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庭珪是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的文学家。王庭珪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释:一、王庭珪对佛教的接受;二、佛教对王庭珪的深远影响。两者的关系是宋代文人与僧人互相学习和影响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民本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之一。王庭珪作为一位有责任心的士大夫,民本思想贯穿其人生命运沉浮之中,主要体现在向皇帝、重要大臣上书,反映社会问题的忧国忧民思想;用诗文反映民间疾苦,以期得到在位者重视;痛斥不良官吏庸俗,不作为;任地方官时,施政便民。王庭珪的民本思想的缘由:身受儒家传统和先贤民本思想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个人性格和人生经历的影响。所以王庭珪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士大夫典型。  相似文献   

3.
南宋绍兴年间,文人王庭珪为刚正被贬的胡铨做诗送行,忤怒权臣秦桧,流放湘西辰州数年。对王庭珪寓湘西的时间,现下方志、辞典或有"十年"之说,或语焉不详。经对作者本人诗文及相关序跋、史料和书信考辨,知其寓居湘西时间为七年。  相似文献   

4.
王庭硅是南宋著名诗人,为官数年,就退隐乡居,从表面上看是与上官不和,深层次的原因是宋代士风的影响.文章对王庭珪隐居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王庭珪是两宋之交文坛的重要人物,今存卢溪词四十三首,以咏物、节序、赠别、酬唱之作居多,表达爱国情怀,抒写个人怀抱,不乏佳制,他的词作受苏轼影响较大,语言畅达,格力雅健,兴寄高远。  相似文献   

6.
柳枝绛桃辩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春天,韩愈从潮州、袁州回京师长安已二年整。这时的唐帝国国势,亦已江河日下。前一年,成德节度使田弘正在军乱中遇害,衙将王庭凑自请为“留后”,穆宗不许,发兵征伐。王庭凑兵围奉命前来征讨他的深冀节度使牛元翼于深州,朝延只得姑息,委任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并派已升为兵部侍郎的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宣谕。  相似文献   

7.
高适的《燕歌行》(以下简称《燕》诗),是“感征戍之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对于《燕》诗的主题思想,当前大家在理解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于诗中赞颂和讽刺的对象究竟是谁,却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是比较通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根据高适的自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引用了《旧唐书·张守珪传》:“(开元)二十六年,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陀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军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余烬于潢水之北,将践其禾稼。知义初犹固  相似文献   

8.
王庭筠出生于渤海望族,被元好问赞为“文采风流,照应一时”的辽东诗人王庭筠,虽才艺卓绝,在书画方面造诣极深.但无奈仕途坎坷,他在连遭贬黜之后卜居彰德(今安阳),读书黄华山寺.安阳地区景色秀丽,文化昌盛,王庭筠隐居此地,一方面他不断自我提升,留下了很多佳作,另一方面他的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起来的国家.398年7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在此建都达97年之久.高闾是北魏平城时期非常出色的文学家、评论家,他从小好学,博览经书,下笔成章,文采俊伟.另外他为官六朝,忠心耿耿,是当时著名的政治人物,因此他留下的诸多著述多是奏议文.本文以《魏书》和《全后魏文》为蓝本,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研究高闾的奏议文,可以透视北魏平城时期整体的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10.
赵仁珪先生的学术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集中在宋代文学和禅学方面,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启功研究,近年来则主要在古体诗文以及书法创作方面。赵仁珪是当前学术界少数能够将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学者之一,他以深厚的学养与儒雅的风范践行了艺术化的学术之路。  相似文献   

