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全面提高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有实践价值的探索经验。通过共同参与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双创”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的教学中,探索新时代课程思政与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道路,并探讨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和创新点。课程思政与“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得以有机结合,教师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意识不断提升,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康复治疗学专业科研课程与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康复治疗学人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高职生物化学平台课程的改革效果,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知,生物化学平台课程的改革是成功和可行的,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较高。高职生物化学平台课程改革的成功体会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学生自主实验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泉州市经济发展特点及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依然仅围绕语言技能开展教学,未能与学生职业需求相衔接,未能有效服务泉州市经济发展。高职英语教育应改革课程设置,服务学生职场发展;积极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职场“软实力”;以职场产出为导向,提高课程效率。  相似文献   

4.
梁诗敏 《科教导刊》2023,(16):125-127
“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专业组选课程,为往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方向发展的学生而开设。在传统教学中,“大数据分析与建模”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应在OBE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文章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可持续改进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提高“大数据分析与建模”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电气维修基础》课程改革为例,着重研究该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理念、学生特点、岗位特点及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人才需求,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新梳理课程的线上与线下内容边界,设计课程框架和课程模块。分析线上线下实施教学的优势,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双通道多环节”有效衔接模式。通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相关数据分析,证实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数据分析”类高考试题的功能评价,从课程层面厘清“数据分析”在课程内容要求中的功能,梳理教科书中部分“数据分析”内容的呈现方式,由下到上循序渐进,体现学科观念形成的阶段性。基于知识的认识功能理解“数据分析”在证据推理等核心素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教学层面,提出如何促进学生定量意识形成、建构“三重表征”思维模型以及避免认识偏差的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校理科不同系,不同年级,不同双语课经历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动态研究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课程模式以及在双语课程的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旨在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双语教学,为双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专创融合作为培养国家创新型人才的战略举措,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分析在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驱动作用,针对课程专创融合不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实验驱动教学第一课堂+开展科普及公益培训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首先是实验驱动的第一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内容实验化,实验教学游戏化,实验反馈实时化,实验评价过程化、专业化与课程思政化”等举措,打造高效的专业实验课堂;其次是开展大数据分析科普及公益培训的第二课堂,基于师生共同成长理念,从“团队建设、资源聚合、教学产品及服务开发、宣传渠道建设、企业联合运营推广、团队激励”六个方面进行市场试探,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最后,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数据分析实践课程作为改革实验,结果表明本次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课程评价是教学过程的“调节器”,“啦啦操”在高校内的开设与推广,对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有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课程评价的方式深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本课题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方向,审视当前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历,从“啦啦操”课程评价的设计、实施、改进等方面,尝试构建高校“啦啦操”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啦啦操”课程改革,提升“啦啦操”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文章提出该课程可进行“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即从四个方面完成大数据分析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分别是学情分析多元混合、课堂组织模式多元混合、课程内容与思政多元混合、课程考核方法多元混合。这四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覆盖从开课准备到课堂组织与内容设计,再到结课等教学全过程,且每个方面内部也由多元素混合组成。  相似文献   

11.
张曼 《教师》2022,(27):78-80
虚拟仿真实验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载体,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以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为例,在充分考虑“计算机应用及数据处理基础”和“管理统计学”两门课程与数据分析内容的结合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改革,明确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设计思路、内容,给出具体实施过程,通过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证实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使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现了无缝连接,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基础课程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新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等进行全面转型,对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的重点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学”;从“学科本位”转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中小学教学设计中寻找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三教”改革是新时代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集成点、落脚点和展示点。技工院校《高级工课程设计》中开展的“三教”改革,有利于明确课程核心地位、规范课程教学组织、增强课程教学成效。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基于《高级工课程设计》课程开展了“三教”改革,探索从“一课一师”转向“一课多师”、从整册教材转向活页教材、从讲授法转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及时转换角色,落实“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熟谙体育课程的内涵,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建设“专创融合”特色课程,是新时代高校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培育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基于对“专创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的梳理,以“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为例,分析“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从重构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探索“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以期为高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建莲 《成才之路》2009,(12):55-56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课程应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倡导“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新课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教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李曦 《亚太教育》2021,(2):80-81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在对汽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该课程属于新兴课程,教学难免不够成熟,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我院课程组在剖析该课程特点和教学问题后,通过“理论+实践”“课堂+资源”“平时+期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体系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有了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有了一定突破。  相似文献   

18.
以计算机编程系列课程开展的“理论—实验”融合授课改革和“教学—考核”课堂融合改革为实践基础,基于过程性考核评价实践数据,以课程成果目标分解为理论基础,推导了课程考核递进式激励方法,实现“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考核能力和知识并重”的课程考核目标,达到激励学生获得更好成绩、增强教师在课堂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黏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从督促学生学习向激励学生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洋环境”课程目前教学存在难以有效支撑学生解决海洋油气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当前“金课”建设背景出发,依据“两性一度”课程建设标准,贯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新工科建设要求,从丰富教学内容体系、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三方面深入开展了“海洋环境”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程教学总体达成度良好,课程改革较好地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支撑海洋油气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校“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多年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经验,围绕着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介绍了这些改革措施和初步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