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主要对象是政府官员,那时叫“致仕”。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了致仕制度。唐代,官员退休以后,五品以上官吏可得一半俸禄,有功之臣,由皇帝批准也可得全禄;京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赐予田地,可以养老。  相似文献   

2.
明清官员致仕的年龄随着朝廷的需要各有不同的规定,但是由于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明清官员致仕的年龄不断变化的实施仍然受到一定的局限,种种迹象都显现出致仕官员和朝廷所具有的人身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3.
郭浪 《兰台世界》2020,(2):143-147
官员退休通称致仕等,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重要议题。经过各个时期的不断调整,宋朝致仕制度也逐渐臻于完善。有宋一代,虽则出现了以王彦超为代表的一批知止而退的致仕官员,但年及而愿退者依然较少,官员恋栈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导致官员恋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主观层面而言,部分及年应退官员,或基于生计考虑,或缘于贪恋权财,而故作不知退。就客观层面而言,宋朝致仕标准"朝令夕改",具有极强的随意性特点,既褒奖提前退休,又额外奖励按时致仕,亦或惩处或者认可到时不退者,使得官员面对如此繁杂的情况,属实不知该退还是不该退,有些无所适从。最终他们在善变的致仕制度中徘徊前进,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4.
致仕即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从古籍中记载致仕的史料视角,详细地考察了明代官吏致仕条件、待遇、事例等,指出明朝致仕制度上承以前各代,下启清代,是中国致仕制度的转折期,在制度的规定上日益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清廷给予致仕官员的待遇,完全属于皇帝的特恩,具体有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致仕官员回乡后老有所依,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官员在任时能更加尽心地为朝廷效力,免除他们将来在生计上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6.
致仕,俗称退休,是古代官员新陈代谢的必需,也是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北宋名臣文彦博致仕时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研究其中诸多致仕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近来,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出很多不同争议。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宽松,有的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权力交还出来,退休回家。还有的朝代管退休叫“悬车”,也是年老不再使用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政经资讯     
“一人的不幸是整个世界的伤口。”——母亲每日下跪10小时为子筹钱治病“吹牛也要上税。”——阜阳官员浮夸致每年多交千万税款“送父母3000元,岳父母3000元。”——调查显示春节送礼风越刮越猛“艺术类考试也要实行阳光工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  相似文献   

10.
掀开各种报刊杂志,我们经常看见一个使用率很高的词,那就是“官员”。“官员”的使用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如“政府官员声明”、“行政官员说”、“外交官员说”、“高级官员指出”、“教育部官员透露”、“某重要官员出访”……唉,简直无处不在,甚是扎人的眼。互联网上则更多,简单一搜索就有1000多万条。然而大家应该知道,官员是封建社会旧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等级和阶层的一种划分与界定,古代常有“官场”、“清官”、“九品官”、“父母官”、“升官发财”的说法,在人们心中这些官要么是“青天大老爷”,要么是草菅人命、无恶不作的坏…  相似文献   

11.
北宋段缝墓志1924年出土于南京,出土不久即遭劫掠、毁佚,存世拓本较少。志文不仅是研究北宋名士段缝生平、仕宦和治绩的重要文献,而且详细记载了两起分别发生于北宋庆历、皇祐年间含山、永丰两县的盗案和命案审理过程,提供了北宋年间司法实践的真实案例。志文还对熙宁变法期间永兴县免役法的实际执行情况有详细记载,充分展现了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员、机构围绕免役法的执行反复较量与激烈博弈的过程。志文对段缝致仕时间和官阶的记载,充分体现了宋代官员分司制度和致仕制度的复杂性。志文对研究段缝与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王安石的交游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办刊     
石平 《传媒》2001,(4):55-56
话说大宋名士欧阳修致仕之后,隐居于滁州琅琊山中,每日里和众弟子饮酒作对,谈诗论文,生活也恬淡自得。只不过致仕之后进项少了许多,加之欧阳修为官清正,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渐渐地也就手头吃紧起来。 一日,论及此事,众弟子撺掇道:“太守平生所学,也不过展示了一二。现今世道太平,是人不是人都兴办刊物。咱们何不也办一刊物,你老任主编,将写作秘笈传之后世,一来可培养文学新人,二来还可挣些酒钱,岂不是好?”欧阳修道:“你等所言亦是。老夫近  相似文献   

13.
我买两辆车     
一位阔佬想送给刚当选的政府官员一辆汽车。官员表示拒绝:“你知道我不能接受一辆汽车,否则就是受贿。”送车的人提出,可以把车以20美元的价格卖给他。官员说:“那我买两辆。”我买两辆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明“因逃逸致人死亡”还应包括“二次交通肇事”——“行为人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或死亡后,在逃逸过程中,再次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这种情形,并对与其相关的立法意图、逃逸心态、具体情形、扩大解释以及相对罪刑法定原则等理论支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当地官员的素质和整体水平,西部某省(市)近日推出了一个庞大的“官员充电计划”,其中200名处级以上官员及企业高管将赴海外留学(第一财经日报,8月12日。参加过各种“组织”培训的人都知道,成人培训是个啥隋况。出国参加过公务培训的人也清楚,国外培训又会是个什么个情况。这里边的玄机毋庸多言,但有个事实却无法遮掩——那便是官员境外培训无非是个变相的“旅游”,实际上学不到多少真东西。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一些电视新闻报道经常让人感觉有一种“端着”的味道。何谓“端着”?乃端着架子也。这里所说的“端着”倒并不是说某位官员端着架子,而是我们的新闻在报道中帮官员端着架子。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南充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杨建华涉嫌违纪违法案引来逾百人的专案组进驻南充。知情人士透露,专案组有六七十人来自于中纪委,四五十人来自于四川省纪委。杨建华所牵扯的贿选案,可能波及许多官员。一位被专案组约谈的前南充市委官员说这是对南充官场史无前例的一次“过堂”  相似文献   

18.
始于去年秋天的足坛“反腐”,已经让众多足球官员相继落马。南勇、谢亚龙的“进去”,让很多人开始期待,也许中国足球的分水岭将要到来?  相似文献   

19.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4,(8):M0001-M0001
《史记》把好官称之为“循吏”,是说这些官员乃是遵纪守法、遵循律令的人。其中记载的一个叫作“李离伏剑”的故事却颇令人感喟。李离“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16日《法制晚报》载:该报记者根据媒体披露的2009年官员雷人之语,选出其中10条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官员语录。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替谁说话”,河北承德镇干部史国忠面对上访群众时说“要跳就去5搂”等入选。记者注意到,上述官员说出雷人之语,大多是在就民生问题接受群众提意见或媒体记者采访的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