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相对贫困将成为我国贫困治理工作的重点。利用分组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居民的能力进行估计,使用AF方法从能力和功能两个层面对城乡居民相对贫困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1)教育能力存在代际传递,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是对个体教育能力产生最大正面影响的外生变量。城乡居民能力、功能的实现受到外生变量的不同影响。(2)城乡居民的能力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教育能力、生活水平能力高于农村居民,但是农村居民健康能力显著高于城市居民。(3)从能力层面进行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时,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5.5%和17.7%;从功能层面进行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时,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26.0%和11.1%。城乡居民多维相对贫困广度以及不同维度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难以将自身潜在能力转化为更高的功能成就。研究为利用能力方法对个体的可行能力进行测度或者从能力层面进行相对贫困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根据相对贫困个体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反贫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数字金融的长尾效应是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重要线索之一。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精准识别我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基础上,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缓解了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发生,且主要作用于低人力资本水平家庭和相对贫困指数较高的家庭,具有较强的长尾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在客观上有助于促进农村相对贫困家庭金融活动参与并缓解其信贷融资约束,在主观上有助于提升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的主观社会地位,增强其面对未来的信心。研究为精准识别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并为利用数字金融工具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引入社会性别视角考察当前的贫困决策中存在的性别盲视现象。研究表明,以"家庭"和"户"为单位的贫困决策无视了家庭内部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并将其置于公共政策的作用范围之外;在贫困决策中存在着对性别平等的误读,将性别平等诠释为绝对的一致性;贫困决策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仍处于从属地位;贫困决策中未纳入社会性别意识。实现两性平等,要求我们构建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贫困决策,应当体现因男女的性别差异造成的差别,充分考虑贫困决策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数字乡村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内生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已成为全面小康时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追最调查数据(CFPS)进行匹配,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能显著减缓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从不同贫困维度来看,数字乡村对收入、生活、教育、健康、资产和获得感六个不同贫困维度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从区域差异来看,数字乡村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的缓解效应在贫困剥夺得分较低维度发挥得更充分,而中西部在更高贫困维度和深度的减贫效应更明显;机制识别检验发现,数字乡村通过推动乡村经济、生活、治理和基础设施数字化渠道发挥多维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5.
汉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是一个比较大的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相对自由,女性所受封建礼教束缚较少.由于各方面综合因素的作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还居于较重要的地位,她们和政治的关系也比后代女性密切,政治地位也较高.这不仅在历史文献上有记载,近年来出土的汉代简牍也支持了这种说法.汉代女性政治地位高主要表现为:法律并不限定户主必须是男子,在一些情况下女子也可以作户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以剪纸作品为载体,通过探究不同个体在剪纸文化内涵认知上存在的偏差,了解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导致个人对传统文化内涵认知的差异化的因素,以期能在传统文化的内涵识别、精准传播方面获得有益启示。[方法/过程] 通过眼动实验、问卷调查获取样本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判定影响个体对剪纸文化内涵认知的潜在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学科背景、对剪纸文化的了解程度、家庭文化氛围等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剪纸文化内涵的识别,而性别则不会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精准化传播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产业集群、R&D、空间经济与国际经济4个不同视角对知识溢出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与分析,重点对不同视角研究中的研究层面、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与溢出载体等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在不同视角研究中,知识溢出理论存在共性与差异.研究层面主要从产业与空间两个维度来区分,采用专利或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测度知识溢出的主要方法,知识溢出影响因素与载体因视角不同而有差异.最后指出不同视角研究都存在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产业集群、R&D、空间经济与国际经济4 个不同视角对知识溢出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与分析,重点对不同视角研究中的研究层面、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与溢出载体等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在不同视角研究中,知识溢出理论存在共性与差异,研究层面主要从产业与空间两个维度来区分,采用专利或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测度知识溢出的主要方法,知识溢出影响因素与载体因视角不同而有差异。最后指出不同视角研究都存在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黄飞飞 《大观周刊》2012,(39):317-317
从个人的层面上看,女性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问题关系到女性硕士研究生个人的正常职业化,关系到她们自身的健康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家庭的期待;从国家和社会层面上看,女性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问题关系到国家能季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本文在对广西省内7所高校部分女性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地方性高校女硕士研究生的择业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是调查女性馆员的心理应激状况,找出女性馆员应激源,重塑女性馆员积极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自编应激事件调查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将同类学校38名女性馆员与43名女性教师进行测量对比,计算各因素得分并分析其心理应激源。结果:女性馆员与女性教师的心理应激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P:即概率。当P小于0.05时就可以判断研究中给出的结论是比较可靠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应激逐渐增高;女性馆员的心理应激源主要为个人成就、家庭问题,特别突出的是社会支持系统。