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农民培训信息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培训信息平台建设是农民培训的重要手段,是农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加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建设农民培训信息平台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和关系。本文从农民培训信息平台概念的界定、信息平台的法制化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闻信息是人脑对客观外界的反映,是经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加工后、具有一定意义的信息.新闻报道除告知信息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传达感情和引导舆论的功能.所谓新闻信息传情,是指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都赋予新闻以自身的感情,从而深化新闻信息的内涵,引发受众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传""受"互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雪亭  李晶晶 《考试周刊》2013,(48):130-131
<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深入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满堂灌"教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很多教法、学法没有一定的模式,需要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高效的信息技  相似文献   

4.
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作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教育"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有力地推动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从以"技术教育"为中心转向以培养人才信息素养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众多问题可以从信息视角做出解释。在教师教育中,教师专业的角色认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培训教学与教师自己的教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等四个方面存在信息偏差或信息不对称,这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信息偏差的解释,可以通过对教师的分阶段培养、创新培养机制、加强"教师专业"研究、改革学习模式等途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6.
秦鹏晖 《教书育人》2012,(31):12-13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日益多样化,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的信息。而高中生正处于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而不乏叛逆、猎奇心理的年龄阶段,他们关注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但又缺乏对这些感性材料真伪甄别、理性分析的能力,所以往往对各类报道中的负面的新奇的信息关注得较多,而对正面的"正统"信息缺乏必要的关注与思考,甚至产生一定的怀  相似文献   

7.
捕捉课堂教学中对话生成的信息,并加以运用,使"生成"成为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宝贵资源,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8.
普通工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定位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中目前普遍存在的"能力需求"与"教学规范""不争谐握手"问题.以案例研究为驱动,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信息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基础.研究既符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又适合普通工科院校办学条件的理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并确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定位,以实现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特长.且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的应用型信息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已渗透在各行各业,时代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未来教育的趋势,是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教育"的支持下,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将"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校校通"和"农远"工程的实施,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在主体的观念和信息素质,还是在设施建设、应用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其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可持续性、公平性和人本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切实推进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14,(Z1):48
正小记者来回答所谓的"火眼金睛"就是指谨慎的态度、敏锐的眼光与善于思考的头脑。小主持大讲堂同学们在接触网络信息以后,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看是不是官方的权威说法。有些非官方的信息发布者,为了吸引眼球,不太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学们一定要格外警惕。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它的发展既受技术本身变革的影响,也受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制约。从历史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计算机程序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生态教育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但在阶段转换过程中也存在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因此,当今天的青少年真实地生活在"程序设计的世界"里,信息技术教育就不应只是简单地"学技术"和"用技术",更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由各种程序算法所驱动的、由形式多样信息技术工具所表现的"信息化社会,发展学生的技术意识、算法思维、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的批判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类属化阅读是将阅读活动中获得的案例文本信息归入到一定的"类属"之中,使案例文本信息的"个"在这个"类"的层面上形成联系,或者将若干"个"的案例文本信息进行归并,形成新的"类"及类属关系,促进阅读认知结构的形成、成熟、裂变及新的生成,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使"信息处理、策略运用、认识深化统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  相似文献   

14.
樊飞 《辅导员》2012,(Z2):46-4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小学语文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工具学科,它的外显性、累积性、实践性、广域性、开放性等特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文学、信息、交际、意志、鉴赏"等多元素养的培养。立足校本生本现状,结合家庭教育实际,合理、科学、有效地开展"三心"系列活动,促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效提升,为孩子终身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21):69-70
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同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及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应用。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一个人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决定了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中国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加重视学生收集和获取数学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的学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信息理解的"扁平化"、信息获取的"碎片化"、信息表达的"虚拟化"、信息应用的"单一化"等问题.为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剖析原因,积极研究应对策略,及时调整中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机制,让中小学生的信息能力得到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影响与制约人发展和成长的一个不可移易的动态因素,不同文化特征及内涵的生存环境可以形塑出不同特质的人生。环境是文化的载体,环境可以育人,环境也是一种教育。在不同信息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儿童,他们的心智水平往往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儿童的"现在"总可以在他们"过去"的信息环境里寻找到差异的外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二维码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二维条形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从主题图中提取数学信息是每个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但学生短时间内找出与问题相关联的信息并进行数量关系的整合有一定的难度。在对数学信息"阅读与理解"的环节中,"问题"可引导学生读出表面信息,从中筛选可用信息,并找出关键信息,挖出潜在信息,学会从数学阅读中思考、分析、比较、转化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思维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其中我们对"小学生自主发展"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究,并收获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所用到的校内功能场馆、校外实践基地、网络评价信息资源平台构成了本项目研究所指的广义上的"资源平台"。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建设资源平台过程中所遵循的学生发展规律,当下素质教育的宗旨,以及遵循了服务、引导、体验、创新、自主五方面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