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为核心,以构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基本路径为主题,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深入挖掘,转变教育精准扶贫的主体、内容及方式等因素,实现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深度理论耦合,阐释精准扶贫工程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提升贫困地区社会生产主体(适龄劳动力)的自主"造血"能力。提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以造血式扶贫为主要方式、适龄劳动力为主要扶贫对象、职业能力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重路径,实现由见效周期较长的基础教育扶贫向教学周期短、时效性更强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转变。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在融入乡村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具有实现在场式专业发展、提升扶贫质效的价值。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具有与乡村社会文化、与乡村学校学生以及与乡村社会资源的社会融入意蕴。基于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时存在主体性困境、环境性困境以及制度性困境的日常事实,具体的融入路径有:以乡土情怀培养激发乡村教师的内源性责任感;促进乡村教师观照扶贫对象的职业教育恰切选择;融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价值取向;改善社会支持体系以提升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扶贫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的现实选择,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扶贫对象贫困程度测量与认定模糊、扶贫措施与扶贫对象需求相脱节、多元协同主体缺失等困境,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结合乡村振兴总要求,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协同扶贫治理体系,提出了职业教育扶贫实施路径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作为一项实现共同富裕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法律作为一种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精准扶贫顺利进行的强力后盾。精准扶贫为法律援助提供了方向,法律援助为精准脱贫的工作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以法律促进精准扶贫,高校是较为理想的实施主体,可能困难重重,但高校法律援助会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为人们造福。  相似文献   

5.
近五年,我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表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多重功能,职业教育目标与精准扶贫目标存在一致性,职业教育对象与精准扶贫对象存在重合性,职业教育内容与精准扶贫内容存在兼容性,职业教育方式与精准扶贫方法具有协调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运用职业教育政策扶贫、校企合作共同扶贫、送教下乡实地扶贫、创新创业高效扶贫等行动模式,采取完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机制,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精准扶贫,以考核评估提升精准扶贫质量,以终身职业教育实现长效扶贫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教育精准扶贫具有基础性、延续性和引导性作用.教育扶贫瞄准偏差是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体现在基地建设、项目设置、资金落实等方面.要实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必须加强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建设,激发各级政府精准扶贫瞄准动力,提高职业教育精准育人成效,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精准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7.
2020年我国原发性绝对贫困得到有效解决,解决共富性相对贫困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进入“共同富裕”接力“全面小康”的过渡期。职业教育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中的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环节,在过渡期依旧有其独特的价值,分析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过渡期的困境,探索职业教育在过渡期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为脱贫攻坚新的阶段职业教育扶贫点亮道路,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朝着更高质量、更优效益的方向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在我国扶贫攻坚的历史背景下,实施职业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扶贫是基于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特定需要进行帮扶的职业教育治贫方式。职业教育扶贫存在其特定的理论基础及现实诉求。职业教育扶贫政策可以分为初始萌芽时期、酝酿形成时期及蓬勃发展时期。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的典型特征包括对象的特定化、主体的丰富化、内容的多样化及路径的精准化。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的未来趋势包括: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扶贫对象的持续脱贫能力、为多元主体搭建开放共享机制、创设丰富多样的扶贫内容及深化精准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9.
贫困和发展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精准扶贫是国家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的政治任务。扶贫先扶志,扶志靠教育,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存在投入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缺少发展环境、扶贫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此,从精准招生宣传入手,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优化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精准培养、培训,从而实现精准就业。最后,可通过农村职业教育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0.
