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公共政策研究在实证主义范式的指导下,倾向于在线性因果链和秩序观的基础上实现自上而下的社会控制。因此,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忽略了政策主体的多重相关性和互动性,政策实施环境的不可控性以及政策运行过程的路径依赖性。复杂性理论作为自然科学中一种新的研究范式,集中于现象的不可还原性、非线性、自组织演化以及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等特征,在很多方面与公共政策领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因此,复杂性理论有望为公共政策研究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美国的经济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运用多重分形去趋势交互相关分析法研究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的股票市场、汇率市场、黄金市场和碳排放权市场之间的交互相关性及其多重分形特征。实证结果表明,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日度量序列与中国各金融市场收益率序列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相关关系,且所有的交互相关关系均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因此,美国的经济政策会给中国各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影响,需要政策制定者予以特别关注,并及时调节我国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3.
苏明 《江苏高教》2023,(7):38-45
科学内在的不确定性和科研外在的复杂性导致科研项目存在风险性,虽然一般项目倡导风险包容以促进高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但是重大科技项目的成本高而且数量少,难以像一般风险项目投资那样,用少数成功高风险项目的超额收益来弥补多数失败项目的成本,越是重大科技项目越具有风险厌恶的特征。重大科技项目的高复杂性使得需要通过多重委托代理的方式实现有组织科研的分工与合作,除了科学的内在风险之外,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利益不一致等因素,也会产生代理人控制、逆向选择、形式主义、效用衰退的风险。需要建立高风险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追踪孵化机制,增强科研职业道德的软约束力,建立激励相容的委托代理共赢机制,推动重大科技项目扩展评审程序的改进和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进化。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高等教育与科技的结合,促进科学与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俄罗斯政府于1996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科教一体化"政策.该政策对俄罗斯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俄罗斯政府从立法、资源配备、组织落实与实施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科技与教育的合作.该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制度化和程序化值得我们在教育决策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科学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来审视大学发展规划。大学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决定了大学发展规划相应具有复杂性特征。这种复杂性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大学发展规划所涉及的性质、环境、目标、过程等要素无不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大学发展规划作为一个特殊系统,其自身也具有非线性、不可还原性、自组织性、偶然性、动态生成性等复杂性特征。中国大学发展规划存在着绝对理性模式、计划管理倾向和缺少必要弹性等简单思维。为此,从复杂性科学出发,大学发展规划应超越线性,体现非线性;关注策略,策略优于程序;通过“涨落”,促成“涌现”;告别绝对理性模式,树立有限预测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最优跨市场配置投资组合,分散市场风险,以沪深300指数、上证国债指数与上证企债指数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交互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交互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两个市场之间存在具有多重分形特征的交互相关关系,并且沪深300指数与上证国债指数之间交互相关性的多重分形性强度最大,而沪深30...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政策既有一般公共政策的共性,更有自身独有的特性。拉迪斯拉夫·塞里奇认为高等教育政策具有目标的含糊性与冲突性、执行的复杂性与缓慢性,以及环境变化的多重效应等特征。塞里奇的高等教育政策观,对我们揭示高等教育政策的本质与规律,以及提升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质量和执行的效益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多无线性回归经济计量模型中,对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目前主要是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加以处理,本文则应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分析论证解释变量的相关性与公共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出了检验多重共线性的一种非回归处理法——因子向量均衡载荷判别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甘肃省1978-2011年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较高经济增长速度与较高居民储蓄率的相关性,并对其做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研究发现,甘肃省的经济增长率与滞后一期的储蓄率之间存在着弱相关性.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甘肃省省情,本文提出了争取差异化的金融政策制定权、控制储蓄总量、拓宽投资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复杂性予以关注意味着对教育政策执行简单性的反思与超越。这将有助于追求多种学科研究的综合,丰富政策科学、认知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等学科内容;有助于从复杂性与教育政策执行的耦合出发,为教育政策执行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性建议,提高教育政策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科技政策、比较科技政策以及比较科技政策"研究范式"含义的界定,阐述了比较科技政策"研究范式"的价值理念;剖析了以往比较科技政策"研究范式"方法体系的四种模式,即"单一科技政策描述式"、"跨国科技政策比较式"、"地区间科技政策比较式"以及"科技政策过程比较式"等。在此基础上,基于"大科学"时代科技以及科技政策发展的现实要求,提出了比较科技政策研究的第五种模式,即基于"学科"视角的比较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当今科学技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学科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任何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越来越依赖于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进行联合攻坚。科学创造更多地超越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模式,成为团队智慧的结晶。在国家政策的牵引与推动下,各地高校涌现出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热潮,逐渐成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的中坚力量,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时间的沉淀与经验的积累,暴露出了一些列问题。本文在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复杂性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目前采取的是单一的自上而下模式.复杂性视角下,自上而下的模式表现出三方面缺陷,即:过于强调线性变革、政府超强控制、回避冲突和问题,这与高等教育本身的复杂性与教育改革复杂性特征相违背.复杂性理论对于重审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模式有重要启示作用,首先当改革模式失效时,我们需要变换思维,重新寻求更为有效的高等教育改革路径,其次无论何种路径,改革由始至终必须重视参与变革的每一个组织和成员,同时以秩序和开放性两者兼而有之的混沌边沿替代政府的超强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创新薄弱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不等于科学创新。中国科学创新薄弱,从历史、宏观原因看,缺乏科学创新的社会需要和优势累积、科学发展的“高原期”现象影响到科学创新;从现实、具体原因看,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功利主义科研政策导向、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等影响到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5.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而科技政策则是其干预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示范区的研究发现,政策转移已成为其科技政策的重要来源。对示范区科技政策转移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和特征阐述,加强政策转移研究、树立政策转移意识、开展政策转移评估为核心的三维提升模型,关注产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培育共生网络,可推动示范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教育改革情境中新教师的多重认同彰显了个体与时代命运的深度关联。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当前时代新教师面临的多重角色挑战,揭示他/她们在"成为一名教师"过程中的困境与互动,进而展现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冲突与和解。研究发现,当"多重角色"和"角色丛"交织时,个案新教师经历了角色冲突到角色融合的复杂演化过程。新教师受到工作压力、专业发展、重要他人、身份归属、职业认知、地区教育组织的培训及其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建构出多重认同叠合机制。该机制呈现阶段性动态变化的复杂性特征,同时存在"内生与外生、积极与消极、调节与制约、能动与结构"的共生状态,相互之间不断转化并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思维·中国传统哲学·深层生态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性思维与中国传统哲学以及深层生态学具有内在关联。当代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自组织演化的世界图景,而且也展示了一种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新角度;这种以非线性思维、关系思维、整体性思维和过程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思维方式,恰是与中国传统哲学以及当今深层生态学的思维逻辑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创新的复杂性不断增强、速度不断加快,当代技术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并逐步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可成为一个集合高校内外优势资源的系统,其本质是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是现有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再造再生。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高等教育的学费收取情况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普通高校国家财政性拨款、人均GDP、生均培养费用等建立了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多元回归模型,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性检验,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给出多重线性检验,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表明,以“分解”、“还原”为原则的简单化、线性的研究方式已不再能有效地描述、说明物质、生命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强调“内随机性”、“非线性”的“复杂性科学”,则提供了研究思考问题的更好的可能方式。“复杂性科学”认为,“自组织性”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