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攻击与自尊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传统的研究观点认为低自尊与攻击性相关,但近期国内外学者们的一系列研究对此假设进行了反驳和质疑,又出现了自尊稳定性与攻击相关说、自我中心被威胁说以及高自尊异质性学说。本文整理了前人对于攻击与自尊两者关系的研究和探讨,阐述了攻击与自尊之间复杂多样的联系,进而提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疑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1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支持、自尊对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和自尊对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良好的社会支持使其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情绪较高,高自尊者幸福感较低;自尊是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的重要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研究认为,个体的自尊与求职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大多是基于外显自尊的角度。该文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角度,分析了低外显自尊、高外显自尊—低内隐自尊、自尊水平不稳定和缺乏社会支持等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与自尊的关系,探究自尊对青少年运动员攻击性的影响机制,为青少年运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攻击性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市体育运动学校初一到高二年级学生166名,实施Arnold H.Buss&Mark Perry(1986)攻击性问卷(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的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运动员自尊与攻击性的性别,年级差异不显著.青少年运动员自尊与攻击性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相关不显著,与愤怒和敌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青少年运动员自尊对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自尊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行为表现为作用于愤怒和敌意两维度.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自尊关系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以往研究结果相互间存在争论。一部分人支持攻击与自尊关系的低自尊假说,认为低自尊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攻击行为;另有研究者赞同受威胁的自我理论,认为中小学生攻击行为是由高自尊引起的,与高自尊紧密相关的自恋对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产生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自尊因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而备受心理学家关注,但自尊的成分与结构问题却一直没有取得共识.在综述以往自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关于自尊结构的新观点:双重两因素模型.认为个体的自尊包含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双重结构,同时二者均具有能力感和价值感两个基本成分;自尊的双重两因素各成分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协调、互相影响.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模型能很好体现个体的自主性与社会性特点,也能更集中地揭示自尊成分的不同特性与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了解高职生自尊、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对于预防高职生校园暴力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使用攻击性问卷、自尊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102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AQ各因子得分处于或低于平均水平,自尊和敌意存在正相关,攻击性和解决问题存在正相关。这表明自尊对攻击因子中的敌意存在一定影响,解决问题影响着个体攻击性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进行的主观评价。自尊水平高的人在学业、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反之,自尊水平低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国内针对大学生的自尊研究主要有两类,不同学生群体的自尊水平调查以及其他变量与自尊水平的关系。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21世纪的大学生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持和交融中,自尊水平是否受到影响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的被调查者来自上海市某民办高校,包括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共546名学生。研究发现,所有被试者在西方文化的认同上稍高,但东西方文化对他们自尊水平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海南省55名未成年服刑人员实测孤独感、自尊和攻击性3方面显示:未成年服刑人员孤独感、自尊和攻击性处于中等水平,且分布不均匀;未成年服刑人员孤独感与自尊显性负相关,与攻击性及其4个因子显性正相关;未成年服刑人员愤怒和敌对2个因子正向预测孤独感,且力度较大;自尊负向预测孤独感,但力度不大。根据研究结果,相关部门应关注未成年服刑人员人际关系建立及愤怒和敌对隐性攻击性,减少孤独和隐性攻击性对其伤害,提高其心理健康指数。  相似文献   

10.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体验与评价,或者对自己看得多高或多好的评价,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高自尊与个体的积极心理与行为相关,低自尊与消极心理和行为相关。[1]坚韧人格被认为是集认知、行为、情感为一体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2],具有该特质的个体,经常能看到事物积极的方面,保持一种积极投入、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的认知情感状态,面对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林磊 《华章》2013,(14)
作为一种自我公众形象,面子对中国人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心理意义,有很多研究显示,面子可以等同于自尊的人际获得途径,并且低自尊者更加依赖他人反馈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而面子恰好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所以本文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探讨了不同自尊水平者的面子意识。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自尊感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尊感也称自尊心或自尊,是人类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自尊作为一个具有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对学生的认知、动机和社会性行为均有重要的影响。 一、自尊感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一)自尊感与个体的行为活动密切相关 首先,自尊感与个体的行为调控关系密切。自尊感是个人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良好的自尊感会成为促进个体积极行动、激发潜能的内部驱动力。其次,自尊感对个人的行为具有有效的监控作用。个体为了获得荣誉、价值感会积极主动地接近他人的评价系统,有意识地检点、反省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自尊是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或自我形象,是个体对自我的整体评价.高自尊的人具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积极的自我形象,低自尊的人具有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和消极的自我形象.自尊在儿童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儿童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一个高自尊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充满信心,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较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相反,一个低自尊的儿童总是倾向于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容易产生自卑、无助和焦虑的情绪体验,为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尊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结构研究一直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也提出了各种结构模型.为我们理解和探讨自尊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同时,自尊作为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对个体的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和学业等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尊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早期心理学家詹姆斯、库利、米德等人对自我做了大量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对自尊问题的不同看法。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哈特等人对自尊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揭示了青少年对自己在五个具体领域中的能力的知觉和来自重要人物的社会支持等因素对自尊水平的影响,并且对低自尊与抑郁情绪、自尊与自我认知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自尊(self-esteem)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体验与评价,或者对自己看得多高或多好的评价,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高自尊与个体的积极心理和行为相关,低自尊与消极心理和行为相关.[1]坚韧人格(hardiness)被认为是集认知、行为、情感为一体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2],具有该特质的个体,经常能看到事物积极的方面,保持一种积极投入、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的认知情感状态,面对困难和挑战,表现出较强的预见性和控制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坚韧人格是一种积极的人格资源.而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既来自于环境的影响,也来自于初中生自身的人格特质等心理因素,有研究表明初中生的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密切,培养积极、乐观、坚韧的人格特质,将有助于初中生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现状、特点及其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商洛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共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自尊和社会支持方面呈正态分布,虽然有孤独感体验,但程度并不严重;在孤独感、自尊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生源、学科性质、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上的差异,但差异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孤独感,自尊与孤独感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各个社会支持维度和社会支持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越高。被试的孤独感就越低。  相似文献   

18.
吕冰 《教育技术导刊》2009,8(8):197-201
在现实生活中,观点更改与达成共识是社会行为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基于演化博弈论建立一致性观点模型,研究了个体学习能力对无标度网络上个体观点演化的影响。依照个体度值,网络中的个体被分为 A、B 两类,A 类表示参与者度值高且学习能力强,B 类则与之相反。仿真结果表明,个体学习能力对观点演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当学习系数小于 0.001 时,参与者倾向于保持自己的观点,使整个网络的观点在有限时步中难以达到一致。当 A 类所占比例提高时,网络达到一致的时间缩短,但当A 类所占比例增加到 0.8~1 时,网络达到一致的时间几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自尊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国外心理学家的重视。通常认为,"个体对自己做出并通常持有的评价,它表达了一种肯定的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简言之,自尊是在一个人对待自己态度中表现出的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通过观察、了解、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