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一个涉及教材、教师、学生等多维要素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深化教材、教法、教师、学生、考核“五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即整合教材内容,构建适合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探索适宜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模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主导”作用;立足学生实际,准确把握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体”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创新吻合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
教学评价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效果。传统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理念落后、方式单一、内容缺失、主体有限的问题。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教师+学生”有机结合,通过更新评价理念、创新评价形式、拓展评价内容、丰富评价主体,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效果,赋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考核是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目前思政课考核普遍存在缺乏思政课特殊性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实效性差等问题,通过原因分析,认为应转变思政课教学考核理念,加强思政教育导向功能,制定一套符合思政课特点的“四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并改革思政课考核标准与方式,以期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关键在于打造“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企业实践课”“三课堂”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主体,整合共建思政教学体系,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文章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现行的思政课教学范式无法适应类型教育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三大特征。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新范式应该是:开放化的教学场所、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个性化的课程结构、智能化的教学过程、实践化的教学考核。实施高职思政课教学新范式的路径有,加强高职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职思政课以“职业人”为导向的学科内涵建设,加大高职思政课“智慧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高职思政课“多元主体”联合育人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常叔杰 《广西教育》2014,(11):39-40
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改革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组织方式、参与主体、指标权重、方式方法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对思政课现行考核方式的弊端作了透彻的分析,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考核方式,从创新的角度分析了"专题讨论赛"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欧阳意 《大学教育》2022,(8):166-169
通过全面梳理高职扩招“四类人员”思政课弹性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调研分析“四类人员”思政课教学令人担忧的现状,提出必须针对思政课要求和特点,结合“四类人员”群体特殊性,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指导,在教学内容、信息化手段、教学原则及方法、教学考核方式、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实施思政课的弹性教学模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相关文件对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质量的界定、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题中之意以及保持思政课与专业相结合之间“必要的张力”等因素,提出高职思政课中职业素养的“嵌入式”培育.通过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融入,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在实践环节上进行固化,实现职业素养培育的“知行合一”;在考核评价上进行引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过程评价等路径,实现高职思政课中职业素养的“嵌入式”培育.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和形式亟待创新、学生的课程收获感较低等问题。对应经济学领域的“供给侧”两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亦有共通之义,即教师为供给端、学生为需求端。本文聚焦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从教师、学生双主体出发,通过打造多维立体的供给环境格局、有效提升供给主体的综合素质、优化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供给内容、创新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供给渠道、开拓多样化思政课供给方式等改革措施,以期实现思政课内容的供需平衡,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吸收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现状,阐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围绕灵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路径,旨在推进高校“思政”课新方案的全面落实,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厘清教学、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的内涵以及教学质量与教学评价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和实质,指出了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政策法规依据,哲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依据以及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和高职教育的特点的现实依据,阐述了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主体、对象、指标、方式方法、结果等结构要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政育人规律,提出了高职生物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同时,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院校生物类课程,需确立共性与个性相协同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结合国家意志、工匠精神、企业文化挖掘思政元素,践行“大思政课”新理念,形成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式,使生物类课程有效发挥教学与育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不够优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策略,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融入意识和能力,从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模式,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要从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实际需求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这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开发专门性的评价标准,有助于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自评价的角度,“八个统一”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标准,避免出现娱乐化倾向和陷入照本宣科困局。围绕“八个统一”,思政课教学评价设计可以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按照“1+1”的要求将评价标准具体化,增加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7.
<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是指在高职院校中通过领导管理、运行监督、评价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的构建,实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发挥二者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机制。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支重要力量,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对于实现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工作中的优势互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促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为回答“如何破解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这一实际问题,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206名高职学生的深度访谈记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质性编码,构建了包括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和高职思政课教学制度四个核心范畴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成因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不足、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压抑、“功能主义”的制度干预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形成原因,基于“需充分重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需充分发挥师生间‘文化反哺’的机制优势”“需充分认识到师生间‘授业关系’与‘观演关系’的转换”研究启示,从完善思政课教学设计、构建主流舆论环境、掌握学生意识形态变化、培养“意见领袖”四个方面提出应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引导学生提出,探求.研究和解决问题。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运用研究型教学的理念,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能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推进“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应然之举。当前,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主要存在着协同育人的理念共识暂未普遍形成、协同育人的各方主体未能广泛调动、协同育人的丰富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协同育人的评价体系还未全面建立等现实问题,可以通过树立有机互融协同理念、打造多元互动协同队伍、搭建共建共享协同平台、完善互促互评评价机制等策略推进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从而更好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和整体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