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证人保护措施的不到位,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不少国家已经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本国的证人保护立法制度,其中“隐蔽作证”即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分析“隐蔽作证”制度并指出其法理基础主要存在于及时发现案件真实、保护证人人权以及提高诉讼效率之中,从而为这种制度在我国的建构提供理论根据,同时也为保护证人的立法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证人不出庭作证成了刑事诉讼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介绍"隐蔽作证"制度,探讨"隐蔽作证"制度在我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隐蔽作证"制度的建构及其保障措施提出构想,进而完善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3.
证人拒绝作证权,是指了解案情并有作证能力的人,因符合法定情形而依法卸除作证义务,不予作证的权利。我国目前对拒绝作证权主体的设定的范围应包括亲属型、公务型和职务型;对拒绝作证权主体行使其权利必须作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和保护制度"的司法改革任务。建立健全证人保护制度被提到了人民法院改革和完善刑事审判制度的重要议事日程。隐蔽作证是一种特殊的作证方式,在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早有规定和体现。这种制度在银川地区构建具有现实基础,是既符合银川地区实际情况,又能有效地保证证人出庭作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刑诉法增设了隐蔽作证程序,隐蔽作证作为特殊的证人出庭方式,能够在不暴露证人身份的同时有力地指证犯罪事实。然而,在当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隐蔽作证的实际操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不能够完全发挥打击刑事犯罪和保护证人的双重功效,必须对隐蔽作证的适用程序进行理性重构,并完善隐蔽作证的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健全我国证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6.
隐蔽作证是一种特殊的作证方式,在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早有规定和体现,然而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到目前为止只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本文以银川市为例,分析了构建隐蔽作证制度的必要性,探讨了妨碍隐蔽作证制度构建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证人在诉讼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往往都对证人规定了作证义务并要求其强制作证。但为什么这样规定,论述不多。本文试从社会契约、人性等理论层面对其成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隐蔽课程的涵义是指非正式学习的各种教育要素,与体育显性课程的关系并非对立。能弥补显性课程时空的不足,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师范院校教育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一番考察,提出师范院校应重视隐蔽课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教师职业本身繁荣与否是师范教育至为重要的隐蔽课程;(二)师范院校教师文化构成师范教育的独特的隐蔽课程;(三)师范生次级文化构成隐蔽课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证人拒绝作证权制度的理论研究,对于保护辩护制度,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完善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既是证人自身安全保障的需要,也是国家规定证人作证义务的逻辑结果,更是公民宪法权利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它对于维护证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证人出庭作证,有效地发现和打击犯罪,进而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刑事诉讼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证人保护制度在我国立法上尚属空白,因此对其理论基础相关问题的梳理,是合理构建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亭诉讼证据中的七种证据形式之一,其可靠性与真实性是由证人来保证的。证人的主体适格是保证证人证言可采性的前提,也是判断证人证言证据力的重要依据。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证人主体适格性的立法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证人的主要义务是出庭作证和如实陈述,本拟就证人的范围,证人资格,证人的义务进行探讨,重点分析证人不出庭的成因及对策,并对我国诉讼立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求对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和实现司法公正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证人拒不作证,拒不出庭作证现象广泛存在,以及证人作伪证、证言内容失实等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的形式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这些原因,提出完善我国证人制度的若干构想,包括完善我国诉讼中证人资格问题、明确证人出庭范围、有效的证人出庭作证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影响证人证言可靠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案件的审查都必须以证据审查为基础,而作为证据的一种——证人证言就更值得仔细研究。通过分析影响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因素,不仅可以看出程序是否公正,而且也是保证实体公正的必要前提,这一过程是否健全与完善,直接决定着实体法的实际判决。完善证据规则及其相关规则,树立证据必须具有可采性的观念,这是确保证明真实与正当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6.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人保障制度较以往有较大进步,但在保障主体、保障范围、保障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保障主体的构建不宜采用按诉讼阶段隔离式的保护方式;保障范围需针对对象范围、案件范围和客体范围三个方面完善;而保障方式则应从对证人人身和住宅采取什么样的专门保护措施,“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的具体内容,以及证人保护与被告人质证权的协调这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证人不作证严重地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而完备的证人保护制度可以有效促进证人履行作证义务。文章探讨了我国证人保护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证人保护立法存在的缺陷,从成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扩大证人保护的预防对象、增加证人保护的对象范围、扩大证人保护内容、强化证人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证人保护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行政听证参加人的选任规则对于确保听证的公正性有着很大的作用。全文分析了行政听证参加人的概念、行政听证参加人类型和我国当下行政听证参加人选任程序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听证参加人选任规则的构建作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各国的证据立法和实践中,证人证言均被认为是强有力的证据种类。以细致缜密而著称的英国证人制度设计中,针对儿童证人资格、证言证明力、儿童证人的特殊保护问题均有较详尽的规定。我国应充分借鉴现代证据法学的通行规则,即儿童具备实质性证人条件,亦即取得证人资格;同时在庭审前服务、庭审技术屏障、庭外保护方面统筹设计,建立和完善我国儿童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20.
见证文学是指为历史作见证的文学,当代作家在"文革"后的30多年里,通过小说对"文革"进行了自觉而持续的书写,这类丰富多姿的"文革"叙事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了"文革"历史对于中国社会和个体造成的创伤和破坏,见证了"极端年代"的社会景观和人性景观,这类小说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确实起到了见证历史的作用,开创了见证叙事的历史传统。论文分析了"文革"叙事的见证功能、如何见证历史以及这类文学叙事见证历史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