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在与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交互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和发展的生产技术。随着社会和技术的深刻变革,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生态发生深远改变,传承人高龄化严重、传承观念因循守旧、传承队伍后继乏人现象严重。因而,基于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历史契机和关系思考的分析,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活力的焕发仍需政策、教育、社会等多维系统的支撑。一是扭转观念,提高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社会认可度;二是拓展路径,推进学校教育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融合度;三是多措并举,加大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的支持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由于种种原因,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逐渐被人们忽视、淡忘,许多手工技艺已濒临失传,技艺传承形势严峻。在重视、传承传统优秀手工技艺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在传统手工技艺人才的培养、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手工技术的提升、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四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由于种种原因,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逐渐被人们忽视、淡忘,许多手工技艺已濒临失传,技艺传承形势严峻。在重视、传承传统优秀手工技艺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在传统手工技艺人才的培养、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手工技术的提升、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四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腾香  刘萌  刘姝 《职教通讯》2019,(16):17-21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培养实践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也让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等方式来实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教育教学领域,数字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俨然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对现代非遗文创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推动着我国院校设计专业非遗文创设计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将我国非遗技艺引入高等院校教育中,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经过多年的融合,不管从非遗手工技艺传承角度,还是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的角度上考虑。  相似文献   

6.
<正>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探讨职业院校技艺传承及非遗进校园路径,激发传统技艺活力,引领职业院校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2018年12月7-8日,由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门委员会及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艺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无锡召开。大会以"匠心·传承·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近百所职业院校的领导、专家、非遗大师等400余人齐聚此间,聚焦传统技艺,共商传承发展良策,这在全国职业院校领域内尚属首次。活动  相似文献   

7.
饮食类非遗技艺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诸多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技能与文化,五年制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育责任与意义重大。通过分析与融入五年制高职烹饪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非遗元素,可以为我国传统饮食类非遗技艺的传承提供重要支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优化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五年制高职烹饪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包含于后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当代地域文化中的遗存,因而非遗具有地域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荆州非遗文化在荆楚文化土壤中生成、发展与传承,具有先秦楚文化的烙印以及荆楚文化的典型特征,是湖北现代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荆州非遗传统音乐项目具有浓郁的楚歌艺术特色,手工技艺类项目则继承了楚国手工艺技术的特色,而民间文学类项目也普遍以荆楚地域历史文化、名人为创作和歌颂的对象,它们共同体现了荆州非遗的楚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潜山痘姆陶器制作技艺虽然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但其制作技艺获得完整传承。痘姆陶器的地域文化和市场认同,手工制陶在时代变革中取得了种类与产品的突破,制陶艺人收入的稳定增长,手工陶器的优势与不可取代性以及制陶艺人对这份手艺的执著与坚持,都是此项非遗得以传承的主要原因。当下痘姆陶器增加了产品种类、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加强了文化传播平台,生产性保护取得了重大成就。未来整体性保护需要注重粘土和松柴资源的保护,并尽可能实现大窑组龙窑重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林津津 《亚太教育》2022,(18):93-95
非遗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种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学习继承非遗文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职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融入非遗文化的创新和保护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以及中职艺术设计教学工作都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融入中职艺术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论述,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优化,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目前世界前沿技术之一,已经在很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传统手工艺的抢救提供了新思路。结合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的需求,选择关键技术,以惠水布依族枫香染传统技艺为例,建构天染枫香数字化系统。系统平台主要由资源数据库、VR展览馆和工艺演示三个版块组成,通过五个步骤来实现,承载了学习研究、互动实训、娱乐、分享等功能。现代化高新技术与非遗深度融合,能有效地使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2.
传统手工艺大多是作为制造日用器物所需的技艺而存在,在科技发达和大机器生产的今天,城市中却涌现一股手工艺热潮,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动因。以往的手工艺研究多从非遗保护的角度关注手工技艺的传承,虽然偶有论及当下手工艺发展的新趋向,但对城市新中产人群对手工艺品的消费和整个社会兴起的手工体验热潮缺乏深度的解析。手工艺在今天的新变不仅揭示了我国当下社会环境的重要转型对传统手工艺的巨大影响,也昭示了手工艺对当下国人建构有品位和自主性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云锦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对云锦非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课程建设、云锦工作坊的人才培养、云锦文化的传承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云锦技艺的活态传承理念,旨在有效利用"互联网+"、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等现代化传播媒介和教育资源,建设线上与线下云锦文化传播平台,开辟云锦技艺传承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运用数字技术保护发展和传承华锐藏族服饰的手工制作,如通过VR等新数字技术记录保护华锐藏族服饰手工制作技艺;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数字博物馆等新媒体手段传播发展华锐藏族服饰手工制作技艺;通过传承人才队伍建设传承华锐藏族服饰手工制作技艺。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传承华锐藏族服饰的手工制作技艺无疑是最有效的传承途径,也必然是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如何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今年4月,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三部门共同向社会公布。一个月后,三部委又出台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对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做出部署。8月21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邀请部分职业院校校长和教师齐聚云南昆明,畅谈如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精湛民间手工技艺。  相似文献   

16.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滁州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遗产项目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滁州市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旅游开发的具体模式,包括:旅游商品开发模式、结合景区开发的手工非遗项目展示、主题旅游街区开发模式、主题节庆活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水族豆浆染曾广泛流传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水族聚居区,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手工印染技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豆浆染装点和美化了水族人民的生活,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和传承水族豆浆染技艺,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非遗项目是现今重要的文化任务,布糊画作为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非遗代表性内容,面临的传承与创新问题较为严峻。现今关于非遗文化创新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文化的传承需要进一步思考。基于高校非遗教学传承的现状、发现的问题以及给出的发展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总结研究,对布糊画的校园教学传承模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是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担当向高职院校保护和传承非遗提出了必要性的要求。[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均强调了职业教育在非遗传承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2]为了更好地贯彻文件精神,作为贵州省15所省级“双高”校建设单位和“首批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院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民族地区非遗特色和传承实践,进行了高职院校在传播、传承、创新非遗文化中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对地域性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闽东畲族音乐文化对当地的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当下的生存境遇及传承与发展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存在传承环境改变、传承模式单一、传承主体外流、传承资金不足、传承人才缺位等诸多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闽东畲族音乐进行文化生态重构、加强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专业音乐人才培养、建立现代化传承教育模式、创新音乐文化本体、促进地方音乐转型、打造闽东畲族音乐产业化发展项目、培养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等都是推动其传承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