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只注重形式而轻视方法的现象。在综合性学习中,合作学习是最常见而又有效的学习方式,但仅仅有了合作的形式,如果没有真正的合作学习的方法,那么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就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的点缀,而并非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综合性学习中,合作的方法才是最为重要的。但凡在课堂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而没有很好的钻研其方法的教学,大都是不成功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他们生来就会的,而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来培养的。从小学入学到高中毕业,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与日俱增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学习。对教师而言,我们在教学中要像研究教学内容一样研究教学方法,通过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把基本的、规范的学习方法新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独立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以互助性、互动性为主要特征的学习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应是局外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我认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如下作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然而,这一课程又同时被理解为一种学习方式,从而使人们对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产生了种种模糊认识。一些人认为,这两种学习方式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另一些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比探究学习更加“高级“的学习方式,它应该包含探究学习。本文提出,应该将研究性学习看成是探究学习的特殊形式,主要用于面向跨学科的现实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除了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以外,还应该在学科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5.
写诗的姿势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仍不能忽视,它是学生学习有序高效进行的保障。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情境,适时点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开发智力潜能,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化参与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合作中展开的学习活动。认真开展合作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教学中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自然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学习内容都用来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和生活中挖掘合适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那么,哪些内容适合开展生物学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有别于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互相渗透的,在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内在推动力。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开放的课堂的特点 1.在重视接受式学习的同时,也重视体验式学习过程和发现式学习过程接受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接受前人或他人对世界的描述解释,通过阅读、倾听与研究迅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目前学校教育的最基本形式。体验式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加上思考与总结,最终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在中小学教育中,体验学习主要应用于情感态度的学习,技能技巧的学习,体育、艺术、品德教育、文学等等都包含大量体验学习的内容。发现式学习,也就是探究式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或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并将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这三种学习方式往往是交错组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十分重视接受学习,比较忽视体验学习,尤其忽视发现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以核心素养来表述课程目标,以学习任务群来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这对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其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正确理解学习任务群并将其有效地落实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文章试图从在统整中确定学习主题、在联结中编排学习任务、在聚焦中设计学习活动三个方面来探寻学习任务群视域中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自主学习”是“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运用“自主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的意志品质等,其中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是学习品质的核心。本文拟对“学习品质中的习惯与方法的培养”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知识爆炸时代,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新课题。本文就此课题,阐述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在研究中学习三种学习方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进而探讨了信息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1.弄清概念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狭义的理解。人们谈论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指向: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也就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从事“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的发展,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时代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应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倡导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把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融合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根本的学习动力来源。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效果就越好。在新课程教育工作中,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多方面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将研究性学习列为三大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程序一般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进入情景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每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既含有学生的外显学习活动,叉含有学生的内隐心理过程。外显的学习活动是指在实施过程中,能被看到或发现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它体现在实施程序之中;而内隐的心理过程则是控制学习活动的心理活动或状态,一般是潜伏状态,只有通过学习活动表现出来。这两个方面统一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其中心理过程是基础,学习活动是表现形式。实施程序中的学习活动与相对应的主要心理过程见下图。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教师、专家等组成,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彼此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某些学习任务的学习团体.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倾向。它是积极学习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凡学习,只要有兴趣有动力就能记住,就能学好。学习英语也是这样,带着兴趣学英语,其效果是事半功倍,反之则枯燥无味,毫无结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所谓有效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主动地学习,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它包括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和学习结果的有效性,一方面体现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会学”,另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结果具有较高的达成度,即“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