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想到阴差阳错,我到农村当知青后,却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直到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教师竟然成了我的终身职业。”毛季琨笑着对记者说。岁月匆匆,日月如梭,到农村插队落户的知青生活已过去了三十余年。在一代青年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的特定  相似文献   

2.
进入1975年,我在太原五中的高中生活进入了最后一个学期。开学不久,我们班就倾巢而动奔杜家山而去。杜家山是山西省榆次市郊区的一个小山村,当时住着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蔡立坚,她是从北京到杜家山插队落户的知青。由于她坚定地表示要在农村扎根一辈子,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还受到过周总理的接见呢!  相似文献   

3.
南京校园的4名高三毕业的延安娃全部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这是95年8月从延安传来的特大喜讯。南京一中校园沸腾了,大红喜报贴在了校园最醒目的橱窗里。刘佳:806分(标准分),延安市理科状元,延安地区第二名;魏秦歌:773分(标准分),延安市文科状元;贾延霞:延安地区第21名;杨锋;第  相似文献   

4.
随着延安经济的日益外向化,作为“窗口行业”的商业企业也日益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采取的经营管理模式日益现代化。笔者最近到延安地区搞调查,认为随着延安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干部、职工有关新知识、新思维、新能力的培养也应由现在开始进行。 一、喜忧参半的现状 通过对延安地区的几  相似文献   

5.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历史范式。回溯历史,延安整风运动在教育目的上立足于消除党内的思想分歧,在教育内容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教育过程中立足于有的放矢的科学方法;分析价值,延安整风运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实现了党的作风的极大好转,推动了延安地区社会风气的明显改善;思考镜鉴,新时代要坚持问题导向、过程导向和实践导向,以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精准化、科学化和实效化。  相似文献   

6.
延安地区地处陕北高原南部,是典型的行政经济边缘区。延安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巨大差距。本文通过分析延安地区城镇化面临的现状问题,探讨推进延安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对策,以期对延安地区城镇化统筹发展起到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日子是什么     
梅绍静是位女诗人,她曾从北京到陕北高原插队落户,对陕北农村生活的落后、闭塞、单调、贫穷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日子是什么》这首诗虽然不长,却把诗人心中那一段经历的苦涩与沉重都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陕西作家贾启舟的长篇力作《柳叶船》,通过一群老三届知青在渭北的柳河沟姜女河队插队落户的经历,表现了一代知青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展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展示出在动乱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知青的命运,塑造了“这一群”活灵活现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群像。《柳叶船》是作对亲身经历的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知青之梦的反思、升华、结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因此,培训回乡知青,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如何围绕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边远山区农村回乡知青的科学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延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延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通过对农村社区管理机制的创新,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构建,逐步形成城乡各种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并使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1.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  相似文献   

12.
知青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知青形象的塑造是研究知青文学,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可回避的课题。知青文学中的另类书写是新时期知青文学与之前主流知青文学的最大不同,另类书写包括了知青返城后身份认知焦虑的精神困顿、知青文学关注对象从知青到农民的转移、知青形象从受害者到破坏者的转变。之前知青文学包括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官方和地下两种形态的知青文学。新时期与之前的知青文学界共同构成了知青文学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的“旧艺人”改造运动使一大批民间艺人实现了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并登上了文艺的“大雅之堂”,在此过程中,民间艺人与革命文艺工作者之间形成了互动合作的良性文化关系。改造后的民间艺人的艺术活动既实现了从旧文艺到新文艺的创化,也推动了农民对中共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民间艺人艺术行为的农民性与民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当代农民的文化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文化知识在农村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农村文化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繁荣;但同时,农民对教育的投入几乎已达到极限,农村文化市场良莠不齐,家族文化活动频繁,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农民的文化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文化知识在农村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农村文化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繁荣;但同时,农民对教育的投入几乎已达到极限,农村文化市场良莠不齐,家族文化活动频繁,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综合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向农民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的创新能力及农民群众的文化修养,进而全面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农村综合文化站可以给广大群众提供稳定的、健康的、积极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教委积极实施“教育兴农”工程,搞好“三教”统筹,推进“农科教”结合。利用初、高中学校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重点对全市回乡知青和青壮年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自1995年以来,市教委选编《农村实用技术教材》10多种,发行量达14万册,...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仍根深蒂固,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成为制约农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现代生活方式的构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走过那个时代的人,都有着各自的经历,都有独特的体会和感悟;每一段经历,都成为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藏在心灵的最深处,一如陈年佳酿,历久弥香……"知青"这个词,如今已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当年它却是千百万年轻人共同的身份。"知青"即"知识青年"的简称,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专指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城市青年。我也曾有过三年的"知青"经历。那是1971年11月,16岁的我独自下放到浙江金华县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靠教育.乡村小学植根农村,贴近农民,方便农民学习和活动.只有端正办学思想,加大经费投入,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按功能拓展的需要建设好乡村小学,提高乡村小学的教育服务功能,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