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将教学法应用于产业整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公司对先进加工制造技术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行业整合改革,是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此外,在实施产教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中职学校要根据工学结合的现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与智能制造升级的形势下,针对欠发达地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面临人才技术技能培养对接不强、创新能力脱节、职业素养不对等的问题,基于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双螺旋驱动理论,构建了“三梯队,三递进,三对接”的现代学徒制培育体系、“三课程二阵地一平台”的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四维三课二化一心”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相互融合的“三体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实时性、实效性,形成承接产业转移地区智能制造升级环境下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产业急需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为切入口,创立高校与政府、产业、企业联合体,成立多个产业学院(班),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共同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以学生工程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搭建智能制造专业群,探索与实施不同学科(专业)交叉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多学科融合的柔性化课程体系.系统推进教学组织模式变革与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学校和企业多方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非标自动化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智能制造人才的新需求,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提出了行业核心技术输出企业、高校与行业应用企业群多方联动、点面结合、灵活多样的"1+1+N"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协同发挥各方的优势,业界深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践"学校学习+企业学习"、两阶段"3+1"培养模式,形成校内外衔接、课内外结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格局,可为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协同育人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析智能制造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在高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特点,从重构课程体系、融合交叉学科、改革教学内容和升级实践平台4个方面,构建了面向智能制造的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为其他院校构建符合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明显制约着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湖南智能制造业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研"湖南智造2025"计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和相关高职院校的情况,了解湖南智能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现状以及产业发展新需求,系统分析因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不精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生源多样且质量不高、师资数量不足且素质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揭示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审思湖南高职院校五年来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应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更新人才观,科学确立人才定位,重构"双融合"课程体系,升级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值评价引导学生人人成才,以期为服务和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并为其他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易烨  戎笑  丁明军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65-68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然后指出了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从确立"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课证融通,建设高标准、多主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等四个方面构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与智能制造、精密制造行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提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改造升级的思路。面向智能制造与精密行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CECCCDIO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工程教育为指导,以OBE理念为人才培养目标,对面向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业的高技能复合型机械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一体化课程体系,面向行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聚焦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技术领域,重点围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如何优化传统专业结构、如何培养多样化人才、如何强化教学条件支撑等三个难题,打造了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即通过产教贯通、供需畅通、校企融通,实现了专业体系吻合产业升级需求、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多元需求、平台技术支撑契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成果对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一系列智能制造产业宏观政策出台,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构建以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精密测量和先进制造等智能环境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平台,以满足新形势下政府、企业和学校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诞生,昭示着我国制造行业未来必然朝着智能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高校目前已有的工学类教学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这一综合学科的发展需要。对此,本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语境,定位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难点,并针对建设难点探索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复合模式的构建机理:以“新工科”为目标,构建工科范围内的学科融合局面;校内教学、实验资源共享,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可用资源的增量;遵循校本及专业特色,形成智能制造工程教学互助链。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所面对的新型技能人才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衡的问题,人才培养要以满足产业需求为第一要务,以学生为中心,以落实“三全育人”为主线,对接区域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着力构建产业定向与技术定位、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两统一”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实施专业群内部各专业之间“群内协同”以及专业群与外部企业和行业之间的“群外协同”,通过立德树人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制造产业升级下的当前智能制造人才供需两侧脱节的问题,提出了"三融"模式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基于"五链"衔接融合的产教融合机制和平台建设,"双元"融通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以及"多维"融汇并行的社会服务体系打造。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中德合作办学的标准化体系,成为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模具工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即服务"理念促进了模具云平台的发展。模具智能制造云平台可以优化企业、研究单位、高校的优势资源,对保证模具制造质量、提升模具行业服务水平和模具人才培养质量有重大意义。在分析当前我国模具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模具智能云平台具有的优势基础上,提出和构建了模具智能制造云平台的层次结构,并指出了在建设模具智能制造云平台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15.
伴随国内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在新工科的背景之下,以多方协同培养智能制造型人才为宗旨,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准绳,在符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中国工业4.0战略的前提下,摸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多方协同的智能制造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培养框架,培养符合对口行业需求、多数企业需要、社会高标准认可的智能制造型新工科人才。实现知识与能力配套,专业与行业接轨的双赢培养。  相似文献   

16.
面向智能制造改革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服务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培养适应甚至引领面向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产业急需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必然要求。在阐述智能制造内涵、所依赖关键技术及其系统运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目标;进一步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建设和教育教学方法配套等方面给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可为相关院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9,(6):86-91
在智能制造演进推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上,针对工业4.0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转型与应对,探究了智能制造演进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了当前机械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匹配度问题,提出了智能制造演进发展背景下高职机械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与思路,在此基础上指出智能制造演进背景下高职机械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产教融合。通过对智能制造演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下高职机械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深入剖析,旨在为智能制造演进下高职机械技术类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2025"时代背景下,制造业正逐渐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转变。环杭州湾区域产业发展亟需智能制造方面应用型创新人才。地方高校的根本发展在于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突出地方性、应用型和创新性,论文以嘉兴学院浙江省"十三五"智能制造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群课堂教学改革为主体内容,聚焦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等几个方面对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炼了产教协同模式下"一转变、二结合、三拓展"的教学改革成果,5年办学成果表明,应用型地方高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群产教协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正确,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未来制造业"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背景模式下,以信息化大数据为背景,着眼于面向经济和社会建设主战场,以机械工程(数控加工)为主线,将机械、信息、设计、管理等跨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构建契合市场需求"工匠型"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制造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在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走向全国普及的道路。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行业面临人才匮乏的严峻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加强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带动我国经济及绿色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人才的需求和就业现状,分析了当前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高质量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