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拓展素质教育内涵,在教和学的两个环节,实施互动教学,突出主动性和开放性.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使教学内容由“课堂”转向“社会”,教学方法由“模式化”转向“随机化”,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快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能力.做到开放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激起语文教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李国娥 《农村教育》2007,(7):108-108
初中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我今天重点谈“说”的能力的培养,“说”虽是人之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经历.具有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在“说”的能力方面自然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调动他们“说”的积极性.强化各个层次学生“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阅读兴趣低落.阅读过程缺乏个性体验,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较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阅读教学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旭  崔吉玲 《山东教育》2005,(16):34-34
一、盒线串珠.形成“阅读链”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因此,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智力特点,制定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重点.这三个学段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5.
李旭光 《考试周刊》2011,(6):213-214
情境式教学.就是在由教师创设的符合教材、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教学实际的情境来进行教学活动,以保证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整实现.它是一种有计划性的教学预设。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包含了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临场发挥和现场控制力,是一种“即兴创作”.通过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欲.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根据教学实际.借助情境的表现形式,配以教学机智,由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体系进行教学质量保证,为课堂理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1.1调查目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逐步融人到了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仍然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现象。为了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起点和切入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代斌 《学周刊C版》2010,(1):141-142
经济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重视实践环节,由浅入深,从实际生活到经济理论,从百姓生活到经济制度,再到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根据教材的编制原则与要求.探究式教学法就应该成为教师在授课时首选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由以前的“强调被迫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转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探究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时代.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数学教学而言.长期受“应试”功利的影响.偏重于数学的“工具理性”.偏重于“勾三股四弦五”的授予模式,偏重于知识技能的“题海”训练,恰恰忽视、甚至抛弃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应有能力的培养.现就数学学习中的迁移现象.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数学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现就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实施阐述己见.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是基础能力。有人形象地将“听、说、读、写”比做语文的四条腿.我认为是非常逼真的。听话能力是重中之重.是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技能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张兴堂 《考试周刊》2011,(62):55-56
崔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转身的核心就是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建构以学习表达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态生成”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悄然走进我们的视野。“动态生成”重视教学中来自学生的感受、见解、困惑等.能更有效地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的目标。因此。广大教师对“动态生成”的理解、运用也日趋丰富和多元化.“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尹洪锋 《学语文》2005,(3):41-41
语文新课标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同时指出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口语交际能力在高考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广大教师认识不足.认为口语教学可有可无,偏离了口语交际教学正常的轨道。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大搞题海战术和“填鸭式”教学,使本来生机盎然的语文课失去了生机,  相似文献   

14.
张扬个性的理念。在教育呼唤以人为本的背景下.在新课标“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表达力求有个性、有新意”的标准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尤其引人注目。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假大空”、“慢差费”的局面令师生头痛不已,而作文作为学生思想、情感、思维与表达的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对学生健全人  相似文献   

15.
储志勇 《江西教育》2004,(13):63-64
一、提纲导学探究模式的内涵 传统的教学停留在“知识立意”上,认为只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就可以立足社会,因此在教学中只强调学好知识.以“能力立意”的政治创新教学.仍然重视知识的作用.但把知识作为培养能力的依托和载体,认为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能力,能力是知识的最高表现,即由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品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李超 《河南教育》2008,(11):23-23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更是人的核心能力之一。教学工作中,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和载体,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行为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可见.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薛凌 《考试周刊》2012,(4):141-142
“如何将专业课上活”是专业课教师一直关心的问题。专业课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变“单边的教”为“教学做合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互动教学“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积极探究,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创设宽松情境、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互动教学”.如何做到“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18.
周晏 《考试周刊》2013,(90):68-70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运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的训练后,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合作学习技能.英语口语能力也有所提高,由“不敢说”转变为“敢说”。在接下来的口语教学中.教师试着运用帮助-发现型合作学习策略和共同学习法,帮助学生在适中合作的时间里.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综合地评价学习结果.达到提高口语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从“教育”、“数学教学”及“数学课堂”等概念出发,论及数学课堂是“人”成长的地方.从理论角度来说,数学课堂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数学教学目的而展开的.笔者结合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从其“知识”、“能力”和“思想”等方面论述了新大纲的教学目的具有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中考数学重在考察学生的“两个意识”和“四种能力”。“两个意识”是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四种能力”是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