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给人们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告诫作家们以小说中的主人公哈里的经历为教训;二是它的死亡主题并不完全悲观,反而透露出一种更高境界的硬汉精神。而这些启示是通过海明威独特的写作艺术风格显示出来,其中包括他那独特的意识流手法,第二人称的使用及其与第三人称的交替使用,以及丰富的象征隐喻手法,等等,从而解读到一个既有高超写作技巧又对世人充满忧患与关爱,而且不忘给人们鼓劲的、集文功与文德为一体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解读《乞力马扎罗的雪》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最成功的意识流短篇小说,其片头设下的谜局也为不少读者设置了阅读关卡,本文分析了《乞力马扎罗的雪》开局的渊源后,其谜团也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是其意识流小说的经典,曾引来了无数学者的关注,本文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种种疑惑进行了梳理,并关注了三个争议较大的评论焦点:首先,很多读者对故事结尾哈里想象中的飞机飞达乞力马扎罗山的情景的描写讨论不一;其次对海明威的斜体使用的用意更是让很多读者捉摸不透;最让人费解的还是故事开局那段引语了.  相似文献   

4.
俄国形式主义最关心的“陌生化”手法指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超越日常已熟悉的知觉感知而获得对审美客体的全新认识。本文运用“陌生化”理论分析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语言方面的反常规现象。  相似文献   

5.
杨欢欢 《海外英语》2011,(6):269-270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最为成功的短篇小说之一,描述了主人公哈克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挣扎,忏悔以及最终对死亡的超脱。从对比中不难发现哈克的形象是对同一时代另一天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影射。  相似文献   

6.
《乞力马扎罗的雪》(以下简称《雪》)是海明威于193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在《雪》中,主人公哈里和其情人海伦的对话贯穿全篇。本文将具体分析小说中精心设计的人物对话如何呈现人物内心矛盾和人物性格的。  相似文献   

7.
摘要: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大量使用了简洁的语言和意识流手法,以其独特复调叙事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声部的世界。通过使用巴赫金复调理论分析主人公哈里和妻子之间的对话,哈里内心的对话,乃至海明威和主人公哈里的对话,以及“生”与“死”两大主题之间的对话,海明威为我们展示出众多独立意识主体面对“生”和“死”时,以不同方式发出的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8.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创作的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本文主要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空间叙事特点,并指出物理空间的挪移与并置叙事手法相互交织,心理空间的伸缩与碎片化叙事手法相互交融,象征、意象的重复等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立体空间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们起到了阐释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其独特的叙事技巧,欧内斯特·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给读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认知诗学视阈.论文结合作品的不同叙事视角与读者认知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海明威是如何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创造文本世界而进一步为读者提供全新的认知诗学视阈.  相似文献   

10.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篇充满空间特质、多维空间化的作品。海明威高超的叙述策略对创造作品多维空间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论文从认知诗学的视角,探讨并置对文本空间的建构、意识流对心智空间的建构以及意象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认知作品的多维空间。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空间阅读与认知有助于对作品本身艺术性与审美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蒙的《布礼》和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从整体上看,都属放射性意识流结构,即“由一个固定的中心持续地向四周发射,象一个放射的星状”。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没有时间先后次序,而《布礼》则有明确的时间标志。前者意识流动快,后者突出对比,反差强烈。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感情基调,绝然不同。哈里是海明威笔下“迷惘一代”的代表,传统的伦理、道德、理想被帝国主义战争碾碎。而王蒙笔下的钟亦成,即使受到非人折磨,共产主义信念仍然坚不可摧。  相似文献   

12.
戴秀兰 《神州学人》2011,(10):32-36
旅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穷我一生,能够在地球上留下的足迹只会是非常有限。不过,有些似乎很遥远的地方,偏偏因着某种情结,要么叫做宿命,却是想绕也绕不过去,比如说,非洲的乞力马扎罗之于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分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叙事艺术,认为海明威在这篇小说中采用意识流叙事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人公对自己虚度光阴所造成的遗憾而深感愧疚,采用人物叙事情境以缩短叙述距离,采用两种叙事声音在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采用重复手法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指出了海明威采用这些叙事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形象而具体地塑造主人公典型的性格和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福克斯公司1952年拍摄的影片《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根据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好莱坞当年的编剧们有一套适应观念习惯的编剧法,虽老练但不怎么高明,尽管表达了了原作的主题思想和表现了原作的风貌,但他们将小说中那些精辟的警句和鲜活的情感,外化成一段遭遇和一场悲欢,像珍珠串成项链一样,最后变成一部有头有尾催人落泪的情节剧,这显然还不那么如人意。  相似文献   

15.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哈利之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卑尔多恩把海明威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主人公划归为无主义的、自暴自弃的“迷惘的一代”的行列。而马·考利则认为哈利虽然遭受了一系列心灵与肉体的巨大创伤,但是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念,仍然力图重建生活目标标志着主人公(也就是标志着作者)的一个新的生活阶段的到来。这两种截然相异的观点究竟谁最接近作品的实际、最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呢?要作出判断,首先必须解决哈利之死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与迷茫的一代人及海明威其他作品中的主人翁相比,揭示了《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主人翁哈里的觉醒。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揭示,一是清醒的初衷。哈里进入上流社会的初衷是为了了解有钱人的生活,从而在他的作品中揭示有钱人的罪恶。虽然事与愿违,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他刚开始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欢作乐。二是情感上的清醒。在对女人的态度上,哈里主要是自责。三是灵魂的清醒和心灵的归宿。面对死亡,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如同乞力马扎罗山颠不朽的冰冻豹尸,他找到了精神的圣殿。海明威通过对哈里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表明了他对女性和自我的反思以及他对作家的创作追求和创作力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电脑》2010,(7):42-43
冲刺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无垠的绿色在蜂拥而至的车轮下,萎缩凶猛的黄沙吞噬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我看见,  相似文献   

18.
小说通过主人公哈里遭遇的不幸,意识到死亡并不是"遥不可及",通过对哈里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的阐释,提醒人们要珍视生命,不要虚度光阴,充分利用分分秒秒,去发现和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作品以书写战争、刻画硬汉而闻名于世,身体书写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在呈现死亡主题的同时,对身体叙事倾注了大量笔墨。小说中的男性身体不再具有传统硬汉形象的阳刚和力量,女性身体也在男性凝视下逐渐成为欲望渗透和权力运作的客体。通过对男性硬汉形象的解构和女性身体的书写,海明威不仅剖析了战争给现代人造成的身心"阉割",而且揭示了凝视与被凝视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小丢 《八小时以外》2013,(11):116-117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的‘鄂阿奇一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这是《乞力马扎罗的雪》最出名、最经典的一段话。它道出了所有追寻理想的人要面对的困境:对信仰的渴求和对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