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军  王楠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5):845-855
基于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形势需求和技术转移障碍,首先解析了模块化推动创新的理论内涵,讨论了组织模块化对于技术转移的调节作用,并构建了组织模块化下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关联组织模型。在此基础上,以MIT、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系统地探索了其技术转移管理实践。最后,文章还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给出了若干启示。研究发现,组织模块化有利于调节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产出和效率,主要体现在:(1)从外部看,政府牵引、高校约束和产业联动所形成的三股力量,构成了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协同创新基础架构;(2)从内部看,在研究型大学设置能力专业且独立运作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可以起到连接科技创新供给侧和需求端的重要枢纽功能;辅以组织模块之间的协同机制,还可以推动研究型大学组织体系(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研究院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985工程”创新平台建设状况,提出推广建设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特区”——大学研究院。参考国外先进国家大学研究院的组建经验,指出我国大学研究院的创新体系主要由动态项目库、科研创新团队、成果转化站、研教联动部四个功能模块和一个院级协调办公室组成。大学研究院在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尝试,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决策体系创建、科研组织整合、团队激励机制建设、国际化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著名私立大学西北大学为例,通过大量的调研、访谈和数据分析,从科技管理理念、科技管理体系、科研组织模式、科研人员聘任考核等方面,分析西北大学的科技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以此透析美国研究型大学科技管理的特征,并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资本化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增骏  陈劲  梅亮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41-1650
科技成果资本化是研究型大学实现知识价值创造功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科技、教育、经济"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的重要议题。本文整合高校智力资本禀赋以及知识管理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以"智力资本-知识管理-价值创造"为基础的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资本化过程模型,并结合东北大学及其衍生企业东软集团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协同创新网络进行知识产品深加工实现价值增值的"东软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了知识成果价值创造功能的"黑箱"机制,为全面提升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梅 《现代情报》2017,37(9):127-131
图书馆是研究型大学的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揭示科研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向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科研支持服务。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文献调研法对美国10所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开展的科研支持服务进行调研分析,梳理出这10所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工作的服务理念和实践经验。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既有重合交叉又各具特色,国内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应该加快服务转型,以科研用户需求为中心,整合全馆资源开展一站式科研支持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农业科学试验基地建设的理念和特色,探讨了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科研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功能拓展、基础条件建设和实验队伍建设等建设路径的创新与实践,并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农业科学试验基地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985工程“创新平台建设状况,提出推广建设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特区“--大学研究院.参考国外先进国家大学研究院的组建经验,指出我国大学研究院的创新体系主要由动态项目库、科研创新团队、成果转化站、研教联动部四个功能模块和一个院级协调办公室组成.大学研究院在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尝试,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决策体系创建、科研组织整合、团队激励机制建设、国际化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介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前沿科学中心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的治理理念、组织模式和管理体系,对其与我国共建的3所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等科研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到前沿科学中心的科研评审机制、经费支持机制以及科研软环境建设是科研人员最关注的方面.借鉴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经验,建议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前沿科学研究平台中,注重依托实体化组织模式引进顶尖人才参与建设,提供稳定的科研支撑保障并拓宽科研资助来源,强化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科交叉融合,营造协同创新的软环境,并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大学的协同创新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以任务为纽带的组织管理方式,突破学科间的壁垒,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人才、学科、科研等多方面优势,通过深度合作,实现"1+12"的科研突破。通过对海洋微生物功能分子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总结,分析构建协同创新体的导向、组织管理方式、创新要素以及其资源汇集方式,实证分析实现协同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韩义雷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I0001-I0001
[导读]如何“缝合”科技和经济的“两张皮”? 科技日报北京8月28日电(记者韩义雷)如何“缝合”科技和经济的“两张皮”?28日,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探索新的体制机制。该研究院将按照各产业领域的技术需求,组织大学、院所科研团队设立研究实体,并遴选出覆盖该领域全产业链条的若干企业,结为创新共同体,围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进行研究与转化。  相似文献   

11.
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是因冬奥会这一特定事件而形成的创新组织机制,其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组织模式、科研攻关方式、应用创新路径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对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科技与奥运互动关系,从多系统融合、多主体协同、多组织嵌套、多机制联动四个维度探讨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及运行机理;基于系统视角构建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运行框架,并从纵横向政府互动关系和多元主体合作关系两个层面明晰网络结构;从理念引领、制度优势、组织模式创新、科研攻关范式创新、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总结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经验和成效,为健全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创新治理模式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与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协同创新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全新组织模式。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源动力,发展协同创新模式,提高科研竞争力已成为必然趋势。笔者以高校内外环境为切入点,结合产学研用的优势,从总体设计、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评价机制4个方面剖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的构建要点,并以此为基础尝试完成高校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框架,以期为高校协同创新建设、提高科研创新水平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多校区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给大学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了科研管理模式冲突、科研管理成本上升、影响科研人员科研投入程度等新的挑战,分析国内外多校区大学的形成和特点,多校区大学科研管理模式及优劣势比较,提出建立校院二级科研管理机制、推进数字化科研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研需求,存在科研档案不完整、档案利用率低,信息化步伐滞后、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应紧紧围绕“协同创新”理念,探索科研档案管理的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科研档案归档效率,提升档案利用价值,完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本文剖析了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从体制机制创新、信息化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了科研档案管理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培育机制改革要有愿景、激情和行动,改革的逻辑起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从大学首要职能和美国一流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一切为了学生"是探寻中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培育机制改革的缘起;"为了学生一切"要求中国研究型大学必须重构科研培育的理念、改革科研培育的评价标准、改善科研培育的内部治理机制、完善科研培育的激励机制、构建科研培育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进一步明确大学创新体系的角色定位,营造创新生态,加强有组织科研。本文结合清华大学科研管理实践,提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的独特价值,即发挥知识流转枢纽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协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并论述了在推进有组织科研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以期为高校完善大学创新体系,服务有组织科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跨学科研究是科研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情境,探讨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提升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203份问卷样本的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支持未显著影响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提升,健全的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合理的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有着显著、非常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影响;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大,次之是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跨学科组织与产业界的联系,而跨学科组织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新常态下,创业型大学建设科研创新组织与平台过程中面临着创新层次较低、驱动力度不足、适配治理欠缺和顶层设计滞后等新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创业型大学科研创新组织的建设效能,助推区域经济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高校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过程中应活跃基础研究,培育新科研增长点;集成协同优势,升级构筑学科平台;引育高端人才,着力人才驱动抓手;优化绩效评价,追求全价值链转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模式比较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丰超  彭颖红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155-157,165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管理模式一般可分为三类:大科研模式、项目科研模式和平台科研模式,这三类模式各自有其优缺点。文章通过上海交大的大科研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认为大科研模式是现阶段应推崇的主流模式;从长远看,三种模式的融合、交叉将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创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还是纵深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该文分析了研究型专业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问题,结合“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目标,探索并构建了“讲授+研讨+实验+实践”四位一体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大学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实践,还可为高校研究型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设计和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