职教扶贫是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促进社会流动的有效探索。不能只将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手段,还要发挥职业教育社会分层的基本功能,从政策、制度、机制方面加强职教领域的改革:优化职教政策的阶层视角,明确职教扶贫的定位;加强职教制度改革,为精准扶贫提供制度支撑;探索职教扶贫工作机制,完善阶层合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依旧存在扶贫对象无法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体制尚未真正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急需改进、精准扶贫和市场需求相脱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效性。针对具体问题,分别从完善扶贫对象分类辨别体系、健全教育精准扶贫顶层机制、制定贫困地区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市场与职业教育的联系等维度,提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省,却也是全国区域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目前广东少数民族地区成为精准扶贫战略的主要对象,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攻坚克难的关键,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通过人力资本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探索出广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供需矛盾产生的分歧点,以及产生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提出解决广东民族地区乡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供需矛盾的策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破贫困恶性循环链,促进广东省民族地区乡村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内生性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克难阶段,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以及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为此,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的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新机制,成为我国扶贫开发新阶段的重要指导思想,反映了党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认识和对人民负责的担当精神,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与追求共同富裕互为动力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规律把握。精准扶贫具体化了走向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方式,提升了党委政府治国理政能力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水平。通过精准扶贫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新境界。同时,精准扶贫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国际减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从而使中国的精准扶贫产生了世界意义。因而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时代意义,对我们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作为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身处其中“应有所为”且能“大有作为”。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空间视域下可诠释为精神空间的求真求善式发展、社会空间的优质均衡式发展、自然空间的共生持存式发展,是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旨归所在。作为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服务共同富裕所对应的三维空间高质量发展时应立足于自身“和而不同”的功能属性,通过对高质量发展主体意识层、社会发展层、环境支撑层的精准发力,实现供给角色的类型化转型。未来,职业教育应以落实厘正“道与器”的理性教育、兼顾“富与均”的生产教育、贯通“用与创”的生态教育,稳固共同富裕实现的精神点、行动面、时间线,将自身类型化发展嵌刻于共同富裕实现的伟大征程中。  相似文献   

15.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作为拔除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作用。同时,教育扶贫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保障。立足于秦巴深度贫困山区两河口镇的教育扶贫实践,分析教育扶贫实施过程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并提出破解路径。研究发现,该地区通过控辍保学、精准资助、结对帮扶、职教帮扶四大教育扶贫措施进行"造血式扶贫",提升人力资本开发,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但教育扶贫也面临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与扶贫效益不明显、教育精准扶贫瞄准偏离与政策悬浮、教育扶贫主体单一化与扶贫客体被动性的困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厚植人力资本,增加教育投入供给、构建教育精准扶持治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多方扶贫主体参与的教育扶贫格局,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百年党史就是一部百年贫困治理史,党的贫困治理经历了扶贫探索、救济式扶贫、制度化扶贫和精准扶贫阶段的实践历程。在贫困治理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强化党的组织保证、强调顶层设计与贫困治理制度、构建多元化主体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贫困治理的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贫困治理工作由“治理贫困”转向“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探索新机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经过了从救济式到开发式的区域扶贫阶段,从全面覆盖到对口支援的攻坚扶贫阶段,多方面、多主体、多方式的联动扶贫阶段和区域精准与个体精准相结合的精准扶贫阶段。在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以相对贫困为治理对象、以城乡统筹为治理机制和以多维贫困为治理方向。故在后脱贫时代的相对贫困治理中职业教育的职能定位为:精准聚焦相对贫困主体、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和注重精神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政策工具、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内容、精准扶贫机制三维分析框架对2013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进行文本梳理与计量分析发现,政策工具应用组合多样,但权威性工具使用过溢;以技能培训为主要扶贫内容凸显,但部分项目供给相对不足;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但识别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决策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基本形成,但相关行政部门政策执行协同性缺失.在后扶贫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建设中,建议以政策执行者行为网络为标准优化政策工具组合,丰富以服务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扶贫内容,强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识别机制和评价机制建设,应用社会系统管理思维推动相关行政部门形成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攻坚阶段,职业教育扶贫面临扶贫对象识别如何更加精准、扶贫主体间如何更加协同、扶贫供给如何精准对接需求、扶贫成效如何更具持续性等问题。而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扶贫实践中扶贫对象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扶贫治理机制有待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供给乏力,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培养受限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需要构建基于扶贫对象需求的职业教育扶贫制度保障,完善基于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扶贫治理机制,拓展基于多元优质的职业教育供给内容,遵循基于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的扶贫工作方式和模式的发展基础上,2014年初中央制定了精准扶贫的战略,通过精准识别、帮扶、管理的机制来开展扶贫工作,打好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战。论文以社会治理的视角来分析精准扶贫战略,结合实际,以昭阳区青岗岭回族彝族乡为例,剖析"精准扶贫"在连片特困地区的实践困境,社会主体缺位和产业扶贫悖论,提出破解难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