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坡杂剧在元代历史文人剧中占有突出地位,本文通过现存3部东坡剧的解读,清理了元代东坡剧所构成的颇为复杂立体的苏轼形象,揭示了其在文人话语、国家话语、民间话语三种话语结构中隐含的不同指向,以更广泛的视域审视苏轼被贬黄州这一历史事件的文化意义,揭示了元人观照历史的多元属性。  相似文献   

2.
《红旗谱》的受宠绝非偶然,作品中蕴含着多元话语资源,包括民间话语、国家话语、知识分子话语、男权话语,这些话语资源分别迎合了人民大众、主流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和整个社会无意识的口味。  相似文献   

3.
《红旗谱》的受宠绝非偶然,作品中蕴含着多元话语资源,包括民间话语、国家话语、知识分子话语、男权话语,这些话语资源分别迎合了人民大众、主流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和整个社会无意识的口味。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主要的批评话语。现实主义批评话语首先作为一种科学话语产生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中,它表现为从科学话语的自然主义到文学话语的现实主义,从民族国家到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过程。而一旦确立,现实主义批评话语就以一种遗忘的方式在重叙文学史中改写了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进而为获得后来的强势话语地位敞开了自身。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在保障个人话语相对独立的同时,并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权利、诉求去衡量国家话语的尺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国家话语满足社会各群体利益需求的程度。本篇论文通过对现阶段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梳理,界定了话语权、个人话语的含义以及国家话语的含义,又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总结出个人话语与国家话语的关联性。最终又对国家话语应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了论述。整篇文章为以后新闻报道中话语权的使用提供衡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话语生产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国梦的构建与传播在社会现有结构状态下完成和实现,核心问题集中于两个层面:一是话语意义的建构,二是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结构的构建。在话语意义构建层面,中国梦是一套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话语体系,体现了历史话语与现实话语、国内话语与国际话语、集体话语与个体话语、政治话语与社会话语的四个统一。在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结构层面,要从传播效果和受众出发,在话语构建主体上实现自我构建与他者构建的弥合,在叙事方法上实现严肃性与通俗性的结合,在话语表达主体上实现多元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在话语载体上实现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统合。  相似文献   

