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匠精神承载着职业化教育体系中德教的重要内涵,德教与技教的螺旋驱动已成为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但近十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研究视角偏狭、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路径单一。为进一步优化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须从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教学体系、教育评价体系以及社会育人氛围多维视角,为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一体化建构提供新思路,有效实现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新的内涵和价值,职业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存在内涵认识不深,价值认知错误,践行表面化等问题。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在人才培养的互补性,劳动文化的共通性,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上具有内在契合性。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劳动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素材,丰富劳动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开展劳动课程教学活动,创新工匠精神培育形式;以校园文化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劳动课程教学培训,深入贯彻工匠精神,促进劳动教育培育职校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明确了"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了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下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行性,最后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等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的角度,分析了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为我国制造业和教育界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培育职校生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学校和企业培育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合作条件,设计了序列化的教育内容,分别为树立职业榜样,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激发专业兴趣,提升职业情意能力;创设职业情景,强化职业责任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与诚信观念的培育。同时,校企合作通过完善职业精神培育的理论平台、实践平台与文化平台,提高对职校生职业精神培育的质量,从而切实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人才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推行“工匠精神”人才需求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让职校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答案就俩字:技能!让职校生 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一切凭能力说话。因此,在教学当中,如何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培养优秀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发挥职校生的优势,实现职校生的自我增值,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6.
构建产出导向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以培养适应新时代企业价值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关注点之一。目前学术界鲜有从岗位行为需求出发,反向设计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模式。鉴于此,本文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文献研究,结合OBE理念的学习产出四步骤,以企业视角分析了工匠精神的行为定义、实现原则和评价维度,构建了“守”“破”“创”“合”四阶段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并在实践过程验证了可行性,以期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群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重拾“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透过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重新审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阐述了“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内在耦合性,结合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囿,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价值导向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以“工匠精神”深度融入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三个建议,切实优化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最终更好地完成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培养新型高素质工匠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在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的今天,职业教育在工匠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文章从分析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切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匠心匠艺与中职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相结合,从工匠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中职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为中职英语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和工匠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实践视角。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不只是人的感性生发与表达,更是人的"理性"选择和实践。技术理性、审美理性、伦理理性、创新理性构成了工匠精神的"理性之维"。其中技术理性是根本基础,审美理性是灵魂升华、伦理理性是责任担当、创新理性是永续动力。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包括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涵育工匠精神;塑造"工匠之师",传承工匠精神;完善培养过程,革新工匠精神;实施整体评价,导引工匠精神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精神品质,建设技能型社会必然要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既是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更是使命担当。当前,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面临积极观念缺失、体系不完善和有效培育实践缺乏等困境与挑战。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原则与策略为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了新视角。从“知情意行”等四个维度入手,通过意识植入、体系深化和实践拓展等三维驱动,让学生做到“知其意、通其情、攻其难、坚其行”,最终育成具有“匠心、匠情、匠志、匠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高质量人才育成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与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关系属于职业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范畴。一般认为,职业教育在职校生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职业教育要适应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事实上 ,这种对职业教育与职校生心理发展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是合理的 ,但仅止于此又是不全面、不深刻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职业教育实践历程就说明了原有职业教育与职校生心理发展关系认识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如起初我们职业学校强调职校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后来是非智力因素和个性 (人格 )的培养 ,再后来是心理健康的维护 ,现在则明确提出实施系统的心理教育。这些…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对事情严肃、专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一种职业心态和职业理念,应贯彻职业教育始终。文章围绕民办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的价值及策略展开研究,分别从内容、实践、方法和环境四个视角展开阐述,以期正确指导民办院校多方位培育学生以匠人文化精神来要求自身,提升专业水准,凝心聚力,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3月5日,"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企业生存密切相关,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职业教育,更离不开高职教育。本文从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梳理了工匠精神与当前职业教育的关系,提出高职院校应从专业文化的培养、榜样文化的引领、校园文化的渗透、企业文化的实践等方面,加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以人为本、关怀生命的时代背景下,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大写职业人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针对职业教育过于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忽视职业精神培育,强调成才成器,忽视生命内在发展的功利化倾向,当下应该立足生命的视野,充分挖掘职校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生命意蕴,从构建"社会需求与生命关怀相结合、规范习得与品质培养相结合、教育引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门教育与环境教化相结合"的生命关怀模式入手,强化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历史重责任。然而目前职业教育仅重视职业技能与知识,忽视校企合作和职业精神,严重制约着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院校要实现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使命,就要以工匠精神为基调重新定位办学理念,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着力点,以校园隐性文化为载体,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开辟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工匠精神培育具有目标追求的一致性、核心理念的契合性、实践形式的融通性。高职院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借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学生人格教育等方面着手培育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7.
树立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应遵循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职校生心理发展的时代特征,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建构积极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多元发展、育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目标观;树立科学发展、助人自助的职业教育过程观;树立平等互动、和谐共进的职业教育主体观;树立动态客观、全面积极的职业教育评价观.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应遵循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职校生心理发展的时代特征,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建构积极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多元发展、育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目标观;树立科学发展、助人自助的职业教育过程观;树立平等互动、和谐共进的职业教育主体观;树立动态客观、全面积极的职业教育评价观。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当前,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甚至是部分职业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盲区。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企业是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唯有在校企合作平台中才能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文化和真实情境,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真谛,厚植"工匠精神"。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讲,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与企业共发力,齐推进,使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职校生一般都直接走向社会,他们首先要遇到谋职、就业的挑战,因此,危机感强烈,具有潜在的创业意向,这是培养他们创业精神的良好契机。职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突出,这也有利于他们成为成功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