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制性地方立法是与实施性地方立法相对称的概念范畴,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为了填被法律和法规的空白,或为了变通法律和法规的个别规定而进行的立法。创制性地方立法定位、创制笥地立方法要件、创制性地方立法保障是创制适应依法治国要求,具有地方特色,科学规范,合法的地方性法规的重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
地方创制性立法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质疑问题是法学界研究讨论的热点课题。文章试图从创制性立法对地方公民"个人自由"的保护和扩展功能,创制性立法对国家或中央立法的补充和调解功能,创制性立法对"至下而上"立法运行新模式的构建功能,以及创制性立法对地方政府行政立法权扩张趋势的牵制功能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析,以求为解决上述质疑问题寻找到坚实的社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方立法对于完善我国完整的法制体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好立法预测、立法起草和立法审议制度,本文要求对地方的立法需要做到民主性、不抵触、有特色和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遵循立法的法律标准和实践标准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必要遵循要素,针对地方实际特点和需求做出适应文化、风俗和传统的地方法规,并且立法的条文形式和精神纲领都必须与国家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完善地方立法质量来完善我国的整体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立法体制重视立法的灵活性,原则性,但对中央与地方立法事项、立法权限未作划分民事基本法律的立法权属于国家,地方有民事法律的补充权。地方民事立法不得与国家民事法律相冲突,不得将私法问题公法化。地方立法在物权制度,民事程序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立法法》据此做出了相应修改。地方立法主体扩容,不仅是弥补原立法体制不足的客观需要,而且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具有重要且长远的意义,但同时对法制统一、地方立法能力和立法质量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在扩大地方立法主体范围的过程中,必须本着积极稳妥、分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制统一的原则,尽可能明晰中央与地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政府的立法权限,完善立法监督机制,加强程序控制,把好地方立法质量关,使之真正发挥促进改革和法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现行10部家庭教育地方立法文件为样本,在梳理立法概况的基础上,从立法学、法理学角度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现行家庭教育地方立法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地方特色不足,职责关系、监督和责任机制不明确,倡导性、模糊性条款过多,针对性和问题导向性不足,立法修订、清理不及时等问题。各地应当推进立法队伍建设,重视立法技术,增强地方特色,促进立法精细化,完善家庭教育地方立法总体布局和立法后评估制度,以提高家庭教育地方立法的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7.
地方经济性立法,主要是指有立法权限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或者授权,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制定、修改和废止调整本地区经济运行中特定经济关系的地方性法规的活动。地方经济性立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创制出规范性的经济性法律文本在一定区域内实施,通过法律手段对地方经济关系和地方经济活动起协调和保障作用,从而达到将地方经济运行纳入法制化轨道,并将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明确,避免权力无限膨胀的目的。通过对地方经济性立法内涵、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地方经济性立法的努力方向,以达致建立法制框架下地方现代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科技立法不应仅仅是在创制科技法律,它还应向社会传递一定的价值理念。具体的法律会因时世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但价值理念却是长效的,甚至是终极的。因此,研究立法的价值取向问题.对于科技立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乡接合部固体废物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法律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基础,加以相关单行法规,但却不足以完全解决兼具城市和乡村特征的城乡接合部固体废物的治理问题。从固体废物的产生到收回处理,相关立法存在地方立法质量不高、固体废物源头规制不足、城乡二元立法导致城乡固废处理统筹规划不足以及社会公众参与制度构建不完善等问题。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基层地方立法创新,应逐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增加源头治理立法激励制度、健全城乡统筹处理监管制度、完善社会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法制建设特别是经济立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山西省地方经济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从激情到理性、从注重速度和数量到速度与质量并重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山西省地方经济立法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特点,并对未来山西省地方经济立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赋予地方立法权,在中央领导下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我国立法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地方立法分实施性、自主性和民族自治三种立法类型。坚持法制统一,突出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是地方立法要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因民航事权的特殊性,地方立法机关对民航领域的立法积极性远不如其他领域。相较于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航领域地方立法相对滞后,存在立法范围越权化、立法范式机械化、立法事项单一化等问题。通过明确地方立法权限,立法前准备和立法后评估优化立法内容,探索区域协同立法,营造多元主体层级立法,有助于实现我国民航领域地方立法体系化与实效化。  相似文献   

13.
湖南地方民族经济立法机构积极创制符合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特殊规律和体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民族经济法规,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地方民族经济立法体系不完善、自主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民族经济立法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欠缺、地方民族经济立法观念创新不足、地方民族经济立法规划不强。  相似文献   

14.
中央教育立法能够带动地方教育立法的展开,同时,反过来地方教育立法的探索能够为中央教育立法提供有益经验,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省地方教育立法的步伐不断加快,成绩显著。但和其他发达省份存在明显的差距。地方教育法规体系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为适应本省教育发展的状况,有必要适度先行性的地方教育立法,突出地方特色;完善地方教育立法程序;建立立法质量跟踪问效制度,建立完善的地方性教育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地方立法有特色是高质量地方立法的重要标准,也是地方性法规的生命力所在。然而,很多地方的立法都是为了立法而立法,脱离实际,直接抄袭上位法,失去了地方立法的意义。结合江门市地方特色性立法的实践,对江门市地方立法特色进行阐释,提出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明确“不相抵触”原则的适用、引进人才、强化培训、增加实操性方面提出探索路径,以期为各地立法“立出特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立法是实行法治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应当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匹配,如果只是以实行法治的良好意愿来进行大规模的法律创制,则易造成立法的理想化,立法理想化不仅会造成法律实施的低效率,而且会使人们产生对法律的不信任,为了法治理想的最终实现,应当防止立法实践中的理想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虽然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立法尚未制定,但地方立法的相继出台还是弥补了一些缺憾。福建立法具有宣誓性意义,具有开创性;上海立法相对成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太原立法具有地方特色,在教育机构设置、投入经费量化标准方面较为明确;河北立法吸收了前述立法中的经验,规范的事项较为齐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漏,如公民终身教育权利仍未明确规定,经费保障仍不明确,实践中难以运作。对于带薪学习制度仅仅是鼓励而没有强制,学分积累、认证与转换的规定还不够到位,难以实现制度本身应有之意义等。这些需要在今后立法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地方金融立法是地方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金融立法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来调整和规范金融监管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立法发展迅速,地方金融立法表现尤为突出。上海、温州、泉州等地率先进行地方金融立法的创新,对我国地方金融立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湖南、四川等内陆省份的金融立法则出现了一些问题。地方金融立法的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根据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确立地方金融立法权;加强地方金融立法的创新;建立有序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央教育立法能够带动地方教育立法的展开,同时,反过来地方教育立法的探索能够为中央教育立法提供有益经验,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省地方教育立法的步伐不断加快,成绩显著。但和其他发达省份存在明显的差距。地方教育法规体系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为适应本省教育发展的状况,有必要适度先行地方教育立法,突出地方特色;完善地方教育立法程序;建立立法质量跟踪问效制度,建立完善的地方性教育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杨  李祥 《成人教育》2018,(4):14-19
地方性继续教育法治化建设具有完备性、区域性、创新性、多样性等特征,但目前继续教育地方立法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持续推进,应通过立法确立继续教育地位,均衡受教育权,突出地方立法特色,满足现实与未来的需要,实现我国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