民为本,强调国君均食让利,提出建立“大和”的最高社会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宗教上,修持是由“凡”入“圣”所必经之路。道教的修炼法门众多,各法门有它形成的背景及时代因素。有的修持法门未必能适合于现代的社会。其较适合于今日社会者,大略可以分为由“有”与“无”入手,两种不同修炼方式。其中,《太上感应篇》、《太微仙君功过格》、《文昌帝君阴骘文》、《觉世真经》等,是由积功累善着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属于“有”,有功过,有善恶,赏善而罚恶,积善去恶,可以无灾咎;此法门适合接引初阶人道者,以培养善念为基,以求诚意、正心。然后,则进而为养形与养神的工夫,养神更在养形之上。《太乙金华宗旨》、《玉皇心印妙经》、《悟真篇》、《参同契》等之修炼精、气、神,都属于“养形”之书,仍属于“有”。而《清静经》、《道德经》、《南华经》等则为“养神”之书,由“有”而返“无”,忘形忘智,忘我忘忘,弃物而人道,应是道教最高的修炼法门。易言之,今日道教之修持法门,可以始于《太上感应篇》,中于《玉皇心印妙经》,而终于《清静经》。《太上感应篇》以兴善,《玉皇心印妙经》以养形,而《清静经》以养神。  相似文献   

8.
海子的长诗《太阳七部书》的最直接的诗学渊源当追溯到荷尔德林。在诗学精神的层面上,海子从荷尔德林及其诗歌中得到两点最重要的启示一是诗人要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寻求人间真理;二诗歌应将真理置入其中,为人类创造诗意的栖居。《太阳七部书》所呈现的新的诗学精神和创作形态,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精神向度,并且昭示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日本神田文库所藏裴注《史记.河渠书》残卷之论赞末附有一条《集解》,该注与《河渠书》论赞及正文全不比附,实是游离篇外。此条《集解》亦见于北宋景本以来的传世刊本《史记.河渠书》篇末,沿存至今。考察这条《集解》之来历,可知唐写本此卷祖本——六朝《史记》夹注本与徐广《音义》、裴《集解》所据本《史记》有异。唐写本《河渠书》残卷末的这条游离《集解,》为研究《史记》夹注本的源流及其与北宋景本以来存世刊本《史记》之传承关系提供了一项重要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中书备对》是现存唯一保存有宋代全国户数、口数和丁数等人口资料的重要文献,但在关于宋代人口问题的讨论中,对这一文献的研究和利用很不充分,有些讨论者甚至忽视它的存在。本文通过考证,确认《中书备对》之户口资料的纪年为元丰二年;所收录的户数为负担赋役的主客户,口数为负担赋役的主客户之著籍男子数,丁数为担负赋役的男子数。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动荡时期,谭嗣同以率直、果敢与坚毅的品格和行为展示于戊戌变法的政治舞台,以敏锐的思维成书了时代性的《仁学》。由此,谭嗣同的思想脉络与活动轨迹不仅受到了中国学者们的多视角研究,也引起了日本学术界的关注。在中国学术界,谭嗣同研究的思想理论层面与学术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那么,日本学术界对谭嗣同的研究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在此,透过小野川秀美、高田淳、坂元ひろ子三位学者的研究,再现日本学者视野中的谭嗣同及其对谭嗣同的研究脉络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孙樵古文理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最后一位古文家孙樵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独特地位,首先表现在对韩愈古文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上。孙樵的古文理论主要包括:一、缘实求善的明道观;二、取者深,其身必穷;三、辞高、意深、尚奇;四、“立实录”、“存警训”的史学主张。孙樵的古文理论体现出鲜明而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对他的古文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涪陵易学为北宋理学家谯定所创,是对传统易学的创新和发展,其主动用静思想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地方特色。涪陵易学有悠久的历史与社会基础,对后世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谭元春诗歌的基调是幽深孤峭,但不同题材的诗,风格又稍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家居诗于天真朴素之中寓凄清;交游诗于情浓意厚之中寓孤寂;山水诗于清微静笃之中寓苍寒;咏物诗于冷僻细微之中寓幽怨。  相似文献   

15.
谭嗣同的《仁学》是中国近代一部思想性极强的著作。从墨家思想、儒家思想、西方民族主义思潮3个方面对谭嗣同思想之开放性进行探析,可得出该书将传统文化赋予具有现代性的内涵,符合现代化的潮流。  相似文献   

16.
谭献的论词倾向,主要体现在对浙、常两派的态度上。他批评浙西词派专主南宋,以姜、张为止境,这是有道理的。对常州词派,他追随张、周治词,又发展了张、周的比兴理论,这对繁荣词的创作和批评,功绩显著。但是他又不固守常派门户,能够洞察常派之不足和成、项、蒋的突出成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取常而排浙,取决于他的重意格,主柔厚;而能洞察常派之不足并盛赞成、项、蒋之词,则透露了他欲使浙、常两派优势互补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谭优学是著名的唐代文学研究专家,他的《唐诗人行年考》是20世纪唐代诗人研究的重要著作,填补了研究的空白,探索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他同时还是一位随笔作家,作品中有浓厚的文化意识,风格幽默,独抒性灵。  相似文献   

18.
窦娥与谭记儿作为关汉卿杂剧中的两位年轻寡妇,都受到黑暗社会的欺凌与压迫,却有着一悲一喜两种命运与结局。二人对贞节观念的不同取向是造成她们命运落差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女性,她们又有着各自的人生向往和追求。通过窦、谭两住寡妇形象的塑造,也正体现了关汉卿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双重思考。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 ,谭嗣同的经济思想逐步由重商主义转变为主张发展大机器工业。他极力宣扬机器生产的优势 ,批判顽固守旧思想 ,提出了“机器惜时论”,并对如何发展大机器工业提出了具体的设想。谭嗣同的近代工业观应该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