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凤阳花鼓海外传播“重介轻译”的现实困境,本文基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凤阳花鼓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效果。招募和培养相关译介人才、充分考虑译入语国家的文化需求和海外受众的意识形态、推动权威出版社、国内外高校和大众媒介进行多维度的合作,是促进凤阳花鼓“走出去”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驿路堤、东港是黄梅县东南交通动脉,严家闸(今龙感湖管理区)是连接驿路堤、东港和龙感湖的交通枢纽。发源于黄梅北部山区的采茶歌通过劳动力和人口流动,流传至黄梅中南部以严家闸为中心的平原湖区,与渔歌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经过道情和独角戏、两小和三小戏、三打七唱等阶段的发展,形成黄梅戏雏形和主要艺术风格,其表演要素有明显的黄梅湖区特征。黄梅采茶戏通过灾民逃水荒,传唱至相邻的安徽、江西,在安徽以黄梅戏之名唱响全国。  相似文献   

3.
戏剧音乐是塑造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具体、个性更鲜明的艺术手段。大多数戏曲是以行当音乐来塑造人物的性格,而黄梅戏音乐的性格化则是通过各种唱腔及音乐手段来表现的。文章从黄梅戏唱腔及各种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黄梅戏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舞台演出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方式.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任何艺术传播活动都传播一定的艺术信息,黄梅戏舞台演出传播活动传递的是以黄梅戏表演艺术为核心的系统信息.黄梅戏舞台表演艺术的信息系统包括表演系统、音乐系统、美术系统和文本系统方面的内容,其借助的符号也相应地包括唱念、形体与舞蹈、器乐、造型、脸谱、剧本、剧目等.  相似文献   

5.
董丽娜 《唐山学院学报》2022,35(4):72-78,90
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域下,对新历史语境下译介主体、译介过程及翻译标准的复杂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在对徽剧的海外译介史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具体考察了徽剧译介主体、译介过程及翻译标准,以期构建更加科学、动态、多元及适宜的徽剧译介观,来弥补当代徽剧海外译介的不足,并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对外传播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黄冈师范学院进行抽样调查,了解黄梅戏在大学校园的传播情况,同时对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并引发对黄梅戏传播诸问题的反思。了解到黄梅戏的复兴发展之路应该是与时代相结合,黄梅戏是人民的戏曲应当回归到人民群众中,同时黄梅戏也应该要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学生们的课堂。只有充分了解黄梅戏在大学校园的传播情况,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让本地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走进大学校园,更好地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戏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译介模式的支持.只有使外宣的译介模式达到各方面的标准要求,才能提升外宣效果,使傩文化推广到更广阔的空间.培养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拓展对外传播渠道、打造贵州地戏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实现贵州地戏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保护传承与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创作演出的黄梅戏小品《资教情》,从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创作实践,为在高等学校普及和弘扬黄梅戏艺术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黄梅戏研究文献的产出波动性较大,但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其所属期刊变动性较大且尚未形成核心区期刊群;在研究方向上,黄梅戏音乐与表演、剧目、文化发展与传承、产业化发展等研究是黄梅戏研究当前的主要研究主题。同时,黄梅戏研究与发展还需要在人才培养、传播方式和发展路径等方面做出改革性举措以适应并促进未来黄梅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梅戏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民间黄梅戏班社是发展传承黄梅戏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2008年11月到2009年3月,调查小组一行三人对安庆地区相关民间黄梅戏班社构成、数量分布、演出市场、场所、季节、请戏事由、班社收入、运营模式、政府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民间黄梅戏班社的生存状况,揭示了其内在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1.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亮丽的瑰宝.相同的是,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突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目的首先是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角度对不同阶段黄梅戏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包括表演形式、表演内容、唱词以及表演动作)进行分析,并且分析黄梅戏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其次分析两者精神层面的互通之处,并提出加强对黄梅戏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以及传播.  相似文献   

12.
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其音乐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其唱腔充满了时代气息,恰当地表现了现代英雄人物的思想情感;该剧打破了黄梅戏音乐的传统写法,将黄梅戏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黄梅戏VR数字博物馆,以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为原型。首先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建立3D博物馆模型,然后采用Unity交互开发技术实现场景漫游、浏览互动和交互游戏,最后使用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技术实现沉浸式虚拟漫游。用户通过虚拟现实体验打破空间限制,身临其境感受黄梅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人们对黄梅戏的认知度,为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末,"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期间,著名汉学家奚密教授就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以及现代汉诗阅读与欣赏等问题与笔者进行了交流。近年来现代汉诗在美国的翻译出版呈日益增长的良好态势,港、澳、台三地的诗歌译介也各有特点。影响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与译介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奚密教授强调要用成熟开放的心态去阅读现代汉诗,欣赏的重点要落脚到语言的创新上。系统化地学习是培养诗歌读者的重要保证,多读、细读、慢读是阅读现代汉诗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致力于对翻译文学与整个文学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引起人们对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新关注,解释了一些以往的翻译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被译介到中国以后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创作情况,并以侦探小说这一特定文学样式在中国的发展证明翻译文学在本国文学多元体系中地位的动态变化与当时的文学创作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深化的过程。指出了侦探小说在翻译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原因,实现了多元系统论在文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佐哈尔于 2 0世纪 70年代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把翻译研究引上了文化研究的道路 ,它把翻译与译作与其所产生和被阅读的文化语境、社会政治条件等诸多因素结合了起来 ,为翻译研究开拓了一个相当广阔的研究领域。笔者拟从译介学的角度 ,探讨多元系统理论对制约作品译介因素的解释力 ,主要论及了影响作品译介的因素 :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译文的质量以及翻译家个人对读者的吸引力。同时 ,笔者认为 ,多元系统理论在解释制约作品译介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它忽略了译者主体在作品译介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共计演出剧目27部,其中现代戏18部,所占比重最大。现代戏的创作,题材以扶贫为主,因其情节的设计以道德的逻辑代替了人物行动的自然逻辑,致使创作出现模式化、概念化倾向。本次黄梅戏艺术节的亮点在于:部分现代题材剧目的创作,在戏剧技巧的运用方面非常娴熟;新创剧目在舞美设计方面的成就突飞猛进,一是布景装置在舞台上的自由活动,二是声光电技术的大胆采用,三是地方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入;舞台之上有"玩意儿",传统技艺回归舞台,戏曲好看好玩。  相似文献   

18.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的翻译思想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提出的文学多元系统理论则为思考和看待胡适翻译思想提供了新视角。本文试图用文学多元系统理论逐条解读胡适翻译思想,从而在理论层面上论证其翻译思想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新创黄梅戏《美人蕉》是戏曲面临困境下的又一次新探索。该剧叙述上以闭锁式结构为主,不时运用了时空交错的方式,具有哲理意味;其音乐基调柔美而又抒情,以交响思维为主,电声思维为辅,第一次将男声三重唱搬上了黄梅戏的舞台,在保留传统黄梅戏的唱腔风格的同时又有大胆的突破;其舞蹈设计发挥“黄梅歌舞”的特长,以美的造型吸引观众;在戏曲程式化的处理上采用淡化方式,强调表现原生态的生活,注重表演的情感性,有“向内转”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在晚清的文学翻译中,尤其以侦探小说翻译数量最为众多,最受大众欢迎,影响最为深远。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晚清的侦探小说翻译热潮,根据伊塔玛·埃文-佐哈尔(Itama Even-Zohar)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当时侦探小说翻译热潮兴起的缘由。本文旨在指出此次侦探小说翻译热潮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文学传统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