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重要举措。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存在诸多痛点,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地方政府等主体进行调研,对产教融合的各主体角色的现状、作用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采用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以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与上海地区电商企业的合作为例,践行校企“双主体主导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无缝对接,采取顶层设计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体系、课程规划及实践实训等方法,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管理过程相结合,使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衔接,以提升学生技术水平为主线,将技能训练贯穿人才培养的各阶段,强化学生技能,拓展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依托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加深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深入合作、深度融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建设工作,从而探索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目前,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部分高校存在课程思政的契入点挖掘不够充分、各课程间没能形成体系、教学方式不够合理、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面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融合的困惑,主要以景观设计基础课程为例,通过对其教学中“课程思政”相关现状问题的剖析,进而提出与课程思政建设融合的原则和融合路径策略,以期为今后景观设计相关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施、优化,并将生产与教学两过程深度相融合是校企合作高层次的育人战略,共建企业学院是完成这一高层次育人战略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企业学院模式下产教融合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结晶体,给学校、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育人效益,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在曰益提升。江苏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工学六融合"的创新模式: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以此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国家最新重大战略决策,对地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使命。地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包括:企业对产教融合的重视力度不够,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地方职业院校发展存在路径依赖,技能型人才培养落后于时代需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引导有待加强,尚未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地方职业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的能力,需要厚植共同体理念,建立产教融合长效运行机制;整合共同体资源,共建创新融合平台;打造共同体团队,培育供需匹配人才;均衡共同体利益,完善利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8.
提质培优背景下,职业院校既要从政策文件中深刻理解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意志,又要依据课程论准确把握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根本路径。各职业院校要直面课程改革中开发主体不明、行动导向缺乏、忽视学习主体、市场需求脱节和文化基础弱化等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适配以人为本、劳动本位、能力为主和行企主体的策略,推进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服务职业和融合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适配课程思政、学习中心、企业情境、行动导向、手脑联盟等策略,推进“技道、跨界、双场、产教、智能”相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同时,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是当前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职业院校思创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为此,职业院校要紧贴"课程思政"的新要求,立足"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特色,充分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内涵,解决思创融合中的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探索思创融合的实施路径,实现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徒制作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解决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得到了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在深入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从政校企多方协作共同推进保障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双元双优教学团队组建和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于高职院校提高现代学徒制实施成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目标所向,是解决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依然存在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产教融合形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构建多形式新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共建校企艺术设计类核心专业群等多种方式提升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水平,从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面向企业的高素质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必须找准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人文精神与市场意识、民族意识与国际视野的融合点,构建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必须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咨询与评价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等方面,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素质、知识、能力相统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一项制度创新,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促进了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力支撑。分析2008年以来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发展轨迹,剖析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发现尚存在赛项覆盖广度不够、竞赛过程与企业生产结合不紧、竞赛内容与专业教育教学融入不深等问题,据此提出政府统筹建立产教融合实体平台、“产赛教”融合、“岗课赛”融通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是实现产学研用结合的主要方法,是推进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通过产教融合,把行业企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有利于学校对专业人才培养、教师科研,同时缩减人才培养周期,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教学科技服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着认知不够、机制僵化、实践虚化、课程固化等体制机制性的问题。从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应用性来看,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手段、功能载体上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相互交错,彼此作用。两者可以在内在联系、素质培养、平台搭建等方面有机融合,实现办学资源的最大集约化,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当前,职业院校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双元定位认识尚不深入,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需求供不应求,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基于苏州生物医药类产业,以S校生物医药类专业为例,剖析了职业院校实施产教融合价值体现,在"双元制"背景下,探索"双元"定位、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产教双型师资、"双元"教学场景以及"双元"教材,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作出系统性规划,探索出符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双元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为其他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型样本及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莉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66-71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理念的兼容性、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关联性、方法的共通性等逻辑联系,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推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然而,目前职业院校中仍存在融合育人理念缺失、社会协同机制僵化、课程体系固化、师资匮乏等问题.对此,职业院校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加快机制建设,营造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社会化育人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育,打造胜任力强、专兼职结合的融合育人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从产教融合的内涵阐述了职业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并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育人机制等方面提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为推动产教融合,提升职业院校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从金融资源配置、金融岗位升级、金融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归纳了新时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总结得出当前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金融人才十分紧缺。根据新时代金融行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提出重塑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模式、建设实践平台等金融人才培养的优化建议,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探索可行的路径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课程开发是高校教学管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机械工程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必要而迫切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开发能够将课程与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设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大力培育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为例,通过案例教学/研发过程的导向作用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开发,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主体,全员参与,有利于做到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