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协同视野下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当今高校颇为关注的话题。该文通过课程群及划分、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基本思想、知识结构与价值取向等层面介绍了课程群及其建设构思绪,分析了信管课程协同整合的效用定位、信管人才培养模块、信管类关键课程间协同整合,同时详述了提升实践应用创新能力的构思、优化融含课程群机制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中心的协同机制,从深化优秀人才教育下专业基础课程群实践环节整合、立足三性实验深化专业课程群实践环节建设、提升人才培养中程群下实践环节应用性效用、强化专业课程间知识点的协同整合、实施了卓越教育的校企合作机制多个分支阐述了强化课题实践环节的协同整合效用等。  相似文献   

2.
工程人才是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立足制造业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举措,系统阐述了借助实践思政协同、企业社会协同、教学科研协同提升专业人才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通过强化课程思政、细化产教融合、深化实践教学实现新工科专业人才"回归工程"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3.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存在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的现象,结合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该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协同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程实验教学、实训平台建设、创新训练、协同培养等方面提出软件工程专业多维实践教学模式。课程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强化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建设软件开发实训室、软件研发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创新能力训练,开展各类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校企共建并应用实训创新平台,协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党建引领下,依托有声语言艺术专业特色,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和主要抓手,构建培养学生业务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思想政治素养的有声语言艺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科竞赛和课堂教学融合,将产学研赛紧密结合,打造“五个协同”教学模式、搭建“三个课堂”教学平台,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师团队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能力,探索适合艺术类院校有声语言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多元融合协同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依据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选取专业教学、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项目四种最能有效促进其要素发展的培养方式进行组织设计,通过不同培养方式间的融合互通、多元协同育人,来实现提升大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培养目标.该模式应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中,成效显著,大学生各项实践创新能力均能得到更好地提升.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下,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协同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是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强调实习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实习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提升实习效果,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结合国防科技大学依托国防科技企业开展的航空航天专业本科生实习教学工作,构建了校企互补协同的实习教学课程,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了本科生实习的教学内容构建与组织实施教学方法。通过实习教学研究,推动了校企协同实习教学的贯通,强化了学生的主动探索性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构建了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职业规划为一体的多维度性、协同型、创新式本科生实习教育模式,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我国本科生实习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顺应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满足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需求,结合学校教学特色提出了以竞赛为载体的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课程改革为基础,学科竞赛为载体,协同育人机制为依托,制定了创新人才分层次培养方案,构建了工程实践平台,重构了实验教学体系,完善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了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才培养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对创新型多元化人才的强劲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实质性作用势在必行。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集企业生产、高校教学及科研等教学资源于一体,有利于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能够使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现代仪器分析”作为分析检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所涉及的大型精密仪器更新换代较快,课程建设尤其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团队等方面探索了产学研协同机制下的“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建设,为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才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工科教育理念,为破解通才教育和专才培养的教学与资源需求矛盾,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需要依托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融入"协同培养与兴趣引导、渐近式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理论,立足大学生科研训练基地、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实践实训教学平台,结合团队科研项目,以项目驱动、兴趣引导、以赛促学和协同培养方式,开展农林院校新工科人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索,以此制定农林类新工科人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各类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通力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多维度立体式发展、能力全面得到提升的重要手段,然而,地方应用型高校面临着师资结构单一、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与地方企业发展对接不紧密以及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等问题。针对当前问题,佳木斯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提出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通过与企事业、科研单位共同合作,提高其办学层次;坚持课程改革,提升实践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作用,全面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结果表明,佳木斯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针对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从培养方案顶层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实验与创新创业实践三方面综合开展的具体措施。通过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将获得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紧随时代变化趋势与社会需求,通过优化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迫切问题。课程组以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结构选型课程为例,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探索。课程组明确了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的“三段式”目标,以“基本素质—专业应用—实践创新”为核心,整合教学思路,结合学生特点,针对当前课程存在问题展开教学实践探索,通过提升系统认知、优化教学手段、增加设计实践三方面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拓展理论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形式、强化结构构思训练,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综合、分析、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旅行社管理"课程作为旅游业人才培养的供给端,能有效解决旅游业快速发展与人才供需的失衡.目前旅行社业岗位需求中技术类人才缺口最大,基础类岗位需求平稳,销售类人才需求旺盛,职能类人才需求增多.本文尝试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本位、以实践培养为主线的岗位能力与动态培养课程体系,通过积极发挥课程导向、提高专业教育附加值、建立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三个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实验课程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和以工程认证为抓手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对实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为导向,探讨了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方向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引入“虚实互补”实验体系平台;强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期建立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持续提升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求及传统人才培养方式中的不足等维度,分析新时期强化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协同决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基于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剖析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协同决策能力的内涵及需求。面向培养需求,构建“五层次、全环节、多系统、一平台”的交通运输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及“五层次”能力贯通式递进培养实验教学模式。以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为例,阐述面向协同决策能力培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思路、实验教学环境构建、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教学组织实施等,实践表明,依托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群,以多层次的完整闭环的实验项目群为载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协同决策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24):10-11
结合淮海工学院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来以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本文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构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实践教学平台、以教师转型促进多层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体现我校涉海专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8.
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校企协同的卓越人才培养等问题,以本科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协同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企业实践课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开展等,实施三结合("课堂教学、企业实训、学科竞赛"三结合)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本科生的工程创新能力[1]。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国家创新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从制定培养目标和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毕业论文、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等环节探讨了高校和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培养中,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校内教育、企业实践、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程硕士协同培养机制,有效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就业和科技创新之间相互脱节的矛盾,为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