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某职业学院9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水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总体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偏低,在跨文化敏感度五项因素中,交际参与度水平最高,交际专注度、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信心依次排后,但交际愉悦感远低于其他四因素,因此要分析原因,发展高职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水平,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升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观察和实验,分析得出不利于他们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对此,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阅读能力,最终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三年级167名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高职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中等偏低,跨文化效力略低于平均及格水平;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整体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两者各因子之间也基本呈正相关;男女学生在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效力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为高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4.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口语课作为高师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深入探讨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Chen和Starosta提出的跨文化敏感度模型,对一所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敏感度水平的测评。研究发现,学生的差异认同感最高,其次是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和交际愉悦感,而交际信心最弱。建议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自我监控力。  相似文献   

6.
周含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80+182-180
跨文化交际时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跨文化交际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提高高校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借助多媒体网络着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国内许多研究者对高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但这些研究都限于重点高校和老牌本科院校.通过立足于中部地区,侧重调查新升本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中部地区的新升本院校进行界定.然后通过问卷对4所高校的376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部地区新升本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结合现状,各高校制定相应策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中部地区新专升本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展开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指出了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原因。阐述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才仁措  王群 《海外英语》2012,(22):11-12
该研究对新疆医科大学96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的跨文化敏感度偏低。五因素中差异认同感较高,其次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最低。并得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方式比较单一,英语课堂跨文化教学的匮乏。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云南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能够有效运用英语来开展涉外业务工作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云南一所高职院校198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偏低,多数高职英语教师已意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愿意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分析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之后,提出开设跨文化交际的选修课、为学生多创设使用英语的条件以及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训练等,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情感面向,它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包括以下因素:自尊,自控,开明,移情,互动参与和理性判断(Chen&Starosta,2000)。Chen&Starosta所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反映了跨文化敏感的五个因子: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差异认同感、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本研究使用Chen和Starosta所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102名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测评和分析,以测评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及五个因子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湘霁 《海外英语》2011,(11):351-353
该研究是在6所高校中随机抽出100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为调查样本,目的是了解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敏感度,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男女研究生在跨文化敏感度上的差异并不显著;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与课堂文化输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12名佳木斯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和英语四级成绩的测评,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构成跨文化敏感的五个因素中,学生的交际专注度最强,交际愉悦感则最弱;学生的英语四级成绩与跨文化敏感度存在一定的相关系数,与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信心的相关系数最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均与其是(否少个"五")个层面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中与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信心的相关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14.
外语院校主要学科为语言专业。本文探讨外语院校非英语专业类语言学习者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与英语专业学生不同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开始学习其专业之前,都有英语学习的经验,其对英语国家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因此,对外语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其对中国文化,目标语国家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从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以及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探讨了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即从市场、师资、学生、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实践的构建模式,以期建立适合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三亚学院197名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三亚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变量中差异认同感平均水平最高,而交际参与度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其他4个变量的平均值。并通过对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比较发现,理工科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明显低于文科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阐述培养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针对性地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现状的调查,总结分析出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三种表象兴趣型、被动型和淡漠型,提出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建议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引导和教学环境辅助.  相似文献   

19.
文章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中国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差异敏感度开展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归纳了现阶段我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特点;通过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文化差异敏感度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可行性,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找到新的出口。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为此,英语专业应改革现有课程设置,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总体目标。该文以Kim和高一虹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为依据,在调查分析我国三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类课程设置的情况后,该文提出应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多种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群、加强跨文化交际实践教学,从而形成英语专业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