11.
蔡美彪等著的《中国通史》第五册在“川蜀地区的农民起义”部分写道:“宋兵入蜀,对蜀降官敲诈勒索,对蜀士兵则虐待残杀。王全斌要对蜀降将李廷珪治罪.宋将康延泽告李延珪说:‘王公意在声色,满足他的欲望,就会置之不问’李廷珪送上妓女四人,金帛值数百万,果然获得免罪”但考诸史料,这位敲诈李廷珪的“王公”不是王全斌,而是王仁赡。宋人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说:“仁赡按籍诘所在军资,将治李廷珪焚荡之罪,廷珪恐,问计于康延泽,延泽曰:‘王公志在声色,苟足其欲,则置不问矣。’廷珪素俭约,不畜妓女,乃求诸姻戚得四人,复假金帛直数百万  相似文献   

12.
拓拔珪(公元371——409)字涉圭,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拓拔部的进步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西晋末北方分裂以后,重新统一北方的北魏王朝的建立者。他一生坚持革新路线,推崇法家思想,为促进鲜卑拓拔族的社会进步,为多民族的我国在历史上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对拓拔珪的进步作用进行研究,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师说》的结句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术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所载,《师说》的写作时间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时韩愈年三十五岁,在国子监任四门博士,算是个相当有地位也有声望的人物,而一个仅十七岁的还没有加冠的童子,能够得到这样的人为师,应是很不容易的事,他的前来从师为什么韩愈还特地赞许他“不拘于时”、  相似文献   

14.
陈寅恪先生说:“迁都洛阳乃北魏汉化政策中一大关键”①。本文试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前因后果作较全面的论述,以说明迁都洛阳确是孝文帝改革中的一件带关键性的大事。一、迁都的原因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时,都城是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后于天兴元年(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作为都城已近百年。  相似文献   

15.
<正> 拓跋珪氏封建化的过程大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拓跋珪以前——国家的形成及封建制萌芽;拓跋宏以前——国家的确立及向封建化过渡;拓跋宏以后——封建化完成。拓跋珪设八部大夫是北魏封建化的重要措施,而拓跋嗣设八大人和六部大人则是拓跋氏部落制残余的反映。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拓跋珪重视农业不仅是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在近二十年间从事教育活动,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浙江时期 1909年 7月鲁迅从日本回国。8月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当时沈钧儒任校长,许寿裳任教务主任)任生理学和化学教员,还担任日籍植物学教师铃木珪寿的翻译,课余采集植物标本,曾  相似文献   

17.
公元三八六年正月,我国鲜卑族的拓跋珪继代王位。四月,改国号“代”为“魏”,历史上称北魏,拓跋珪即北魏道武帝。 公元三九八年,魏王拓跋珪称帝,并宣布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为魏国首都,开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 自公元四九四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后因平城在洛阳之北,故一度被称为北京。如《魏书·韩显宗传》:“既定迁都,显宗上书……臣愿舆驾早还北京,以省诸州供账之费。并功专力,以营洛邑。则南州免杂徭之烦,北都息分析之叹”。此次上书之时,  相似文献   

18.
《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中有如下一段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而《汉书·匈奴列传上》(中华书局,1962年)中也有相同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两段文字相同,可知《汉书》因袭《史记》记载,但是两段文字在"田官:处标点不同.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语)以揭露主将骄逸轻敌,荒淫失职,不恤士卒,致使战争失败为主题,成为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历代诗家大都认为该诗是讽刺当时任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张守珪而作的,其根据是该诗前的序文。序曰:“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后来的文学作品选也基本沿袭这种说法,谨举下例:1.《中国历代诗歌作品选》(林庚·冯沅君)高适《燕歌行》题解云: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六年拜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这首诗就是有感于张守珪军中之事而作的。  相似文献   

20.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历任统治者都企图制裁不服朝命的藩镇,重新恢复唐中央的威权.然而只有元和时期对藩镇的用兵取得了成功,唐宪宗也就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代中兴之主.遗憾的是这次胜利没能维持多久,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宪宗为宦官所杀,即位的穆宗采纳了宰相萧俛、段文昌的建议,实行“销兵”.次年(长庆元年),卢龙朱克融、成德王庭凑相继叛乱,唐廷再失河朔.旧史(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