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钱存阳 《大学教育》2023,(2):121-123
近年大类招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型高校采用,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大类招生有利于通识教育、个性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就业等,这是其被广泛认同的基本逻辑,但其实施在学生专业选择、通识课程开设和专业评价等方面,存在有悖于以上逻辑的困境。为了完善大类招生制度,必须提高学生的专业选择能力、科学设计分流操作环节、完善适合大类分流的课程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类招生:精英教育的一种推进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体现高等学校对精英人才的诉求。然而,本研究发现大类招生的一些基本亮点,如大类统一招生分数,学生在低年级实行大类管理,到高年级按学生兴趣分专业,实施平台加模块的课程设置体系等措施,并没有从实质上提升精英化培养水平;相反还促使了学校各专业之间的非平衡发展,存在大类下属专业协调困难,学生心理疾病增多,学生工作难度加大等问题。化解上述困境需要与大类培养相配套的更深层的教育改革,如按照大类培养要求设置院系,将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区别开来,平衡各专业生源结构,提供个别化指导服务等。  相似文献   

3.
高校实行大类招生模式,有利于规避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盲目性、统筹教育资源、实现按需培养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课程设置困难,冷热专业发展失衡,专业分流前后学生管理衔接不协调,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不适应现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等。文章从优化大类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健全专业分流制度、建立学生跟踪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相关教育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优化高校大类招生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建设,在招生环节采取大类招生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推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先基础、后专业"的学习模式,也对高校原有的分专业招生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分析大类招生在高校推行的现状和困局,提出在教学改革、专业分流、学生管理、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解困之策。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专业分流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减少学生高考志愿填报的盲目性,拓宽厚实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分流的具体实践过程看,存在学生对按大类招生培养的认同感不高、专业志愿的满足率较低、各专业间学生成绩分化严重等问题,需要合理设置招生口径、深化学分制改革,加强专业建设等,实行按大类招生培养的专业分流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传统的高校招生方式弊端越来越凸显,大类招生成了近几年来颇受高校欢迎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渐发展成为高校招生政策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大类招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教学资源的完美整合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6级本科生大类招生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分析专业引导对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同时梳理问卷调查结果,为"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越来越多高校在招生中都开始施行大类招生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招生模式,大类招生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适应性,在人才培养上有其独到之处。但同时,它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完善。本文将从大类招生后冷热专业的两极分化、学生专业培养时间不足两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招生模式,改变了传统招生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文章以《大学化学》学科教学为例,论述了我国高校招生现状,并基于大类培养模式下提出了一些《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对培养高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既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最大可能满足学生专业选择,但须弄清"类"的内容;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并不适合所有高校;大类招生有利于平衡"冷"、"热"专业的生源,但须注意专业的分流;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的优化,但调整不可太过激进。  相似文献   

11.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按专业招生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有很大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和优化的问题。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为例,提出了优化专业分流的策略建议,以期完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大类招生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下亟须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实施大类招生可以从制度层面打破专业壁垒,满足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对建筑类专业下的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两个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1+1+2"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八大课程模块,强化线上教学等多种教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大类招生与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与传统的按专业招生及培养的模式相比,大类招生及培养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类招生及培养为例,在大类设置、大类分流政策、培养方案、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更多高校特别是行业特色型高校提供合理化建议,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综合性高等院校相继实行大类招生改革,通过强化基础教学和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了探讨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较早实行大类招生的中南大学能源动力类学生成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学生成绩为因变量、生源地和入学年龄为自变量的Logit 对数线性模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成绩与生源地及入学年龄基本无关,与班级学风密切相关.这为制定和完善高校大类招生改革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寰 《教师》2014,(35):25-26
高校固有的培养模式正在不断更替.大类招生特有的新颖方式,被看成惯用的录取方式.大类招生这一招生途径,是依循设定好的科目门类,而不划分惯常的专业.在低年级时段内,学生能接纳通识教育;在高年级时段内,学生可以依循意愿,选取设定出来的某一专业,并接纳后续时段的分流培养.大类招生特有的新模式,带有复合特性及创新特性,正在渐渐被接纳.为此,有必要明晰大类招生态势下的学生管理,明晰新颖模式特有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牛文娟  张翠玲  郭莹 《考试周刊》2012,(74):160-161
近年来,高校正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向。随着学科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大类招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针对目前各高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的热点培养模式,本文以宁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学院大类招生为例。从专业分流制度和学生管理两大方面探讨电气信息大类培养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陈晨 《文教资料》2020,(5):128-129,70
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近年来在普通高等院校逐渐推行。通过对贵州财经大学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分析发现,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学生对大类培养的认识不足、专业分流政策的设计不够科学、专业分化明显及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加大大类宣传力度、专业分流中志愿优先并兼顾成绩、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等方式改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接着说明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学业导师”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育培养的单一专门人才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形势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与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教育,注重提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按照"厚基础,提高能力,因材施教,培养特色"的差别化战略来构建的符合目前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共同点是通过加强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好的成才环境,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考招生、管理机制、学生培养流程等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20.
樊秀龙 《成人教育》2011,31(7):49-50
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适应高技能人才发展需要的一种新趋势,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整体出发,构建宽基础、多专业选择的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就业与未来发展,有利于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