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著名作家莫言的《生死疲劳》出版之初便引起叫好,不光是在章回体、民间语言等形式特征上引人注目,尤其在叙述方法和视角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创新,形成了由大头儿、蓝解放、莫言组成的三元叙事话语。此种叙事手法在丰富了文本内涵的同时,在塑造人物形象、审视历史、寄寓政治隐含等方面都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价值理念和艺术技法,完成了一次从小说内容到写作手法的升华。其中,"轮回叙事"成为小说叙事手法的一大亮点,本文试图以热奈特的"叙事层次"理论和"元故事叙事"理论对《生死疲劳》地叙述手法进行分析,理清小说叙事结构与"二度叙事"中第一叙事和元故事叙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对他叙事艺术的全面总结。在该小说中,叙事视角的自由转换、元小说叙事等多种典型特点都有所彰显。文章以《生死疲劳》为线索,主要分析莫言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并探究各个手法在莫言的"文学王国"中的初显、成熟运用和不同文本中所展现的具体变化。  相似文献   

4.
莫言一直在用其独有的叙事技巧,反思自己对家乡生活的实在体验。他以叙事角度讲述历史,消解人们记忆中的历史,颠覆传统的历史意识。本文以莫言的《生死疲劳》为例,从反思历史和独特视角叙述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莫言对历史意识的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一个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叙述方法的文本,文本中的叙述分层具有特殊的意义:叙述上的便利,跨层所营造的喜剧效果和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借用叙述分层的策略来进行布局,达到了叙述艺术探索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致敬的作品。它在标题形式、故事情节、讽刺艺术等方面对明清小说有所继承,但在因果报应思想、叙事视角、叙述声音等方面又实现了对明清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张兴娟 《考试周刊》2011,(50):25-26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是具有新时期文学转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空界限,表现出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技巧,并开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新纪元。本文从叙述主体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红高粱》的叙述技巧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叙述者的功能在莫言的小说《十三步》《酒国》和《生死疲劳》中已经远远超出了故事。《十三步》通过多层级叙述的设置以及大量第二人称叙述产生了主客转换的叙述效果;《酒国》通过叙述者兼小说人物“莫言”的设置,实现了对批判主体的批判;《生死疲劳》通过动物叙述者的设置以及两种思想范式的矛盾冲突,探讨了叙述本身的可靠性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死疲劳》是最能代表莫言"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莫言以"轮回"的叙述架构,通过人与动物互换,魔幻与现实糅合的民间叙事,以动物之眼,观察和体验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从土地改革一直到改革开放半个多世纪农民和土地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界的焦点。无论是中国的学者还是世界各地的汉学家和研究中国的专家,都积极地参与到关于莫言及其文学作品的讨论之中。除了学术界和文学界热烈的讨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激发了那些对中国文学不甚了解或理解不多的国际读者的兴趣。论文从一个意大利读者的视角出发,介绍了莫言作品在意大利的翻译、出版与接受的情况,并以对《生死疲劳》《红高粱》《蛙》等代表作的理解、分析和评价为例,从叙述形式和内容实质两个方面,论述了莫言作品中最吸引国外读者的因素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莫言对于民间叙事一直是比较执着的;当描写乡村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写作上的雷同倾向,如何使乡村题材小说更具有艺术性,无疑是作家们所要寻觅的.本文试图对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进行分析,来探索对于乡村题材小说的另一种形式的叙述.  相似文献   

12.
作家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在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形象。“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既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丰满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补充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作品中的第三种声音,他的叙述使小说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型叙事特征。“莫言”的存在是作家为寻找新的叙述方式而做出的新的探索,也是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再次回望。  相似文献   

13.
作家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在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形象。“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既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丰满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补充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作品中的第三种声音,他的叙述使小说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型叙事特征。“莫言”的存在是作家为寻找新的叙述方式而做出的新的探索,也是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再次回望。  相似文献   

14.
于鑫宇 《英语广场》2024,(10):19-23
莫言《生死疲劳》中的叙述语言极具特色,乡土气息浓厚,使得英译的难度大大增加。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列举《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中的熟语翻译实例,探析其翻译策略,发现葛浩文在翻译熟语时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葛浩文是汉学家,同时也是一名硕果累累的翻译家,他翻译的莫言小说促生了中国百年缺失的诺贝尔文学奖。《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获奖最多的小说,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葛浩文对莫言小说之《生死疲劳》的翻译活动及剖析翻译背后译者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读来令人失望。一部小说的形式足够花哨,但内容却很苍白、浅薄,让人读后感觉并无新意,或者并没有多大意思,这应该是致命伤。《生死疲劳》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手法,比如章回体,比如驴、牛、猪、狗、猴的六道轮回,有人称之为“向我们伟大的古典小说传统致敬的作品”,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理解与把握世界的方式。同样,小说以蓝解放、大头儿和莫言三个人来叙述,在叙述中拼贴小说中“莫言”的一些作品,以及“莫言”作为小说人物的出现,也为新潮的批评家提供了理论阐释的广阔空间,但也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7.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生死疲劳》中,莫言将"六道轮回"思想作为小说的框架,构造了小说主人公西门闹五十年间的肉体和灵魂的轮回,并以"牲畜之眼"阐述半个世纪中国农村的风雨历程,也诠释了人生本苦与生死幻灭的真象,可以说,莫言的《生死疲劳》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而莫言在表达这种宗教思想时较多运用了修辞中的摹色,本文也将从本色、主观色和象征色三个角度,以色彩词为基点,来探讨《生死疲劳》中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生死疲劳》秉承其一贯的家族题材,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围绕地主西门闹和农民蓝脸一家,描绘了整整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幻。《生死疲劳》的叙述者声音中,有对家的逃离与复归,对土地的坚守与皈依,对阶级意识影响下的人性伦理的探讨,还有对隐藏于动物躯壳下的兽性和人伦的思考,隐喻着作者对传统家族文化的认同与复归。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语文》2006,(5):119-119
《生死疲劳》是莫言以虔诚的姿势向土地献上的又一份厚礼,与以前不同的是,在《生死疲劳》中,莫言以“轮回”的构架来描画中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故事情节极端怪异、变形、荒诞,但是与寄寓其中的哲理浑然天成,开拓了新形态新思维下的乡土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