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拿》这部近十八万字的小说讲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这是国内少有的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毕飞宇在《推拿》中以很小的切口入手,以一个推拿店里一群盲人的生活为中心,去触摸属于黑暗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盲人独特的生活进行了透彻、全面的把握。作者站在盲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世界,进而细微彻底地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而真实的生活,真正深入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本文以《推拿》中的一群坚强乐观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她们进行比较分析,让我们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盲女们的多彩生活。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的塑造影响了娄烨电影的创作。《推拿》既整体描绘了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盲人推拿师的群像,又凸显了特异个体的情感诉求。影片没有把盲人仅设定为存在视力障碍的特殊群体,而是透过他们与健全人同样富饶的情感世界,试图在"正常人"盘踞的主流社会和盲人用沉默坚守的灰色地带间架构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这也体现了娄烨对郁达夫看重个体命运和价值的创作态度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是中国少有的以盲人按摩师为描述对象的文学作品。作者力图为盲人按摩师们塑造一个并不有别于"健全人"的形象,也想让作为"健全人"的读者重审自身对"他者"的态度。为了达到此目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平等的叙述姿态,进而产生了某种"无人之境"的美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推拿》让"人——个体尊严"的主题在平实的叙述中得到了凸显,其对残疾人个体尊严的重视也充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人"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最近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推拿》,是毕飞宇的一本关于盲人的长篇小说。毕飞宇本人不是盲人,但他年轻时的特殊经历,使他与盲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写出来的盲人活灵活现。通过《推拿》,能让人们了解盲人的内心世界、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与健全人的不同之处;能让人们在保护盲人自尊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理解和帮助:更能让人读出背后的各种人性来。  相似文献   

5.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在当代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毕飞宇深谙张力因素在文学文本中的特殊作用,在《推拿》中完满地呈现出三组显著的艺术张力:盲人的自食其力与健全人的企图不劳而获形成巨大张力,体现作家对盲人真诚的讴歌赞美以及对健全人的批判;叙事结构上日常现实与虚幻想象形成的张力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故事的发展;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同情与残疾人对自身尊严的极力维护形成的艺术张力体现作家深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推拿》讲述了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的故事,他们生活在边缘地带,勇敢地面对苦难和困境,牢牢地捍卫自我与尊严。这既让我们看到当下尊严感的普遍缺失,又唤起我们对生命中无法回避的局限性的尊重。小说在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处处节制,显示出中国古典美学风格,为当代小说艺术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推拿》荣获第八届"矛盾文学奖"之后,很多人专注于研究其盲人形象、研究其作品主题,并深入探索其内涵,却鲜有人研究其作品表现张力背后的基础及"动力机"——语言。论文着力探讨毕飞宇在《推拿》中语言艺术与叙事文本的联系,并探析作者是如何透过字词活跃读者的想象力,完成使读者认识盲人,了解盲人,与盲人一起"生活"的文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8.
人是文化的动物,其存在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一种文化的样态,并因此而构成了由自己作为因素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生态与生命个体的关系状态,制约、支配、主宰着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甚至会演绎成生命悲剧的深层根源。《哺乳期的女人》和《雨天的棉花糖》通过对生命个体人性扭曲和异化的悲剧成因进行文化生态上的分析与透视,寄寓了对人类生命存在终极关怀在文化学意义上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以盲人生活为表现对象,就其主题而言,富有多重意蕴。书写了特殊群体的生活,塑造了群体形象;演绎文学的永恒主题,写盲人的爱情;在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叙述中渗透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由此而生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分析了小说《推拿》中盲人推拿师形象的自我意识,主要从心理学上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论述了作品中盲人形象借由时间的"分水岭"所建立的充分的自我认知、以强烈的自尊心为主要特征的自我体验以及在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自我的调节和完善。作品对盲人自我意识的深入挖掘和充分表现,使得盲人形象及其自我意识有一种深刻的普遍性。读者在盲人的困境中看到了人类普遍面临的"自我存在"的困境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理解的障碍,又从盲人的自尊自强中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人自我拯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塑造了一群有高度尊严感的盲人推拿师形象,在题材的开拓上具有重大意义.作者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通过描写盲人推拿师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追求等,对健全人格极力张扬,对尊严高度礼赞,对犬儒主义风气严厉批判,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的《推拿》是近年来极少数触及盲人生活题材的小说,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盲人推拿师,毕飞宇的笔让我们能够近距离的去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了解他们边缘化生活的痛苦与无奈,毕飞宇的小说中充满了人文的关怀,他不但关注到盲人们身体上的残缺,同时也照射到他们的心里,向我们展现了盲人们真实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自尊的维护与渴求。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16,(1):84-88
电视剧《推拿》以盲人群体为聚焦对象,并创造性地运用舞蹈展现盲人的内心世界,是一次独特而成功的叙事实践。舞蹈成为整部电视剧的叙事单元之一,承担着多重叙事功能。在情节构建方面,舞蹈推动了剧情的进展;在叙事视角方面,实现了多视角转换;在叙事主题方面,展现了疼痛母题;在审美接受方面,统一了移情与间离的叙事效果。舞蹈通过多重叙事功能成功抽取出盲人流动、跳跃的心理变化,组成独立、重复的段落,使电视剧以表现沙宗琪推拿中心盲人群体各异的心理见长,形成整部剧作的意境美和诗化风格。  相似文献   

