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念胜 《江苏高教》2021,(4):102-106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思政课教师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沉的家国情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不屈的奋斗精神。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面临着能力不足待提升、渠道不畅待拓展、方法滞后待改进、评价失衡待完善等现实难题。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练就立德树人过硬本领、构建立德树人课程体系、创新立德树人方式方法、完善立德树人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立德树人能力。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推进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财务管理课程专业课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相关政策,增强其制度自信;从专业视角引导学生关注企业与社会现实问题,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将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贯穿于课程始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以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的灵活衔接,为立德树人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校要完成向社会传输人才的任务,就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标准。教师作为高校关键主体之一,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任。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关键主体,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情况上仍存在着亟须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落实立德树人意识不足待加强、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断需延续、落实立德树人渠道单一待拓宽等。文章结合以上具体问题,为推动高校教师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尹艺蓓 《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3):120-122,128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高度吻合,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对学生成长成才尤为重要.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提升协同育人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优势转化为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高校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这是对高校教师新的更高的要求。育人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育人能力,是应用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保障。本文从应用型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使命、育人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助力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学生、学校、德育课、汉语言专业课等方面阐述了在高校汉语言系列课程中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的可行性,呼唤汉语言教师对教学进行改革,深入挖掘汉语言系列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契机,有机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使汉语言课程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有力助推剂。  相似文献   

7.
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针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层出不穷,理论与实践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线践行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课程思政理念实施的最终成效。在新时代大思政课程观的指引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切实增强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自觉性,确保高校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当前,"大思政"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升机制面临道德唤醒、网络环境、评价督导等多方困境,应从体制机制构建、网络使用监管、评价激励机制设定和思政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以有效提升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价值引领作用。从安全教育视角研究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理论内涵,梳理当前我国高校立德树人背景下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从顶层设计、关键环节、制度保障、教育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模式创新,不断提高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教好专业课的同事,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位置。本文作者从课堂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思想,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使用恰当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落实立德树人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了立德树人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师立德树人践行水平是检验地理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效果的重要标志。运用地理教师立德树人践行水平测量工具评价上海市中学地理教师立德树人践行水平现状,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学地理教师立德树人践行水平较高,平均分为84.74分,其中教师在地理学科德育中的德育实践明显强于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实践。据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培养地理教师的行为态度、树立地理教师的群体规范、巩固践行立德树人的实质基础、明确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等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2.
胡慧睿 《广西教育》2022,(24):10-13+54
本文阐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基础和价值取向以及构建评价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分析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立德树人质量指标体系及其作用,提出基于CIPP模型可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理论模型、运用实证研究法拟定专业课程立德树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合理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构建到实践检验立德树人成效的具体评价指标、注重学前教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改进功能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立德树人,是为全社会立德,为全社会树人。立德,首先立师德;树人,首先树人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高校的镇校之宝,是高校的"关键少数",也是高校德之本、学生德之源。本文就高校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践行职业道德修养做些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文章首先从必要性和基本内容两个方面分析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功能的定位,然后提出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功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贯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在教学的各个领域。课程思政是当前各个高校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理念,以期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药理学是医学高等院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文章对药理学课程的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所做的改革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药理学和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21世纪初至今,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研究,国内学术界取得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但是相关研究略显零散而不成体系,很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总体来看,目前国内高校立德树人研究的理论进路及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本质内涵论、时代价值论、实现路径论、关系范畴论五个方面。根据现在的研究现状,有必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高校立德树人概念范畴的纵深研究;高校立德树人功能价值和最新形势的挖掘研究;高校立德树人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的系统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育人的根本使命。要做好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必须深刻解读立德树人根本使命、逻辑遵循、内涵条件等基本内容,切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系列重要论述,厘清高校立德树人的轮廓脉络,分析当下高校立德树人基本问题,找出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本研究提出依托强化组织领导、融入课程思政、拓宽育人渠道、优化评价机制等高校立德树人育人途径,构建了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以人为本”则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是教育本质的需要,包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和“以教师为本”.目前高校立德树人存在着对当代学生个性特点关注不足、忽视教师的主体意识等问题,因此,高校立德树人要通过关注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提供教师自由创造的空间,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等途径,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追求。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实际上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特征,课程思政本质是一种育人理念,主要是利用专业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为载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推动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是:转变教书育人理念、激活课程隐性思政元素、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强化理念意识,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打造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拓展立德树人实施途径,着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健全立德树人协同落实机制,完善立德树人评价指标,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构建立德树人一体化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