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想实验是传统“扶手椅”哲学的重要工具。但许多思想实验处于争议之中,这引发了实验哲学家对“扶手椅”哲学的猛烈攻击。为了解释思想实验的争议根源以及捍卫思想实验作为哲学工具的合法地位,一个工作思路是以澄清思想实验的内在逻辑结构为起点。为此,需要重构盖梯尔案例的逻辑结构。三种传统的重构方案——严格蕴涵解读方案、反事实条件句解读方案和可能性陈述解读方案值得审视,以莫格伦的可能性陈述解读方案为基础,借助公认的“认知运气与知识不相容”预设,可以提供一个改进的解读方案。澄清思想实验的逻辑结构或有助于解释思想实验的争议根源,有助于抵制对实验哲学的攻击。  相似文献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探寻作文修改"最佳路径",从而提高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呢?一、知之——理解作文修改的意义。二、好之——掌握作文修改的方法。第一遍:修改字、词和标点。第二遍:修改段落、层次和结构。第三遍:围绕主题取舍。三、乐之——养成作文修改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盖梯尔问题在现代知识论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通常是指反对传统知识定义的各种反例。我们以文献中受关注的经典结构性盖梯尔问题入手,它们的核心特征是在虚假前提的情况下通过演绎推理作辩护获得真信念。对于经典的结构性盖梯尔反例进行逻辑分析后,文中总结出一个一般性结论,即主体在虚假前提信念的基础上采用有效演绎推论的过程中,如果前提表达的命题严格强于结论,那么总会导致盖梯尔情况的出现。这里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演绎推理的保守性特质。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先天范畴作为人脑固有的先天认识形式,独立于经验,并且先于经验存在于主体的知性思维中。张载在认识论上将知识划分为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其中的德性之知超越感觉经验,来源于天赋,与康德的先天范畴最为相契。二者都具有先天性,都需要思维的参与,但先天范畴是为了解决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不存在价值取向;而德性之知以人的修养为旨归,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行政案例分析能力是开展行政案例教学所必需的一种能力。当前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这种能力相对缺乏。解决的途径是在学生扎实打好行政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身接触行政工作实际,或多做案例分析练习,从中提高案例分析能力。同时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6.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其"知之不若行之"的道德实践法对当今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一方法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要重视实践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要重视"行"的教育,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的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专业化呼声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从"知之、好之、乐之"三个层面看班主任实现专业化的诉求"。知之"层面即如何做个专业的班主任,班主任首先要知道专业化的内涵、自己的工作定位";好之"层面是老师如何实现喜欢当班主任并实现其专业化";乐之"层面,班主任把这一工作当成乐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其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的伦理之知有其狭隘性:一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人群划分,使先儒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了下等人的自觉道德认识可能性;二是对道德认识的政治领域扩展,导致了王权的不可制约;三是认识对象的道德限定,制约了更合理性的调节机制的产生与发挥作用,以及对外在自然的科学理性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顾竹平 《文教资料》2011,(22):146-147
"思想品德知识"与"数理化知识"的区别相当于中国古代"知识观"中的"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别。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解释和强调诸如"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德性之知"是"见闻之知"的根源;以"德性"主"见闻"等基本命题,有利于学生自觉重视和认真对待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不仅"实在"而且"最实在"。  相似文献   

10.
"德性之知"是张载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张载试图用德性之知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合理性。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用格物致知和涵养本心的修养工夫来实现德性之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程朱与陆王的工夫论,可知其内在机制与宗教信仰相似。它通过强化人们对天理的信念,最终达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德性之知具有如下认知特点:首先,它是一种为理学思想服务的认知,其次,其内在机制与宗教心理相类似,最后,它的实现需要体和悟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的伦理之知有其狭隘性:一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人群划分,使先儒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了下等人的自觉道德认识可能性;二是对道德认识的政治领域扩展,导致了王权的不可制约;三是认识对象的道德限定,制约了更合理性的调节机制的产生与发挥作用,以及对外在自然的科学理性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信息化浪潮席卷的当下,书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渐远,书法继承与发扬的土壤正在退失。由此,社会各界呼吁书法教育进校园。学校、教师如何作为?通过书法美育价值的挖掘与实践,引领学生通过体验,识知书法之美,呈现教学的思考、实践与体悟。  相似文献   

13.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个基本能力。听知能力是听话人借助听觉器官 ,接收综合信息并通过思维加以理解、吸收的过程 ,它包括 :辨音识义的能力、理解语义的能力、组合语义的能力、品评话语的能力。文章认为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知能力 ,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确目的要求 ,调动其听知训练的积极性 ;其次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听知训练 ;最后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知习惯  相似文献   

14.
15.
16.
加藤弘之与梁启超对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学说的摄取各有特色.加藤主要吸收的是伯伦知理的国家法人主权学说及其内在隐含的君主主权观念;梁氏主要关注的则是伯氏提出的以实证主义历史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国家生成、发达、衰亡的基本规律.二者摄取伯伦知理国家有机体学说的特色反映了中日两国面临的不同问题以及文化传统的基本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基于教育学理论分析、心理学理论分析及实践上分析,《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可行性。《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下列能力:创新能力、法律思维能力、法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20.
案例教学法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共同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际,就案例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缺陷、教学中应该处理好的关系以及应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