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劳动育人是高职院校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新任务。“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生的劳动技能、劳动素质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高职院校理应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劳动教育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审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劳动认知教育弱化、劳动情感教育淡化以及劳动行为教育窄化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三条路径是:整合课程,强化劳动认知教育;巧用资源,重视劳动情感教育;立足专业,宽化劳动行为教育。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是,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科学制定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更充分就业,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是“双高计划”建设启动缘由。由注重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向打造类型教育转变,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成为能工巧匠,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所在。构建育人新生态,将党建育人、劳动育人、文化育人有机结合;深化产教融合,建设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以放眼世界水平的视野和行动,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是“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职业教育视域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已经成为当前推进高职院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劳动精神的培育成为了重中之重,这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企业高品质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高职院校实现“双高计划”的内在要求。为此,要积极探索大国工匠培养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精神培育路径,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做到劳动精神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以知行合一为原则,构建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的劳动教育机制;以大国工匠为目标,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劳动精神,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时代的楷模、国家的栋梁。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职学生的劳动精神缺失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佛系”文化在高职学生群体中蔓延,同时人工智能时代也需要学生具备新的劳动素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途径全面建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探索“多课堂互动”的劳动教育机制;拓展各类培养平台,丰富劳动教育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影响深远,不可替代,其多元、跨界、开放等鲜明特征倒逼学校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要从“单治”向“共治”的转变、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型、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化、从“经验”向“科学”的转换,深刻把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要从教育强国战略下的内容与选择、“双高计划”引领下的特色与创新、类型层次视域下的实然与必然等维度,深入理解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意蕴;要从治理理念价值重塑、治理形态一体协同、治理效能内外评价、治理方式数字转型、治理制度基础支撑五个层面,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进行“五位一体”的逻辑构建。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育人体系是体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德智体美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所在。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顶层设计、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提升劳动育人成效,构建“三全劳动育人”体系、实施路径和劳动教育评价,可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以培养面向一线、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更应加强劳动教育,把校园建设成培育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阵地。而凝铸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厚底色、标定了核心要素的伟大建党精神,与劳动教育的要求高度契合。将其精神内涵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全过程,具有理论可行性和时代必然性,能够促进“五育”并举教育模式的形成。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12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了解到现阶段高职院校正积极组织开展“学党史筑初心,弘扬劳动精神”系列教育活动,但仍存在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高校下一步应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融入劳动教育中,通过把握精神内核、深化产教融合等方式,促进高职学生劳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科学而崇高的职业理想是高技能人才自我成长和服务社会的强大内驱力。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际就业之间存在结构性偏差,既存在轻视技能的现象,也存在技能理想难以实现的情况。高职院校应通过教育激励代替禀赋依赖,让学生的职业理想从“自在”向“自在而自为”转变。为此,需要积极建构职业理想教育体系,形成理念、制度、环境全方位支撑的顶层设计,探索教师、教材、教法多维度升级的教育实施路径,建设面向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性评估框架,使学生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成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职业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技术技能人才不足和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日益重视技能型人才和企业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的现实背景下,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面临的挑战入手,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培训体系,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培训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增强德育第二课堂的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现代职教高质量发展、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时代要求。针对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第二课堂面临的诸多不足与挑战,提出构建德育“1133”第二课堂体系:加强德育工作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三个精神为指引;以家庭、学校、社会多元联动形成合力为保障;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抓手。通过构建德育“1133”第二课堂体系,高职院校可以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地,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及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急需求。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以L职业大学建立的闽南古建筑文化场域为例,通过调研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探索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进行探析,旨在使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具备时代所需的"工匠精神",服务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完善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构建基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PDCA"运行模式,以及加快高职教育由层次向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背景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职业精神。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情感认同度不高、学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重视度不足、企业对工匠精神的需求融入度不深等问题。中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融入工匠精神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应构建学习融合圈、营造文化渗透圈和搭建实践锤炼圈,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技能型创业教育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主要教育目的,以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能够自谋职业或能够制造更多工作岗位的社会成员的教育.素质型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家精神和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从技能型创业教育向素质型创业教育转变的途径包括: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创业环境;改革教育制度,倡导批判精神;重构课程内容,实施渗透教育;构建教育体系,拓展教育年限等.  相似文献   

15.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具有工匠精神、业务能力精湛的青年教师队伍,将极大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双高校”建设、百万扩招、现代学徒制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新视角下,探索工匠精神促进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逻辑。提出基于项目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路径,以期为我国高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劳动育人,补齐教育短板,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双高计划”背景下,劳动教育已被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立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其常态化实施的必然路径。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师资保障、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破解现实困境必须强化课程体系建设,通过理论教学和劳动实践的“4+5”教学模式、壮大师资力量、建立考核评价办法等,提升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陈曦  陈国华 《大学教育》2024,(1):138-141
加强劳动教育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文章论述了“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分析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加强劳动教育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开设“劳动+”融合课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模式,建设高质量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增加劳动教育相关培训,实施“社企校家”劳动教育“四方联动”模式教育路径,为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应对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并增强发展内驱力的可靠保障、是助力高职教育彰显中国特色和走向世界的有力推手。目前,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虽已由单一主体管理向多元协商共治转变、由学校集权向院系自主转变、由经验积累向文化自觉转变、由局部改革向集成改革转变,但为了实现“提质增效”,还要进一步确立先进的治理理念,着力于治理能力建设的科学化;构建党委行政“合力”,着力于治理能力建设的正确化;借助先进治理媒介,着力于治理能力建设的智慧化。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社会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的工匠文化认同,对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劳动能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和工匠文化都以现实劳动为依托,二者在价值取向、育人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职业院校在积极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工匠精神”培育切实融入劳动教育的全过程,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在劳动教育中强化工匠文化认同的培育路径,增强学生对工匠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基于广西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欠发达地区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面临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偏弱、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不强等困境。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双师双向”交流互动机制;突出德技双馨,建立“二分四化”评价认证体系;深化产教协同,构建“三性四新”的培训内容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双元四位”培训平台;技术赋能提效,创新“双线双师”培训模式,以全面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