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道玉 《云南教育》2007,(7X):43-45
西方国家评论界有一种说法,认为除了孔子、陶行知和蔡元培这两个半教育家以外,中国没有真正的教育家。这半个教育家是谁,他们没有言明,也不知他们划分的标准是什么。作为—个毕生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听到这种评论,心里当然不是滋味。也许,这个评论有些偏颇,中国显然不止两个半教育家,例如古代还有孟子、韩愈、朱熹等。就近现代而言,堪称为教育家的人就更多了,如张伯苓、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评论界有一种说法,认为除了孔子、陶行知和蔡元培这两个半教育家以外,中国没有真正的教育家。这半个教育家是谁,他们没有言明,也不知他们划分的标准是什么。作为一个毕生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听到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13,(18):14-21
"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我们要不要为宣传自己的教育家做些认真严肃的工作?"这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时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的袁振国在《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序言开篇即抛出的两个问题。面对这两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当代教育家有着共同的特质,即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有独立见解,有对教育  相似文献   

4.
唐时代     
《上海教育》2013,(18):14-15
"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我们要不要为宣传自己的教育家做些认真严肃的工作?"这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时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的袁振国在《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序言开篇即抛出的两个问题。面对这两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当代教育家有着共同的特质,即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有独立见解,有对教育  相似文献   

5.
舒仁 《教育》2011,(18):8-8
<正>不要蒙人了,中国没有教育家。那些被称为教育家的人,吃的是教育家的饭,领的是教育家的饷,戴的是教育家的光环,做的却不全是教育家的事。这是我对中国"教育家"的一个基本看法。在我看来,中国所谓的教育家不妨借用一下鲁迅文章里提到过的两个词句给他们进行命名,即一是"拿来主义"派,二是"忽然想起"派。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呼唤创新型教育家。原创型教育家是教育家的最高级类型或形式,一般产生于历史大周期的巅峰或转型时代。按照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体化说”解释框架,在中国现代教育发生发展的第一时期即体系形成时期.堪称原创型教育家者主要有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陈鹤琴等,他们历时半个多世纪,大约算是三代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原创型教育家的根本使命在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包含着现代教育中国化与传统教育现代化两个方面,其变革的广度、深度和复杂度.从历史和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原创性的。由此,更加突显原创型教育家的重要和伟大。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什么没有教育家?这是许多人追问了许多年的一个老问题。我国以前有许多教育家。古代的孔子、朱子自不必说;近代的蔡元培、梅贻琦、陶行知、陈鹤琴、晏阳初也不必说;就是解放后,我国也出现过斯霞、霍懋征等一大批教育家。然而近年来,教育发展蓬蓬勃勃,却没有教育家出现。这的确是个值得一问的问题。要成为教育家,起码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桃李满天下";第二,要"终身当教师";第三,要"思想成体系"。按照这三个条件来筛选,有两类人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一类是校长,一  相似文献   

8.
培养当代教育家,呼唤教育家办学,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美的教育理想之一。这让人们想起历史上的教育家。比如,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当代的,至少有霍懋征、斯霞等。细细想来,这些在今天看来堪称大师、教育家的人们,他们至少有两大特征很容易引发我们思考——一是他们当年所专注、所钟情的是"立业",立教育之大业,他们没有想到"成家",成为今天我们所说的教育家,教育大家。他们一生远离功利,"捧着一颗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灵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培养好的校风,必须有好的校长。没有好的校长,不会有好的校风。好的校长,他应有崇高的献身精神,这完全出于  相似文献   

10.
《新教育(海南)》2005,(10):47-47
蔡元培先生曾感慨言之,中国仅有两个半教育家,其中的“两个”,一是指孔夫子,一是指陶行知。陶行知是“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进步教育家,五四运动号称中国的启蒙运动,它以反传统的现代性意识见长,陶行知批判旧教育倡行新教育,可渭得时代之先声。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不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历来评论不少,但作为语言学家的孔子并未引起后人注意。其实,他在语言方面,尤其在修辞方面是有很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总结、有很多宝贵的见解值得借鉴的。我们没有认真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这是语言研究工作中的缺陷。现在,我们应该组织力量,着手  相似文献   