7.
经管学术话语陷阱的形成机理是在学术话语无法契合经济发展实践的条件下,基于学术话语制定了违背经济发展实践的政策与制度。识别经管学术话语陷阱是保障经管学术话语安全、实现安全发展的基础。建议加大队伍建设,从学术话语创新环节、学术话语传播环节与学术话语普及环节,有效掌控经管学术话语权,建立经管学术话语陷阱防御机制,包括客观判断识别机制、话语陷阱排除机制、客观判断传播机制、统筹安全创新机制,建立学术话语安全保障机制,包括学术话语质量提升机制、学术话语安全评估机制与学术话语安全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语言教育的状况和水平,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其国家软实力、政府执政能力乃至国家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全球化挑战和新发展机遇,我国的语言教育应上升到高国家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和对待。从语言知识教育走向语言能力教育,从说写技能教育走向文化素养教育,从语言体系教育走向语言传播秩序教育,从个体语言工具教育走向国家话语能力教育,从国内语言教育走向国际语言教育,从语言文化教育走向语言文明教育,正在成为我国语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女权"与"爱国"之间——清末民初文学中的"新女性"想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救亡图存和现代民族国家的想望是清末民初倡导女权的主要驱动力。男性主导的事实,"强国"、"保种"的目标,都决定了女权运动从一开始就运行于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宏大叙事轨道中的命运。与此相应,文学作为女权倡导和"民族共同体"最主要的想象方式,也得到了一种同质性的理解和运作。于此语境,清末民初,"文治武功 女权 爱国"的"新女性"构型在文学想象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综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话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如“中与外”、“近与远”、“总与分”、“本与流”、“立与破”等,基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空境遇、目标规划、任务安排、价值指向、方法选择等内容,构成了研究和阐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话语体系的新视角.辩证思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潘艳艳 《外国语文》2023,(1):102-111
国家安全话语研究服务于国家安全治理,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如何用话语来建构、维系、增强、消解、转化并利用安全问题来影响人们对安全的感知以及所采取的应对行为。国家安全话语研究的范畴和边界取决于国家安全问题,要基于新的国家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进行研究,其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国家安全学所涵盖的众多领域和话语分析的工具性决定了国家安全话语研究必须采取多视角、跨学科的分析方法。国家话语研究旨在以非强制方式来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问题,通过对内、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来培养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凝聚人民共识和力量,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从而消除安全威胁,提升国际话语权;同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国家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2.
建国后,由于时代氛围和自身角色的转变,郭沫若创作了大量歌颂新中国的诗歌,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成为国家话语的主旋律。随着国家政策的"左倾"和文艺界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观念发生变化,时代颂歌从真挚的政治抒情诗转变为政治打油诗。郭沫若新中国成立后诗歌创作的大滑坡,有着复杂的时代和自我因素。其新中国成立后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作家的政治心态,也折射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由于时代氛围和自身角色的转变,郭沫若创作了大量歌颂新中国的诗歌,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成为国家话语的主旋律。随着国家政策的左倾和文艺界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观念发生变化,时代颂歌从真挚的政治抒情诗转变为政治打油诗。郭沫若建国后诗歌创作的大滑坡,有着复杂的时代和自我因素。其建国后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作家的政治心态,也折射了建国后中国文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话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两大导向,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获得了发展的契机。1949年至1966年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围绕国家话语迅速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由此掀起了民间文艺学领域搜集与整理问题的深入讨论,推动了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与资料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部分调整国家纪念日政策,在纪念日之期特别融入其他政治活动,蒋介石成为这些政治活动的主角。蒋介石还积极参与国家纪念日本身的纪念活动,将之作为"表演"的场地和舞台,凸显出其自身地位和权威。国家纪念日话语也参与了"蒋介石崇拜"的建构,随着全面抗战爆发,纪念日话语将蒋介石奉为"领袖"、"最高领袖"、"唯一领袖"。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通过国家纪念日政策调整、纪念活动、纪念话语等,与蒋介石本人形成互动,建构出"蒋介石崇拜"。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传统的观念因子、意识结构乃至核心价值发生剧烈的动摇变化,西方"人民"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人民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在国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期许中,"人民"不仅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高频词,也成为文学持续关注的对象。而由此凝聚的"人民话语"则成为当时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核心话语,不仅影响、牵引着文学的主题、观念和思维的现代转型,也制约、驱动着"现代性"文学的生产、组织和传播等过程。  相似文献   

17.
赢得外部世界认同是国家对外交流的目的之一,而要有效获得外部认同,就离不开共情修辞。共情修辞将受众的情感、认知等纳入考量,赋予利益交织的严肃的国际交流以人文主义色彩,试图平衡“情”与“理”在国家外部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共情的亲社会行为属性。这种亲社会属性有助于推动修辞者主动且不带偏见地理解受众,为建构修辞者国家的国家外部认同塑造良好的修辞氛围,以共情修辞催生友好情感并获得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一直是教师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培训的话语困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并尝试着从话语的内部结构——话语主体、形式和内容三个方面透视培训话语的困境,并基于“实践中的理论”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尝试性地对培训话语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9.
在对当前我国教育场域话语存在的话语主体霸权、学术话语贫乏、话语权力缺失和话语表达失真问题批判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应该从突破教育场域的权力构架,构建多元的教育话语;反思教育的过度科学理性化,关注教育生活世界的话语;倡导民众教育话语的自由表达,尊重教育话语的个性言说;探索教育真相,回归真实的教育话语四方面对我国教育场域的话语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语言输入理论及输出理论为基础,运用观察、记录和文本转换等方法,分析了第八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获奖教师话语,总结出了获奖教师话语的四个特征——真实性、互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并探讨了改进教师话语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