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语言积累及运用部分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课标的相关规定,新课程语中考言试题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古诗“记诵积累”和对浅易言本大意的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在2004年第一轮新课程中考初步探索的基础上,2005年各省市新课程语中考言考查不断探索、更新,试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考已近在眼前,探究中考语命题走向,对备战中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明是一名高三学生,曾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渐江赛区一等奖。下面是报纸上的一则新闻,请你从中提取出两条与张明的有关的消息,以转告张明。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从“组织文学活动”“制订研究计划”“关心时事热点”“查找引用资料”等四个方面,明确规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很显然,其目标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并力图将学习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上。近年来,各地综合性学习试题力求推陈出新,体现学用结合,多角度、全方位检测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倾向应引起2013届备考师生的...  相似文献   

6.
程鸣 《现代语文》2004,(9):45-46
2004年全国中考作题目既保持了近几年中考作命题的一贯风格,又有较大幅度的改革。笔搜集了2004年全国各省市60多份中考作试题,通过与往年作试题的比较,发现2004年中考作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2011版课标对第四学段古代诗文的学习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相似文献   

8.
一、体现人文性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考试当然也需要这样的氛围,要尽量拉近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实现试卷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感受考试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一)设计提示语和激励语  相似文献   

9.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目标与内容是这样描述的: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剖析近几年中考,考生在“语言积累与运用”这一部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掌握欠牢固、语言表达能力欠火候、古代诗文基础不扎实。如何利用考前的有限的时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23年江苏泰州卷第24题”以A4纸的折纸游戏为背景,经历“以折引探、探中寻果、执果索因”过程,考查动手实践能力、几何直观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和数学理性精神,体现以基础性引导数学教学,以合理性达成效度目标;以探究性突出素养导向,以思维性考查数学能力;以趣味性激发探究兴趣,以简约性彰显人文关怀;以严谨性体现科学精神,以创新性力求公平公正;以稳定性传承既有风格,以发展性凸显研究价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2006年中考即将到来之际,本刊特为广大实验区读者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2005年实验区中考命题改革回眸。一直以来,被称为“指挥棒”的中考,高考试题备受人们的关注,什么样的试题是好试题?在试题中怎样体现三维目标?怎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今年的“指挥棒”又将指向哪里?所有这些是实验区教师最为关心,也是经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本刊从近22万字的来自“全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评价课题研究组”对2005年实验区语文、数学、英语中考试题的评析报告中摘选部分内容,聚焦其特点、问题和建议,以期对今年的中考命题改革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希望对实验区教师理解如何科学命题、怎样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使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以及如何改善教学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语言知识与运用”作为知识与能力兼具的基础性试题,一直是高考语文命题的热点和最具创新活力的版块.赋分值一般在25分左右,在整个试卷中地位相当重要。这里谨对2014年高考动向、题型予以预测,以帮助考生提升备考与训练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16.
梳理与探究学习活动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的每一个方面息息相关,它是目前很多学生思维的短板,恰能成为推动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考试从聚焦学习结果的评价走向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这一转变在近三年中考“梳理与探究”类试题中体现为指向核心素养的情境设置、关注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体现认知结构的学习评价,从中可获得开展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词一 阅读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个无知的孩童进入学校,总要经历先从认识单个的字、单个的词人手,继而学习一个句子、一首古诗、一篇课文这一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阅读的过程。语文课程目标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两大板块广义上都属于阅读的范畴。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我通常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初中语试题以书写“品味精彩章,抒写智慧人生”开始,让学生在浓浓的乡情和墨香之中,完成这份人生的答卷。试题注重对学生的人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开放的视野和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9.
温丽英 《成才之路》2020,(2):110-111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效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高丽莉 《中小学电教》2011,(11):112-112
<正>语言积累和运用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运用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特别是对新鲜感的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