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过60多年历程的《山东教育》,步入新世纪后,在报刊林立、学术期刊越来越萧条的时期,以自己的心血、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真  相似文献   

2.
读了《山东教育》 2000年 9月份小学版“怎能不为自己歌唱”专题,我感慨万千。   每一个正直的人,只要从事了教师这一职业,他的善良的心即被真诚的学生所打动。他的心灵如雨后的天空一样明净,他的责任感与日俱增,他以满腔的热情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是的,正如宋秋雁所说 (见《山东教育》 2000年 9月份小学版《怎能不为自己歌唱》一文 ),教师不愿被冠以“伟大”或“高尚”的美名,因为,从内心讲,他们并不觉得自己伟大,而只是责任。是责任,是肩负人类文化、道义传承的责任,是人类一步步走向民主、文明的责任……   那是 1983年…  相似文献   

3.
刘冬 《山东教育》2005,(7):60-60
《山东教育》是我从教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有许多困惑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教材挖掘得不够深入,有时费力备好的课,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难以洞察学生的心灵深处。困惑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启迪;矛盾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自信。  相似文献   

4.
喜欢《山东教育》,由来已久。20年前,《山东教育》是学校里唯一的教育类刊物。那时候,在农村小学,她是指南针,是指路灯,是乡村老师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当我们混沌的时候,翻阅她,会让人产生耳聪目明的感觉。喜欢《山东教育》,有很多理由。一、《山东教育》是老师们的心灵家园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曾经自费订阅过其他一些比较知名的教育类刊物,经常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那  相似文献   

5.
刘培国 《山东教育》2005,(28):60-60
说来惭愧,知道《山东教育》这本刊物已有10年之久,但真正读到这刊物却是近三年的事。因为以前自己在偏远的地方任教,学校经费很紧张,为了节省开支,至今还吃着井中的水,更没钱来汀什么刊物了。加之个人工资有限,还得养家糊口,《山东教育》遂成了无缘客。  相似文献   

6.
今天读了《山东教育》1008年7、8月舍刊的一篇文章《“老”教师哭了》,真是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在发表我自己的看法之前,首先道一声:“老教师,您辛苦了!”  相似文献   

7.
敬告读者     
《山东电大学报》2004,(1):64-64
《山东电大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社会科学为主兼及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山东电大学报》的办刊宗旨是:探索远程开放教育规律,促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教研与学术研究,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繁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物质明与精神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敬告读者     
《山东电大学报》2005,(4):F0003-F0003
《山东电大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社会科学为主兼及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山东电大学报》的办刊宗旨是:探索远程开放教育规律,促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教研与学术研究,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繁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物质明与精神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敬告读者     
《山东电大学报》2005,(1):F003-F003
《山东电大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社会科学为主兼及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山东电大学报》的办刊宗旨是:探索远程开放教育规律,促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教研与学术研究,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繁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物质明与精神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蓦然回首,《山东教育》已走过了 55年的风雨路程。   55年,半个世纪,作为山东的一份综合性教育杂志,《山东教育》有过辉煌,有过平淡,有过衰落……她的命运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今,紧趋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势,《山东教育》也振翼腾飞,以崭新的面貌迎来新世纪的曙光。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早期《山东教育》的状况,在《山东教育》创刊 55周年之际,我们特发表下面这篇回忆文章,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春风雨露,千百万桃李芬芳。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 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育法》的日子里,山东教育社迎来了自己建社和 《山东教育》创刊50岁生日。 《山东教育》是全国最早冠以省名的人民政府教育 机关刊物。1945年12月1日,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形势下,山东省政府作出了 《关于出版<山东教育>的决定》。当月15日,由山东 省教育厅主办的由山东教育社编辑出版的32开本《山 东教育》第一期在沂蒙山腹地临沂城问世。这是山东教 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 东省教育厅第一次有了自已贯彻政策、指导工作的武 器,广大教育工作者有了自己研究业务、交流经验的园 地。1947年7月,由于国民党对沂蒙山区重点进攻,山 东教育社曾先后迁至沂南、海阳等地。1949年5月,随 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山东教育社由胶东迁到  相似文献   

