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既要坚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又要确保融入过程自然、融入量和占用教学时间的适度。将课程思政融入BIM技术应用教学中,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将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产物,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水平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实现教育全程、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课程思政在针灸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和模式。方法:结合实验针灸学的课程特色,深入分析实验针灸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预期,将课程思政贯彻到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结果:初步形成了实验针灸学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途径。结论: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是开展立德树人的有效尝试,必将提升现代化针灸人才培养品质。  相似文献   

4.
思政教育与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融合,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立足于思政教育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围绕将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探讨、教学评价、在线教学5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开始对思政教育与管理类课程体系融合的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侧重思想价值引领。税法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贯彻国家“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税务人才。在设计税法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以思政育人理念为指导制定教学目标、以思政元素融入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及以思政育人为目标完善学生成绩评价机制四项措施,可以实现税法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  相似文献   

6.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高校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之大格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此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课程的育人作用.本文基于作者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析外国文学教学中融...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贯通”的培养方式,在麻醉学导论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明确课程思政教育在麻醉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医学人文为切入点,构建麻醉学导论教学课程思政体系,使思政元素与医学课程有机结合,落实医学课程与思想政治并行的育人理念,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提升麻醉学导论的教学效果,为其他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国家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麻醉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孙小杰 《海外英语》2024,(2):141-143+146
课程思政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必要之举。文章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总体要求,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4》为例,根据单元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活动,以期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工科课程思政的全程式教学设计理念,提出根据课程特色设定一个明确的课程思政总目标,将国家科技战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教学设计有机融入课程全程,实现课程思政辐射课程全程的场效应,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材料加工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上述教学设计理念进行了实践,学生反响良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成为高校各个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通过分析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探究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推进英语专业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合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课程思政与课程贯通融合问题,提出了教师施政与学生悟政、践政深度融合的全程育人模式.基于此育人模式,研究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融入PBL的必要性、基于PBL的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措施及实践探索.在基于PBL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政意识;通过教学翻转,引导完善学生思政问题,通过学生践行思政,有效洞悉学生思想深处的思维和意识等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实施路径,实现教师施政、学生悟政及践行思政三位一体,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贯通融合.  相似文献   

12.
思政教育是全方位育人的主要途径,将贯穿课程教学过程。从药物文献检索与专利课程特点出发,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案例到教学方法全程融入思政元素,推进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逐步实现将德育融于课程教学之中,形成知识提升与价值引领,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新一轮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有助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地理学重在研究人地关系,贴近时代发展,与国家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日常生活都关系密切,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拥有独特优势。高校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通过开展学科德育,有助于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育人意识与能力。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对师范院校地理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展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庞洋 《科教导刊》2022,(13):20-22+80
高校教育教学中应当着力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在具体落实中,需要明确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背景,根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政治方向的一致性问题、育人方向的一致性问题、建设步调的一致性问题,以及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挖掘难与融入难的问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合力有效发挥的问题,从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重心在院部、成效在学生这五个要点出发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找准育人角度,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能力,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课程思政首批校级立项示范课程“机械制造基础”为例,对建设思路、目标任务、教学模式、思政元素融入、实施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索和实践,对讲授工科同类课程的教师理解课程思政内涵、提升建设意识和能力、推动建设步伐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本文致力于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挖掘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的育人功能,发挥育人的综合效应,在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实现“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是改革的目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融合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非常重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线上线下融合式课程思政建设,旨在进行“金课”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以培养医术医德兼备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将"立德树人"融入兽医微生物学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是新形势下推动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围绕确定思政育人目标、提高教师和教学团队的思政教学水平、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等开展教学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课程思政+”的教学培养模式将专业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旨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中材料物理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从梳理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挖掘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此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思政元素在材料物理课程中的有机融入,为研究生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政育人规律,提出了高职生物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同时,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院校生物类课程,需确立共性与个性相协同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结合国家意志、工匠精神、企业文化挖掘思政元素,践行“大思政课”新理念,形成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式,使生物类课程有效发挥教学与育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