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徽师范大学高端科研平台"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安徽省重点智库"安徽文化发展研究院"以及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共同主办的学术辑刊《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以书代刊,每年出版2辑),2018年初将正式创刊。  相似文献   

2.
自建国至今,安徽与长三角关系的演进经历了"东张西望"—泛长三角战略—谋划"中四角"—规划长三角四个阶段。结合安徽区位优势与实际情况,明确安徽省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定位,并从注重法律规范、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简政放权、加速统筹规划、强化组织协调、促进开发开放、发展"飞地经济"、加速市场一体化等八个方面加大体制创新,从而实现安徽与长三角的真正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包括安徽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安徽省叠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国家战略,地位作用突出、乘数效应彰显,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动力更强、底气更足。如何实现安徽省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形成“一市三省”协调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以实现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进程中的安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的.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判,探寻在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建设中的应对策略.发现:制度障碍、产业障碍和驱动障碍致使区域内体育协作的政策协调效应未能完全凸显,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内体育事业合作不足.认为:确立体育产...  相似文献   

5.
经济、文化和区位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使得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可能。现实中的长三角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关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济一体化的内在机制、产业同构和产业分工。经济一体化效应已初露端倪,表现在促进长三角都市圈内劳动生产率的趋同和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增强等。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未来的一体化将是从经济一体化向体制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等多维度的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整合营销理论在旅游产品生产和销售中的应用日臻成熟。近年来,泛长三角旅游产品整合营销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安徽省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产业规模较小、整合开发相对缓慢。安徽旅游产业应以地缘为基础、以品牌为方向进行旅游认知、品牌构建、旅游供需整合和旅游相关者关系整合,把自然山水、休闲养生、人文佛教的徽风皖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主题、线路、品牌有机融合,推出基于泛长三角一体化的安徽旅游产品,形成泛长三角旅游的重要一极。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组成部分,在构筑长三角科技新策源地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与不足。文章采用实践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中国重大发展决策及安徽省发展现状等进行研究分析,阐述安徽省构建长三角科技新策源地的必然性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效率;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促进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加大都市圈建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文章通过此研究,以期为安徽省构筑长三角科技新策源地提供决策依据,为打造长三角高质量新科技策源地贡献安徽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背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高校已成为科研和教育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地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科研水平的发展,长三角高校开始探索建设实验资源共享体系。实验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帮助各地区之间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充分利用各自的实验数据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促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同时,实验数据资源共享还可以促进区域内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下的高校合作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开放、规范的外部环境和空间,该区域的教育一体化顺应经济发展一体化而产生,是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内在需求。区域内高校合作具有相应的物质准备和人文基础,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保证以及高校的主体作用是高校合作的前提及实现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有力保障。区域内高校的协同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其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两省一市教育联动发展,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联动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江苏教育只有通过深入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才能真正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也为推进江苏教育自身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宣城市地处安徽东南部,区位优势佳、自然禀赋好、生态环境优,经济发展却相对较缓慢。当前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之一的宣城市必须坚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本文针对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尝试提出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环境治理基础、推进生态优势转化等路径,以期对宣城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建设宣城绿色发展创新实验区,努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的宣城段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其社会治理成效不仅关乎长三角区域的整体发展,而且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我国化解基层矛盾、运用于社会治理成功实践的智慧结晶,对实现长三角社会治理法治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长三角社会治理还存在法治建设不健全、社会治理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以及网络问题凸显使得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在枫桥经验所蕴含的珍贵精神品质的指引下,应坚持以法治思维强化治理体系建设、以基层为导向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以数据为支撑实现智慧化治理,为区域社会治理提供宝贵经验,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献智助力。  相似文献   

13.
刘华     
刘华刘华,1956年8月生,安徽滁州市人。1982年元月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中文系本科毕业。1984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第二专业进修结业。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国内访问学者结业。现为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会员,安徽省社会心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16个城市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均质性趋势,但江苏北部地区与长三角第二﹑三等级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差距是拉大的,即极化趋势,而浙南的多数城市与长三角的发展差距在缩小,因此长江三角洲现在的空间结构不是"长三角(两省一市)—长三角周边地区",而是"三大经济功能区(长三角)+浙南—周边地区(包括苏北地区)",并且未来的空间结构演化不会以行政区划为发展方向,长三角周边安徽﹑江西部分要素禀赋优越的地区有望比苏北更早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来。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推进安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2008—2017年相关数据,测度长三角地区33个相关行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实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安徽应充分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其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机会,加强产业互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移,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发挥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创造力,挖掘劣势产业和次优产业的潜力,推动安徽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合作格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字[2010]143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目前,出版社组建挂牌事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设立,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我校服务于安徽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将为繁荣发展国家的文化出版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会商机制的建立,表明长三角教育的区域交流与合作已经由民间层面、非常规状态向行政决策层面、制度化状态转变,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随着长三角区域教育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势在必行。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区域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市场概念。在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中,长三角完全有可能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腹地转移。长三角地区与江西、安徽两省,经济联系密切,社会交往频繁,文化相互融合,具有较为广泛的合作基础。长三角与徽赣两省的合作发展,既是长三角区域内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又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滁州师专学报》2012,(1):F0002-F0002
宋德如(1964-),男,安徽定远人,教育学原理硕士,教育学教授。198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1994-199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进修学习。现为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典型标识与驱动力量。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召唤下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更加以人为本、协同共享、集智创新、自然和谐。江苏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应积极构建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对话体系,前瞻研制以“教育核心症结”为焦点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探索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点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实施路径,主动创新以“数字治理”为驱动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协同机制,整体营造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