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左联"成立之初,太阳社、后期创造社、南国社等创办的既成刊物随之变成了"左联"的文艺阵地,计有:《大众文艺》、《南国月刊》、《艺术月刊》、《沙仑月刊》、《拓荒者》与《萌芽月刊》。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介了一些左翼文学新人、新作和新理论,推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进程,为将民众引入艺术殿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推进了左翼文艺界的大联合。  相似文献   

2.
从周文看左联作家的被生产模式--兼论周文的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周为例,从一个角度--左联作家的被生产模式这个角度来研究左联作家的成名及其背后的各种机制的运作过程,同时也涉及周的创作。作家的被生产过程实际上包括了左联团体的需求及内在的势力要求、现代媒体的运用及读的接受心理、以及市场机制和时代环境各种因素的介入,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敏 《考试周刊》2009,(50):29-31
文艺大众化是一种趋势,也是在激烈的论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本文通过对其过程的论述来展现我国文学启蒙立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学者们努力把握左翼内部另类文艺思潮的存在形态,尤其是以"反对派"形象出现的文学派别,注重挖掘该派别的内在联系.在多位学者持续研究的基础上,刘骥鹏将鲁迅影响下的另类左翼文学派别命名为"左翼启蒙派",并对其予以深入系统论述,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文学史原有的书写格局,取得了突破. 这一研究,可以看做是左翼文艺研究领域一次成功的思想接力.  相似文献   

5.
"左翼"文学现象是20世纪中国文化现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政治理性思维来诠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中国人向往现代工业文明急切心态在文学领域中的一种曲折反映。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左联"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在征服众多读者的同时,也有人说她的作品是与时代相脱节,游离于政治之外,与左联相悖的。这无疑是对她作品的一种误解。萧红在左翼文学思潮中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存在,她遵循左联艺术创作的规律而又不一味地照搬教条;她发扬左翼优良的创作传统,又坚持自己独具个性的艺术创作。最终,她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弥补了一些左翼作家试图用文学简单地服务于政治的不足,实现了对左翼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周文为例,从一个角度——左联作家的被生产模式这个角度来研究左联作家的成名及其背后的各种机制的运作过程,同时也涉及周文的创作。作家的被生产过程实际上包括了左联团体的需求及内在的势力要求、现代媒体的运用及读者的接受心理、以及市场机制和时代环境各种因素的介入,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留下了丰富的地方革命文艺资源,这些文艺资源在斗争精神、斗争经验、艺术品格等方面为地方学校的人文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性知识体验。地方革命文艺呈现出的民族斗争精神,为构建新时代青年的政治理想提供了精神动力;地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斗争经验,能够促使新时代青年产生出真诚的道德情感;经典的地方革命文艺作品,将满足新时代青年对艺术的审美追求。新时代青年将从地方革命文艺的斗争历史中汲取力量,明晰时代使命,把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代追求个性解放使冯雪峰等知识分子摆脱了“家”的束缚而获得了自由,但这种自由显然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它使个体产生了强烈的无意义感和无能为力感,因而他们极力寻找自己可以去依赖的组织,但进入组织的结果是以丧失个体的自由为代价。冯雪锋从“湖畔”到“左联”的心灵转变历程,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有没有这么一种积极的自由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个人自我可以独立生存,又同世界、他人以及自然合为一体,而不是孤独的?获得这种自由状态的途径是自我的实现和个性的发扬。  相似文献   

9.
从1931年5月至1934年1月的三年时间里,瞿秋白是“左联”的核心领导人之一。首先,作为党内首席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瞿秋白为中国左翼文坛译介、输入了一系列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原理,对纠正“左联”时期相当一部分左翼作家中存在的把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机械等同起来的“左”倾错误,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其次,瞿秋白与包括鲁迅在内的大批“左联”作家亦师亦友的革命同志关系,以及他参与起草的“左联”一系列重要决议和创办的刊物,扩大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团结了大批进步作家,使“左联”逐渐摆脱了“左”倾路线的影响,开始走向成熟,标志着“左联”的“一个旧阶段的结束和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唯物史观出发,辨析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在其所有规定性中的本质性,论证文艺的倾向性和功利性是“文艺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对“纯审美”等主张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1.
周慧 《文教资料》2007,(8):89-90
本文试图从中西文艺与习俗的差异来论述中西文化的特质,即中庸与偏激,力图说明中西文化各有特点和缺陷,应发挥两种优秀文化的优长,为人类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论"失语症"之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学界对"西方文艺中心论"充满焦虑,对本土文化身份有了清晰的认知,但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寻找到有效的突围路径,在中国古代文论及其现代转化问题以及现当代西方文论及其本土化问题上,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研究者不得不面临自身知识谱系的局限、中西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转化的技术路径的困境等挑战。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文艺意识形态性问题的讨论应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原典,首先弄清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是如何论述的,有些什么观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讨论才有统一的依据和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有五个要点:文艺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经济基础是文艺存在和发展的最终根源,但不是惟一根源;文艺作为意识形态形式还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文艺是一种远离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同属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五个要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理论有待于我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把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George Lakoff的北航认知语言学讲座为语料对元话语在学术讲座中的发生和角色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讲座人往往通过元话语策略实现讲座内容的有效传递以及和听众的沟通,这也可以对外语教学和课程设计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艺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和人的整个文艺活动息息相关,人的艺术需要是其中重要的中介。这个中介环节并非是个体性存在,而是以“群”形式存在。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所构成的整个“中介体”引导和指挥着文艺价值在文艺创造和文艺接受中得以生成和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在许多地方批判地继承了克罗齐美学的一些观点,并在理论上作了“补苴罅漏”的工作。在文艺与道德的关系上,他们都主张文艺可以没有道德的目的,但在艺术的评判标准上,克罗齐坚持纯粹艺术的标准而反对道德的标准,朱光潜却主张两种标准的糅合;克罗齐虽不否认文艺能暗含某种道德倾向,但却轻视甚至否定文艺的道德影响,朱光潜则极为重视它。这种观点上的巨大差异,取决于他们对艺术活动范围的理解、探讨问题的方法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推陈出新是毛泽东为延安平剧研究院的题词,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提出的概念,二者的精神实质都是强调批判地继承与创造性发展相结合。延安艺术家们就是在推陈出新原则指导下,从利用民间艺术、改造民间艺术到创制出具体鲜明民族特色的新艺术形态,最终实现了对民间艺术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其中,以对秧歌的利用、改造、创新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对文艺为人民只做文艺政治学思想阐释是不恰当的。文艺为人民是对文艺史上一种进步文艺思想的发展,它具有文艺价值论、文艺接受论、文艺发展论、文艺伦理学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生产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从“两种尺度”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入手,分析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年陈毅的文艺主张极富系统性、辩证性和前瞻性。这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创作于1942年的《湖海诗社开征引》一诗中。其内容涵括了创作动机、创作灵感、创作内容、创作风格、师法对象、发展创新以及对文坛新风的期望等诸多方面。同时还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它不仅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在理论上的丰富和发展,而且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实践上的正确性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