14.
从毕飞宇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首部描写盲人的小说《推拿》去探索一个未知世界。通过对小说人物命运感知,剖析残疾人另类存在方式以及真实心理,包括他们的心酸困苦,爱恨情仇,以及他们如何突破黑暗这个生命最大的障碍,证明生命存在价值,获得一个内心真正光明。并通过他们的生命姿态与我们正常人相通之处,展示其警醒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小说《推拿》的电视剧改编引起了视觉媒体消费大众对盲人的关注,审美地呈现了盲人的生活面貌,满足了消费大众的心理需要,但其缺乏盲人生存焦虑的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崇江湖气。  相似文献   

16.
本文真实地再现了中世纪中国社会中女性灵魂的畸变和人性的异化:首先是作者基于正统伦理道德思想对女性的宏观定位在于否定女性的生命存在价值和个体人格价值;“祸水”的基本定性又得到强化和多元显示,所以《水游》中的女性存在方式呈现为以下异化形态:人性堕落为动物性,个体独立性从属于工具性物性,道德规范代替人的真实情感,以及女性特点消融于男性模式之中。  相似文献   

17.
《变形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最有影响的小说之一。小说从主人公格利高里毫无原由地变成了一只甲虫这一看似极为荒诞的情节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与自我、以及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变形记》对于个体自身的存在、以及个体与其他存在者的关系的揭示,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意蕴;与此同时,它也对二战前后广为流传、极具影响的存在主义哲学流派提供了某种借鉴。因此,为了使学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性的反思与超越层面,《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废都》均以情爱主题开始了反现代性书写。其中,"两性乌托邦"的筑建使人们在和谐统一的情爱关系中回归人性本真,反抗理性异化;"个体理想家园"的返归使人们冲破现代性桎梏、重获生命激情成为可能。不同的是,劳伦斯在现代性完成之际对反抗之举持积极看法,而贾平凹在现代性未完成时,其反现代性探索只能走向矛盾而败落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在其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中以前瞻性的写作风格,讲述了保罗一家的悲剧,预言了工业文明、消费文明的潜在威胁。本文借助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以《木马赢家》中的四个人物:保罗、保罗父母以及奥斯卡叔叔为研究对象,分析工业文明对四个人物的异化及操控。小说中单向度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存逻辑,物质占据生命高地,被异化的普通个体失去了主体性。劳伦斯通过深刻的笔触向时代传达了自身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毕飞宇是当代能够很好地书写女性形象的男性作家之一,在他的力作《推拿》中,以崭新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一群可亲可爱的盲人,并塑造了一批女盲人的崭新形象。这对于盲人书写是一个巨大突破,可以说是毕飞宇边缘化写作的又一次成功,对于毕飞宇的女性书写既是延续又是创新,也为女性话题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