结论: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帮助女性馆员摆脱个人成就、社会支持及家庭问题等应激源,保护她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整群抽取该馆女性馆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女性馆员内心存在的心理压力和来源,以及采取心理压力调适的方式,从女性馆员自我层面、家庭层面和组织管理层面来探讨针对女性馆员开展心理干预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个人健康信息管理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旨在对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平台-PHIM-健康目标"这一模式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过程]选择患有红斑狼疮的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聚类方法对个人健康信息管理行为的总体测度水平不同的群体进行识别;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不同群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结论]将依托在线健康社区进行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行为界定为健康信息发现、健康信息互动和健康信息分享。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首先,在线健康社区的红斑狼疮患者在个人健康信息管理行为水平上存在显著的高低差异。第二,用户所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与其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三,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与用户健康目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为在线健康社区完善其服务方式,促进慢性病人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水平提高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琳  刘冬东  吕琦  孙蓓蓓  黄颖 《情报学报》2020,39(5):492-499
量化测度研究成果的学科交叉性是交叉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对于理解学科交叉现象与学科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引文关系的学科多样性测度是学科交叉测度的主流方法,现有的研究大多将论文的参考文献作为一个整体来探究论文的学科交叉程度,忽略了不同章节参考文献的分布、不同参考文献的重要程度以及相同参考文献的多次引用等情况。本文尝试基于论文中不同章节的引文标注位置来探究不同章节的学科交叉程度,进而根据不同章节参考文献的重要程度来计算论文的加权学科交叉度。以2007-2016年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引言(Introduction)、讨论(Discussion)、方法(Method)和结果(Results)四个章节的学科交叉程度依次降低;(2)与基于整体参考文献的学科交叉测度相比,基于引文标注位置的加权学科交叉度数值相对较低且分布更为集中。基于引文标注位置的学科交叉测度方法可以从内容的微观层面更加细致地测度论文的学科交叉水平,为交叉科学研究成果的测度和高交叉研究成果的识别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泛滥与信息茧房现象共存,网络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日益下降,给网络环境治理带来更大困难。文章在分析信息茧房产生的信息窄化、群体极化和过滤气泡三大效应基础上,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信息层面构建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分析信息茧房三大效应对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的影响与作用。研究发现,信息窄化效应通过个人层面和信息层面直接影响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群体极化效应通过个人层面对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产生直接影响、通过社会层面产生间接影响,过滤气泡效应则通过信息层面对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产生直接影响、通过社会层面产生间接影响。最后提出了图书馆参与提升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的相关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徐蒙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4):77-81,46
使用2009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的数据,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社会人口因素和区域性因素对北京市居民网络使用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人层面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和家庭层面的家庭用电量、文化和教育支出、休闲娱乐支出、公交距离这些变量对个人网络使用有很大影响。此外,互联网使用对传统媒体中的电视、书刊的影响在统计上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使用2009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的数据,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社会人口因素和区域性因素对北京市居民网络使用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人层面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和家庭层面的家庭用电量、文化和教育支出、休闲娱乐支出、公交距离这些变量对个人网络使用有很大影响。此外,互联网使用对传统媒体中的电视、书刊的影响在统计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女性馆员的心理应激状况,找出女性馆员应激源。女性馆员的心理应激源主要为个人成就、社会支持及家庭问题,特别突出的是家庭问题。提出了保护女性馆员身心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网络社区中网民隐私关注的以往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它与其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上。该研究重点关注网民的网络隐私关注与其等级性背景间的作用关系,即与网民生活脚本、社会关系和网络行为等互动情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网民普遍不愿意公开个人隐私信息,尤其是对姓名、工作单位、电话等信息的公开更是在10%以下;在职业方面,大中学生、商业人士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办事人员要开放得多;就社会地位而言,越是处于社会下层的网民越愿意公开个人名字;就网络社区类型而言,成员之间越熟悉,网民也越愿意公开个人姓名,相反则越不愿意;性别差异对除实名之外的其他个人信息公开存在着显著影响,男性在"职业"、"工作单位"和"通讯方式"方面暴露的行为意向要比女性强,在其他信息类别上要弱于女性。这些结论均可以通过网民与其网络互动情境互动安全性的思想来作解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外学科交叉相关研究,归纳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为评价学科交叉效果提供参考,为促进学科交叉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首先对学科交叉研究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其次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学科交叉理论研究(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学科交叉类型、学科交叉内外动机和阻碍因素)、学科交叉测度研究(学科交叉测度方法、学科交叉测度指标)、学科交叉相关规律研究(学科交叉影响双向测度、学科交叉研究主题识别)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最后提出现有研究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为后续从微观深层分析与宏观整体建构相结合视角的研究提供帮助。[结果/结论]目前学科交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需进一步优化;研究对象多样性有待改善;学科交叉测度方法、测度指标仍需系统化;学科分类体系有待进一步界定;学科交叉双向影响因素不够全面;主题识别方法尚未完善;定性、定量方法需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未来研究可针对以上不足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结合隐性知识的特征和高校女性馆员隐性知识激活的不利因素,探讨了基于个人层面的高校女性馆员隐性知识激活机制,一、发扬"四自"精神;二、强化主体意识;三、平衡家庭和工作;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五、多与人交流;六、敬业乐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