12.
读了《山东教育》2006年第9期《也谈〈枫桥夜泊〉》一文,对于王惠老师的观点,颇有不同的看法,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孟丽萍 《山东教育》2009,(12):62-62
喜欢《山东教育》是喜欢她的清新朴实、真诚自然。喜欢读报纸杂志,情感类的文章读了不少,但都缺少与自己生活的融合,如同看情感电视剧一样,看看而已,娱乐或放松一下,可那不是自己真实的生活。而读《山东教育》,使我的心灵找到了洒息的港湾,使我的精冲回归了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召开,为教育报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对报刊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几年里,山东教育社报刊《现代教育导报》、《山东教育》、《幼教园地》、《当代小学生》办的如何?发挥的作用怎样?山东教育社全体编辑人员很想听听读者意见。因此,山东教育社决定举办“读教育报刊,促教育改革”学用评征文活动,在报刊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彼此沟通的桥梁,让山东教育社报刊与读者贴得更近,永远做读者的知心朋友。一、征文内容1郾各市地、县(区)学校及班级开展学用评活动的经验和做法。2郾你是如何运用教育报刊指导自己进行…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优秀教师,陵县神头镇东街小学教师任传慧同志,多年来勤勤恳恳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所以取得如此殊荣,除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外,《山东教育》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自己常说:“我凭《山东教育》成功。” 多年来,任老师持之以恒地学、用《山东教育》。每期《山东教育》他必通读、剪贴,已积累了1800余篇,分11类装在各个资料袋中,每袋都有目录。全镇、全县许多教师遇到疑难问题,都能从他的资料中找到有理有据的答案。 他在《山东教育》有关自制教具的文章的启发下,自制了266件教具。还组织学生自制学具800余件。这套教具除能作小学自然一至六册课本  相似文献   

16.
我是《山东教育》杂志的忠实读者和作者。从 1958年开始,我就订阅《山东教育》,迄今已逾 40余载。我的业务好,实实在在说是得益于常年坚持阅读《山东教育》,因而对这份刊物也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可惜的是 1998年退休后,觉着旧杂志无用了,就把 1958年至 1989年的杂志全卖了,现在手头保存的仅剩 1990年以后的了,现在想来十分可惜。《山东教育》从去年改了大开本,内容更精彩了,版式更漂亮了,希望新世纪里她的质量越来越好 ! 我订阅了40年的《山东教育》$沂水县双语实验学校@戚洪聚  相似文献   

17.
我们学校共有14个教学班,校领导为每个班配备了一本《山东教育》。深知“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每次总是把书放在图书室。每期《山东教育》分到我校,图书室门前的小黑板上总写有图书管理员潇洒的大字:第×期《山东教育》到,欢迎借阅。每次总有几个眼睛特别管事的学生,跑到办公室和老师们一说,老师们便以最快的速度前去借阅。虽然每班一本,但30多个教师不可能每人都先睹为快。速度稍慢的老师,只好等到有书的教师上课,而自己正好没有课时先拿过来过过瘾,好好享受《山东教育》带给大家的精神食粮。只要那位老师一下课,便赶紧物归原主。那场面,…  相似文献   

18.
未了情     
认识《山东教育》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在单县四完小念初小那会儿,孩子的“虚荣”和好奇,驱使我常常把爸的《山东教育》视为一朵朵好看的花儿,装于我的书包,又掏出来向伙伴炫耀:“知道吗?这书只有我爸那样的大学问家才看得憧”。但真正和《山东教育》结缘,却是爸从他眷恋着的岗位上退下来,我就成了他之后。爸说:“我没有给你留下什么,只留下厚厚的几摞《山东教育》,接住吧,延续下去!”从此,我真正把《山东教育》当做良师益友,认认真真地学,扎扎实实地用。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妻因神经衰弱、营养不良而滴奶皆无。六元五…  相似文献   

19.
问:我们与《山东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朋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很想知道,山东教育编辑部在提高刊物质量方面有没有新的思路? 答:非常感谢大家对《山东教育》的关心。进一步提高《山东教育》的质量,不仅是编者、读者的愿望,也是时代的呼唤,形势的需要。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新的一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南,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依据,以创办全  相似文献   

20.
史峰 《教育文汇》2007,(6):45-45
我是山东的教师,《教育文汇》是安徽的刊物。山东安徽虽然隔着山山水水,但正应了一句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地域空间的相隔并没有隔断我与《教育文汇》的缘分,让我续起了与《教育文汇》这份“命中注定”的机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