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以榆阳区5所小学90名学生、参加游泳运动培训学员的家长、教练员、场馆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少儿游泳培训存在的许多问题。针对榆阳区少儿游泳运动开展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完善榆阳区游泳运动培训管理体制,制定出严格的游泳培训制度;完善游泳馆的设备设施,为培训工作创造一个优质的环境;对教练员的选拔严格把关,加强对游泳教练员的在岗培训,为学员们创造一个快乐、安全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以及系统分析法,分析研究山西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省游泳救生员的培训机构只具有培训的职能,但缺乏一定的宣传、监督、管理机制;培训救生员主要是初中级别居多;真正从事游泳救生员工作的群体增长较慢;不同性质游泳场馆的救生员培训与注册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学员的基本情况有较大改善。根据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促进我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务院46号令的发布,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健身意识的不断健全,使闲暇时进行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的日常活动,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项目和不同特点的体育培训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同时太原市的游泳体育培训也在“芝麻开花节节高”,游泳教员和学员都在不断增加,然而,随着游泳培训人群的不断膨胀,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优化太原市中学生游泳培训市场,本文采用问卷和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太原市小店区内4所开设暑期中学生游泳培训的场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对4所游泳场馆的分析,找出太原市游泳培训行业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太原市小店区中学生游泳培训能长远的发展提出明确的对策,同时也为太原市体育培训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新宇  贺小花 《精武》2012,(16):92-93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胥干教师培训体育项目30名学员,进行了培训情况的相关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较高,职称水平较低;学员希望获得新课改知识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知识,培训过程应采用灵活多变的研修方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从培训机构现状、教练员和学员3方面对三亚市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三亚市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监管不严、教练员运动技能不强和参加培训学员性别不平衡等现象.提出促进发展策略为健全监管制度、提高教练水平和促进学员发展等,旨在促进三亚市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从培训机构现状、教练员和学员3方面对三亚市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三亚市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监管不严、教练员运动技能不强和参加培训学员性别不平衡等现象.提出促进发展策略为健全监管制度、提高教练水平和促进学员发展等,旨在促进三亚市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广州市汇景新城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社会压力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身体健康状况是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中间变量;首选参加武术保健类项目、场馆健身类项目、游泳的社区居民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首选球类运动项目以及有选择性地参加文娱类体育活动有利于缓解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类压力。  相似文献   

9.
彭效华  曾华 《精武》2013,(17):118-119
本文以成都市奥亚游泳培训俱乐部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实地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俱乐部的软硬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奥亚游泳培训俱乐部池水深浅不利于教学,室内水温偏低;教学和救生器材较简陋;教练员从教年限较短,培训经验不足:稳定性不高:有的教练没有上岗资格证书或非专业毕业生、女教练人数过少,教练水平整体不高。成都市奥亚游泳培训俱乐部的学员以游泳馆周边的儿童青少年为主,教学方式方法比较灵活。  相似文献   

10.
1996年9月5日~12月2日,云、贵、川三省联合举办了西南地区游泳教练员中级岗位培训班。 参加这次培训的86名学员(男61人,女25人)来自三省所辖31个地、市、州、县,57所体校、体育中学、游泳场馆和省优秀运动队,其中有傣、回、彝、苗、白族学员9人;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20岁;具有大专学历的62人,中专(高中)19人,有中级职称的40人。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省8所具有代表性的师范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及教师队伍进行调查,通过对18名教师和210名学生调查显示,教师专业结构偏差太大、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时数太少,所培养的人才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以此提出建议:加强对教师专业的培训;增加教学课时量;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为山东省师范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小荷 《体育科技》2006,27(2):93-96
体育专项课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好基本知识、技能,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不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为走向社会尽快实现体育终身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柳倩 《体育科技》2005,26(4):85-87
本文对390名高中学生进行了灵敏性测试,结果发现高中男女学生灵敏性与文化成正相关关系。为体育教师、教练员进行评定训练效果、提高成绩提供可靠的依据,为非体育专业的教师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体育的再认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普及急救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问卷对湖北省 2 5所高校近 5 0 0 0名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湖北高校学生急救知识严重缺乏 ,急救能力急需提高 ;同时高校学生对学习有关急救知识表现出极大的愿望和强烈的要求。对 2 4 0名实验者进行的短期基本救护技术培训表明 :98%的受训者基本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术。并对高校普及急救技术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复合型体育教师的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学校体育由单纯的竞技体育向健身、竞技、娱乐、康复、生活等一体的全方位育人方向转变,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应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体育教师。培养复合型体育教师除应加强体育素质教育外,还应重视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能帮助学生学会做人,为学生启示方向、陶冶情感,帮助其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对于现代社会,大专院校学生体育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本文总结了主观能动性对于体育训练的作用,根据目前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环境、意识认知、学习态度和教师技能四个方面研究了培养大专院校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体育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流程,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篮球的专修课中进行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并分别从互动理论、教育论、系统论等方面对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处于一个互动的平台,可以进行有效地学习和交流,促进篮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等方面的快速提高,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掌握技术、发展个性和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Background: School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s considered a central go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PE). With regar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global self-esteem over the life course, the promotion of positive self-esteem is an issue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Past research revealed that PE taught with an individualized teacher frame of reference (iTFR) and a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i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effects on facets of children’s perceived sports competence. However, it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whether this teaching styles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positive self-esteem.

Purpos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a five-month teacher training, aimed to enhance the teachers’ iTFR and their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in P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s’ perceived sports competence and their global self-esteem. To analyse the implementation quality, changes in students’ perceived iTFR and perceived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 A total of 21 teachers were assigned to either an intervention group (n?=?13), receiving the five-month teacher training, or a control group (n?=?8) consisting of regular teaching without teacher training. The teacher training encompassed five three-hour consecutive sessions during which the teachers acquire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knowledge about the promotion of competence perceptions in PE with a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and an iTFR. Between the sessions, the teachers were instructed to implement an iTFR and a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into their own PE class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teacher training, their students’ (N?=?315, 53.7% girls, Mage?=?13.2 y, SDage?=?1.3 y) perceived teaching style (iTFR and reflexive teaching), perceived sports competence and global self-esteem were measured with paper-pencil questionnaires at three measurement points (pre, post and follow-up).

Findings: 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s showed that student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ported an increase in their teachers’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but there were no changes with regard to iTFR. With regard to students’ perceived sports competence and global self-esteem,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time and group over a period of eight months (from pre-test to follow-up), indicating positive effects on these self-concept dimensions due to the teacher training.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a long-term teacher training supports PE teachers to implement teaching styles with the aim to promote students’ self-concept. Furthermore, the findings lead to the assumption that a more pronounced iTFR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nhanced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has the potential to positively influence schoolchildren’s perceived sports competence and global self-esteem.  相似文献   

19.
康复医学现状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复医学是一个较广泛的医学领域,通过改善病人在其环境和社会中独立进行活动的能力而恢复其最佳的功能状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作为体育院校新兴的专业,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位。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便把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运动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保健康复师、物理治疗师、康复护理师、作业治疗师、运动治疗师、文娱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师专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以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教师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厚知识、强能力的应用型中学体育教师为目标的三位一体综合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课堂教学与非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经过6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培养模式的综合性和培养过程的协调性,且可操作性强,达到了模式设计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