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孝文化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理雅各英译本《孝经》作为中华孝文化典籍英译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译本。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中的不同视角来深入剖析理雅各《孝经》,这在孝文化典籍《孝经》英译研究中至今尚属首次,希望能为《孝经》以及孝文化典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典籍是各民族创造的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典籍的翻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国际间的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化图式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英译为例来探讨中国典籍英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学界基本上达成共识: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含量,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以此来应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从文献上看,有关探讨高校开设汉语典籍英译赏析作为弥补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研究至今尚不多见。我们认为,汉语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典籍英语是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典范,因此,在全球化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开设汉语典籍英译赏析既合适、可行、可操作;同时也是应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典籍外译是构建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重要手段。国家文化安全视野下,典籍翻译者要树立强烈的文化安全使命感,在翻译方法上,既要关注顺应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顺畅,也要注重灵活采取注释、音译等策略,传达中国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教育对外开放是当今时代的需要,中国教育国际化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是中国教育走向国际化的现实基础,但是语言障碍是影响教育国际化进程推进的重要因素。中国古典文化典籍英译工作的全面推进,将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将为中国国际化教育提供基础性教辅材料,将推动古典文化典籍英译相关的中外学术交流,将推动中外教育合作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将提升人民群众的民族情怀。因此,中国古典文化典籍英译工作的推进,将会对中国教育国际化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词汇是其民族特色和文化的反映,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中特色词汇英译的策略与方法,如直译加注法、音译加注法等,对其外宣推介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翻译的目的论视角,以凉山彝族童话故事集《神笛阿牛》中的彝族特色文化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凉山彝族特色词汇英译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凉山彝族文化外宣推介与传播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中国戏剧典籍英译活动始于18世纪,持续到19世纪都未形成较大的规模.探寻这两个世纪的戏剧典籍英译活动轨迹,能够得知当时的戏剧英译依附于宗教、政治等活动,并且带有文化利用的色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活动,这也为后来的我国戏剧主动走出去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布洛陀经诗》英译本问世标志着民族典籍翻译又跨上一个台阶。对其进行学术研究有助于探索和研究民族典籍英译规律和方法。本文以概念整合为理论基础,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处理总体框架、"诗味"整合、语法句式和文化特色词等方面的认知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互文性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我国古代译场的合理性及其启示意义。古代译场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所译经文质量颇高。我国当前的汉语典籍英译可以借鉴古代译场的组织与运作方式,成立专门从事典籍英译的机构,以提高翻译质量,促进华夏文明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外译最多的中国典籍。在译本中译者对数字、成语的翻译体现了综合使用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翻译策略上是采用了翻译杂合的方式;同时杂合不只应用在翻译策略中,也应用在文化中。杂合的同时却又不失中国文化特征、民族特征,能够使译入语读者更好地了解《道德经》精髓,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1.
以交际翻译理论为研究视角,考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典籍童谣《孺子歌图》和《北京儿歌》两部译作,重点比较分析两译本中重复的童谣在词汇、句法、音韵等方面如何展开跨语际翻译,并探讨译者因素对典籍童谣英译的影响,总结典籍童谣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程砚秋名剧《梅妃》来研究京剧典籍英译,论述其英译原因,并以第十一场(别院中)为例对《梅妃》唱词进行中英对比分析,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与自然天然存在一种伦理关系,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生态伦理在内容、性质、表现形式、影响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古籍蕴含着丰富、生动的史实知识,特别是反映各民族生态观念、道德意识、审美、行为活动和社会准则等的生态伦理典籍。少数民族生态伦理典籍从不同角度记录人类与自然协同演化的历史和走向,从不同侧面映射人类适应特定环境的能力和成果,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传统的历史积淀。挖掘少数民族生态伦理典籍,加强时代阐释和活化利用是唤醒民众自然情感、培养生态品格、化育道德人心、倡导绿色生活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典籍对外传播陷入思维、语言与文化困境,新媒体和视听技术为其开辟了新的路径,给中国文化典籍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多模态理论为支撑的中国文化典籍对外传播的多模态转换模式从从跨文化的叙事转换、模态转换、文化体系转换、设计与传播等层面深入分析《道德经》冯氏译本对外传播的多模态转换过程,为中国文化典籍"走出去"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15.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研究典籍英译至今还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以《关雎》为例,选取的是理雅各、庞德和许渊冲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这三个译本各具特色,由于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三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和所选择的翻译策略也各不相同.基于此,结合模因论,分析翻译策略的选择对文化模因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妇女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世人的关注,确保少数民族妇女的合法权益。研究结论:我国少数民族妇女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体,积极有效地确保她们的社会地位,保护她们的经济权益和受教育的权利将是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模式,应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妇女权益2者为保护客体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代表,《论语》是国内外学者英译最多的典籍之一,在众多英译本中,蔡志忠的中英版《论语》漫画最为畅销.其原因在于蔡志忠以漫画形式将其中深奥的哲理明了化,即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诠释儒家思想.借助雅各布森的符际翻译理论,指出蔡志忠《论语》漫画中的图像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可以成为解释中国典籍外译的手段,从而引导我们对《论语》跨文化传播的多维度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外译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其在实践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正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有着悠久的传教士历史和文化的意大利,对中国古代典籍和传统文学的译介开始于明朝,根基深厚,但在清朝以后逐渐让位于法国。通过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特点,可以引起我们对意大利汉学研究和译介历史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离不开优秀的翻译版本。当前学界最具认可度的两个英译版本分别为英国汉学家霍克斯和闵福德的翻译版本以及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译版本。以霍译和杨译两个译本中的回目英译作为蓝本,引入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不同维度对《红楼梦》回目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解读并对比,以期为中国传统典籍的英译研究工作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古代官职名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其英译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典籍文化的传播。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官名为例,参照杨宪益译本与倪豪士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倪译本中的官名多采用大写方式突出其术语特质,倪译本的主要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文内注释法和添加脚注等。相对来说,倪译本的务实度较高,利于推动西方的汉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