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文与科技融合涵盖人文知识与科技知识的融合、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三个层面。两种精神的深度融合并达到相当的境界,是融合的最高目标,也是知识融合与教育融合的所在。从思想和精神层面思考,把弘扬和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作为引导融合的切入点,与大学教育的本质任务、当今的时代呼唤及新的人才观,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性,不失为探讨融合路径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理工科院校实行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意义;校长、教师和学生在科技与人文融合,培养创新人才中的责任;课程设置创新、强化实践环节、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论述了理工科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辩证统一之中。积极纳入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内涵的科普实践,具有突破固定社会分工,利用群众自由时间促进个人生产力发展;突破旧有科学解释框架,培养群众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突破资本化的物质代谢原则,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与社会潜能。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使命:科技、人文、伦理的整合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纪变换、社会转型、以信息科学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担负关重大的历史使命。高等学校应该为知识创新的“制高点”、科技成果的“集散地”、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社会对高层次人才要求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我们的时代越来越需要集人素养、科技素养互伦理素养于一体的优化人才,大学只有不断进取,实现自身的创新,才有可能承担起历史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科技伦理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技伦理问题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理论热点 ,但有关的探讨与争鸣却还未充分展开 ,人们所争论的主要还是科学技术有无伦理的问题 ,所关注的主要还是环境保护、网络发展、生物技术等尖端科技领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还没有在总体上准确地把握科技伦理的实质与核心 ,还没有从根本上确立起某些基本的理论前提和一般的方法原则 ,还没有形成明确有效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正确把握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融合的辨正关系出发,提出了军校实施人文与科技融合的基本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人文知识拓宽,专业教育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并按照这一思路,介绍了实施人文与科技融合的具体措施,即:实现“两个结合“,抓好“一支队伍“.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伦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在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同时 ,也带来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技工作者必须建立正确的科技和环境伦理意识 ,对此 ,高等教育 ,尤其是高等理工科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优化融合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高等医学院校应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使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是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基础,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世纪变换、社会转型、以信息科学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高等教育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高等学校应该成为知识创新的“制高点”、科技成果的“集散地”、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社会对高层次人才要求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我们的时代越来越需要集人文素养、科技素养与伦理素养于一体的优秀人才 ,大学只有不断进取 ,实现自身的创新 ,才有可能承担起历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讨论了科技发展对伦理的双重影响及如何构建新型的科技理论观,伦理对科技发展的反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功能的互补性和目标的一致性,融合两种教育是新课程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物理学科教育中,了解人文教育的内涵与物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现状、明确物理教师的人文素质重要性、认识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前提与基本途径是加强人文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4,(A1):144-145
在理工科类高等教育中如何才能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目前摆在各理工科类高等院校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从教学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到规定必要的人文学分课程,以及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内环境和予以人文学科与人文师资应有的地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等一系列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回顾了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发展历史,论述了科学教育与人教育融合的必然性,提出了实现二融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从理论研究的视角来审视,还是从社会现实的维度来考察,科学与人文的分割和对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因此克服二者的对立,探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成为20 世纪乃至21世纪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中外理论界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各种促进二者融合的研究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观、以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观和将二者加以折中并以"整体有机论"为核心内容的综合观.与其相对应,中外理论界形成了从三种不同角度加以整合的不同路线:从科学角度出发研究科学与人文融合问题所展示的科学文化整合路线,从人文角度出发研究人文与科学融合问题所展示的人文文化整合路线,以及从科学和人文相结合角度研究二者融合问题所展示的人类整体文化综合路线.在这些不同的理论观点、考察视角和整合路线的探索中,展示出科学与人文融合问题的研究特点和未来走向: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细化特征、研究领域的交叉趋向、研究视角的人学转向、研究取向朝“人”的实践层面拓展等,并且展示出只有把科学与人文共同置于“人”的视域,理解科学与人文共同的“人为”属性和“为人”属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二者的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
艾思奇在“中国向何处去”这一现实问题的指引下,从“改造世界”的实践哲学出发,通过伦理价值的内在根基重建、无产阶级伦理价值的民族转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的中国化,构建了民族解放、民众独立的精神支柱,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和现实化。  相似文献   

18.
人伦关系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们能否就关涉大家现实利益的诸多问题达成普遍的伦理共识;二是在伦理共识形成以后,各伦理主体是否具有信守共识的道德自觉。然而,各伦理主体彼此问达成的共识却并不一定就是一种“善”,人们在达成了共识之后又背弃信诺也不一定就是一种“恶”。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伦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之争,学界的观点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主张将科学与技术分界,是技术而非科学才应受到伦理的规范。这种观点把实践理解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从而将科学性质的认识活动排除于实践的有机图景之外,它无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必然导致"客观自然主义"或"自然功利主义"。二是认为科学和技术都应该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混淆了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之间的区别,把只能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在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身上,实质是变相的"科技决定论"或"科技万能论"。三是科学技术都不应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把科学和技术当作与实践无关的纯粹的认识活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实质是割裂了"人—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社会"(主体际关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回顾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发展历史,论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性,提出了实现二者融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