12.
郭华 《中国教师》2010,(17):5-6
<正>人们常说:世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把这句话的"美"替换为"教育家",意思是一样的。在中国,我们并不缺乏教育家,而是缺乏对教育家的发现、肯定和赞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相信,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教育大国,一定有成千上万的教育家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们而已。  相似文献   

13.
提高教育质量,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提高教育素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学习国外的教育理论,二是从自己民族的教育历史中汲取智慧。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化教育历史,孕育了一大批教育家。尽管他们没有构建自己的独立的教育理论体系,但是,不可否认,他们不乏教育智慧。他们的教育智慧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今天。孔子是我们民族最伟大的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孔子在世之日,坚持“述而不作”,自己没有亲自动手撰写论著。在他谢世之后,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收集、汇编成书,这就是《论语》。《论语》凝聚了孔子一生的教育智…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教育家群体特征论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民国时期的教育家就其整体而言,具有远较前几个时期教育家更为鲜明的群体特征。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为他们的思想和实践添上了共同的时代色彩;而各别的个体背景,又使得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把握着时代的脉博,从而又呈现出鲜明的个体来。群性和个体的和谐统一,是民国时期教育家这个富有生气的群体的总体特征。本文通过对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几个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富有代表性的教育家的分析,对民国时期教育家这一群体的特征作简要论述。 一、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15.
怀念辛老     
辛安亭同志逝世整一年了。他给我的印象一点也没有淡漠下去。知道辛老的人都承认他是一位教育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不同类型 :有的教育家以他所创办的或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巨大影响而著名 ;有的教育家以他所创立或宏扬的教育学说而著名。此外 ,还有一种类型的教育家 :他们在各自的教育工作岗位上辛勤地、踏实地、不停地作出出色的奉献 ,而且在人格方面有着强大的感染力 ,给人以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老这位教育家虽也具有前两个类型的成分 ,但主要应归入这后一类型的教育家。辛老毕业从事教育工作 ,但他具体的工作岗位有着多次的变化。他在不…  相似文献   

16.
一流教育家的四个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宇 《师道》2004,(10):17-17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有三种教育家,第一种是“政客教育家”;第二种是“书生教育家”,纯粹搞理论,不懂实际;第三种“盲行盲动的教育家”。他认为这三种都不是好的教育家。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有两种精神,一种是创造的精神,一种是开辟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就是说发明新理,创造新说。开辟的精神是指教育没有到的地域,像内蒙、云南等我们教育家不去的地方,他要到那里去开辟;在学术里面、教育里面很多没有涉及的领域要去开辟。他说只有具有这两种精神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情境创设,引入分数师:同学们,喜欢野营吗?生:喜欢。师(:投影出示课本上两个小朋友正在进行野营时的情境)现在两个小朋友在野营,他们将要干什么呢?生:有四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一个蛋糕,他们两人将要分东西。生:一个小朋友分得两个苹果和一瓶矿泉水。师:他们的分法是我们以前所学的什么呢?生:平均分。师:对,这两个小朋友采用了我们以前所学的平均分。分完了没有?生:没有,还有一个蛋糕,他们两人平均分,每人得半个。师:再请一个同学说一说。生:就是两个小朋友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半个蛋糕。师:同学们所说的,…  相似文献   

18.
爱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81岁的于漪老师也曾经说过:"学生千人千样,有个性有潜能,资质优良的学生,教育起来同样有相当的难度。没有大爱,没有水磨的功夫,就不可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奏出悦耳的乐曲。"两位教育家都拥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让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史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学史家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述中国学史?这是中国学史学科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学史家们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与他们的学史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本即考察建国前半个世纪优秀中国学史家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讨论,描述它们的演进历程,通过对这两个根本问题的评论分析,以期“察往知来”,引发21世纪学史家们对参与新化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其实早在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时候,姜文就与摄影师顾长卫有了一个共同的愿望——拍一部纯粹的黑白片。于是就有了鬼子来了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在中国北方长城脚下的一个附近有日军驻守的村子里,一天晚上,有人把两个俘虏押送到村民家,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也没有音讯,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一关就是半年。在关押他们的过程中,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极不平静,围绕着这两个俘虏发生了一系列命运的变化,与此同时,两个俘虏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中国村民、日本军人、翻译官三方都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